当前位置:文秘学习网>党团建设 > 党团知识 >

党团知识

论老舍小说的市民形象:老舍与市民小说

发布: 2021-06-16 10:12:21   阅读: 次 【   

论老舍小说的市民形象 摘要:老舍是现当代文坛上一位有重要贡献的作家,他以独特的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而成为人所共知的“人民艺术家”。老舍笔下的市民人物形象是丰富多样的,不同的市民形象体现着老舍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同层面的分析与判断,在众多的市民形象系列之中,大致可以分为:“老派市民形象”、“新派市民形象”、“正派市民形象”和“底层市民形象”。通过国内外关于老舍小说相关的文献研究分析,主要是针对于老舍作品的研究,很少有涉及老舍小说市民形象的研究。本文首先对于老舍小说中的市民形象主要类型进行分析,封建的思想文化、封闭的人文空间、封建宗法观念导致老舍小说的封建市民形象的产生。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对于市民形象的理解。

关键词:老舍;
小说;
市民形象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引言 3 一、老舍小说市民形象的主要类型 3 (一)旧派市民形象 3 (二)新派市民形象 4 (三)正派市民形象 5 (四)底层市民形象 5 二、老舍小说市民形象产生的原因 6 (一)长期的封建思想文化的灌输 6 (二) 封闭的人文空间 6 (三) 封建宗法观念的束缚 7 三、 老舍小说市民形象对于当代的意义 8 参考文献 9 引言 老舍出生于光绪年间一个贫困的家庭中,他的父亲在八国联军入侵时死亡,老舍小时只有和母亲相依为命,过着清苦的生活。在老舍的童年中从小到大生活在大院胡同里,和底层人民生活在一起,这样的生活经历,使得老舍在同年能够更好的了解市井小民生活的艰辛,以及底层人民的苦难,并对此有很深的体会。在此背景下,老者选择了他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人民作为创作的材料,通过他的作品来抒发自己心中的不快,诉说广大底层人民群众的心声,通过不断的反思,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到小说创作中去来对于市民形象的描述,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一、老舍小说市民形象的主要类型 (一)旧派市民形象 在老舍小说中的“旧派市民”是温顺善良的具有中国人民色彩的人民,是守旧的难以接受新鲜的事物的人民。《二马》是老舍在英国进行创作的小说,《二马》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马则,通过老舍对于马则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够更加衬托出马则好吃懒惰、没有积极向上的心的旧派市民形象,他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其他的没有什么意义。

在《离婚》中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张大哥,他和腐败的官僚主义相沟通,来展示就社会的黑暗,具有一定的市民的性格特征。张大哥是一个认命的市民,不敢和官僚主义进行斗争,唯命是从。小心意义的为官僚主义进行办事情,生怕出现什么意外,影响到了自己的小康生活。他为人处事随和,生怕不经意的一句话给自己惹麻烦。“他的衣裳、帽子、手套、烟斗、手杖全是摩登人用过半年多。在生活中的一些小的事情都是很小心翼翼。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生活中小心翼翼的人,在那个旧恶的社会中因为他儿子具有一定共产党的身份的嫌疑被拘捕,张大哥很是伤心和绝望,仰天长叹:“我得罪过谁?招惹过谁?”他有套等同日用百科全书的生活经验,被同僚和朋友视为常识的结晶。在他的一生中张大哥总是小心翼翼的活着,生怕得罪任何人,走到哪里都是好人缘。虽然张大哥有宰相之才,但是在这样一个旧恶的社会中,很难有一个好的下场。通过这可以看出,张大哥是有一定聪明才智的,但是这种聪明才智具有一定的市民性格,只单一维护自身的利益来求一时的安宁,这是一种市民求生存的本能,是庸人的小聪明。

在《四世同堂》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祁家老太爷,这个人物是老师刻画最典型的的旧派市民形象。齐家老太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骨子里边融合了老北京传统文化,即使自己的家乡被敌人占了,邻居们屡遭劫难,在这个动乱的时代齐家老太爷并不关心看重这些,反而只害怕自己过不了80大寿。她的孙媳妇韵梅颇的性格和他极为相似,即使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他都积极的为给爷爷做过80大寿做准备,他认为虽然是一个平头百姓,但是不能够忘了老北京传统的礼节,忠诚的对于老北京传统理解理念信仰以及膜拜,在外边处处讲究体面与排场,认为和谐能够生财,善良能得到照顾,在生活中对外人处处友善,及时被人欺负了也笑脸相迎。他对来抄家的便衣微笑、鞠躬、和蔼的领收“训示”;
以上这些人所代表的旧派市民的形象,是当时社会的一种悲哀,严重的阻碍着文明社会的进步以及发展,这种行为是当时整个名族的一种习惯,很难对此进行改变。要医治民族的痼疾,除了政治与经济的变革外,还必须有一场文化心理的革命,而且要使它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完成。

(二)新派市民形象 “新派市民”的形象主要是形容市民生长在封建的社会土壤当中,却又沾染了西方的一些坏毛病。将中西的糟粕集于其一身,《离婚》中老大哥的儿子张天真便是此类新派市民形象,既天真又漂亮、空洞、看不起穷人、钱总是不够花,在快没钱的时候也偶尔工作。有漂亮的眼睛、高高的鼻子、一口白牙、爱看跳舞等,假装自己有思想, 总皱着眉头来照镜子,成天吃着蜜橘去东安市场上拿着冰,穿运动衣睡觉,每天看报,但却不知道国家大事,对于子女只会生闷气。总之这类市民形象是一种既新潮而又稍浅薄的人物形象。《四世同堂》中祁瑞丰也是这一类市民形象,他被嘲讽为“洋青年”,是一个非常肤浅的人物,肤浅到了不爱国家也不顾家,浅薄不要强、好贪小便宜等缺点都集他于一身,而发生任何危险都会吓得他落荒而逃。一来二去他便和冠晓荷混在了一起也就进入了无法自拔的深渊,一心为日本人做事当特务,为此他丢了性命。而购冠晓荷则更是无耻之徒,日本军打进了北平城里的人都心急火燎,只有它是那么的兴奋,觉得得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日本人一时间不会派遣那么多的官兵过来,肯定是有一些他们的阴谋因,而一定需要某些人去为日本人做事。那么冠小河边是最有资格的,因为他丝毫没有保卫国家抗日的心思,他带有几分儒雅的风度而且善于与侵略者进行沟通,他把脸上的笑意布满全身,全身就像刚发青的春柳,献媚得给日本人鞠躬,尽管他使出了浑身解数来讨好日本人,最终却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但冠晓荷弄不懂他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只能低声骂日本人:“白亡了国,他妈的连个官也做不上”,这些新派市民的人物一味的追求新,追求崇洋,而使自身的生活丧失了原有的规律,丧失了自身的人格,老舍便是在无形间召示着人们,这些假洋鬼子便是我们革命抗战中最危险最大的敌人,同时讽刺着这类人物形象。

(三)正派市民形象 正派市民的形象是老舍心中的楷模,他们有知识有理想热爱祖国,具有当代青年人应有的优秀品质。《二马》的李子荣出国留学多年,辗转美国获得学士学位,去到欧洲又到法国,又辗转到英国为了就是在外国学到些东西。他和小马一样,有着热切的对祖国的热爱之心,急切报国的理想,并且更加看重学救国的道路。但两者不相同的是,李子荣的思维方式已经和西方思维方式有所接近,努力进行奋斗,不谈空理想,熟知生意场上的生意经,而且他强调:“人情是人情,买卖是买卖”为了维护雇主家的利益,甚至敢于出面制止,老马随便拿商品去做人情,到了老板快辞掉他的时候,他甚至还会拿出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他很能干,时常凭着一个好主意便让不景气的生意瞬间变得火爆。但是他的思想,他对人生的态度过于强调现实主义的色彩,但更偏向了对日常生活的冷酷无情。

同样《赵子曰》中的李景纯在老舍的描写下得到了正常正派市民的歌颂,李景纯被描述成一个非常完美的人,虽有着瘦弱的外表,但却它的品质非常刚毅,以及拥有独立不倚的个人精神李景纯在后来竟然为了唤醒国民来刺杀军阀,如果说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文人自古以来的思想那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则是李景纯先生的精神来完成自身人格而的实现。

(四)底层市民形象 底层市民的形象是在老舍作品中涉及到最多的人物形象,例如最熟悉的一个底层市民形象的书籍便是《骆驼祥子》了,这是一部讲述城市平民命运非常悲剧的作品 ,他既成功的反映了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又揭示了一个破产的农民如何被社会转化成无产者的整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底层市民所经历的事情是如何将其精神毁灭的悲剧在骆驼祥子中描写了刚到北平拉车的祥子就像一棵树一样健壮,有生气、不抽烟、不喝酒、自己不会沾染一点的恶习,非常的要强,觉得去拉车挣钱便是最有骨气的事情。刚开始的时候,祥子的身心非常健康,把买车当做自己最终的生活目标。但通过一系列的事件,让祥子丢掉了自己辛苦挣钱买来的新车,此时的祥子已经对世上的事情产生愤恨,进而想着开始堕落将买卖眼睛中只能看到钱,不管一切的人情世故,在书中写到他像一只饿疯的野兽,似乎盲目的对这个社会进行报复。

随后祥子又在虎妞软硬兼施的软磨硬泡下诱他成奸,把祥子从乡下带过来的那最后一股清凉劲儿给彻底毁了,仿佛在祥子的心里留下了一个永远都抹不去的黑点,这令祥子在当时的心态上又多了一层阴影,而后虎妞发生难产,对她颇有好感的小福子也被他折磨致死。祥子最初想依靠劳动进行成功的想法已经完全破灭,他认为已永不可实现,老舍也最大的同情来对官僚和军阀对他的统治一次又一次的破坏,进行详细的描写,最后祥子在这些事情的压力下迫使他从一个具有灵魂的肉体,最终变为散发着腐烂气味儿在大街上整天随意游走的无业游民。同时老者也揭示了祥子自身的缺陷不合群、自私、脆弱等,同时对其进行批判,最终向命运屈服的整个过程。但这篇文章正是因为祥子为了温饱而去努力奋斗,最终结果则遭到了很惨的失败,通过整个事情深深的揭示了这个社会没有通过个人的奋斗便可以成功的道路。这类底层市民的形象在老舍的小说当中具有很大的价值体现,老舍的作品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并可走向世界,便是因为他在作品中所受到的市民形象丰富多彩,人物饱满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说鲁迅写的作品在现实主义中成就了他传神的国人灵魂,那么老舍作品的现实主义便成功在于把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人不怎么被现实社会所熟悉的人而引领近艺术的殿堂通过揭示这类人的命运而对整个现实社会进行反应,所以老舍获得了成功。

二、老舍小说市民形象产生的原因 (一)长期的封建思想文化的灌输 由于老舍在描写文章的时期存在长期的思想文化灌输,封建统治者以利人的标准来培养君臣夫子,用封建的道德规范来培养绝对忠诚的奴才,使得当奴才的人们自甘成为奴才并无灵魂。他们虽表面上是统治者的忠臣,但实际上却是在封建统治者统治阶段的帮凶,如果他们遇到比他们更凶的人则会变成绵羊的性格,如果他能遇到比他们更弱的人时,则会显露出凶样。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如此含有极强腐蚀的侵略下任何人在其中都会受其影响变色、变质。《牛天赐传》中的老刘妈便是这样一个人物,主人看她为一个走狗,她甚至自愿当一个走狗对于领导他十分献媚讨好,哪怕是领导遵循民意的时候她都会极力说出领导爱听的话,奋力琢磨领导喜欢听什么,爱听什么,哪怕是无中生有的事情,她都要造出谣言来讨好领导。老刘妈便是这样一个琢磨主子喜好的奴才太太,对于老刘妈来说便是 她的主心骨。太太在她的眼中她是一个奴才,老刘妈把太太伺候得非常舒心。在这样的专制下,让她变成了死相,对她进行百般的欺诈,让老刘妈进行看家狗的职责,但是她却极力阻止其他人加入此行列,拒绝其他人来分享该权利。为了做“忠奴”来取悦主人,她不仅仅将纪妈妈狠狠的压制更连老爷她都不肯放过,一起帮助太太去欺负自家的老爷。对于强者来说,老刘妈是一个弱者,但是老刘妈对于弱者来说她却是一个强者,所以有时会忍气吞声,但是她仍有机会可以耀武扬威,如果弱小者因为自己的伟大而屈服,但她同样拥有权力凌驾于弱者之上,因此她会对比自己地位更低的人,程兄,所以这类人物才会心安理得的生活,并且陶醉在自己的地位中。

(二) 封闭的人文空间 在封建统治阶段还有一定的封闭人文空间,统治者利用文字等级等思想使人与人皆具阶级之间进行划分,并将这种文化根深蒂固通过在文化方面的格局造成人民心态上的隔绝,以此来塑造顺成良民,维护巩固统治者的统治中国千百年来积累下的这种思想,造成了人文空间交流上的封闭状态及与其他国家交往隔绝。

老舍通过对当时人物的言行进行描写,以最精微的细节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状态。《四世同堂》中通过描写北平普通人民的生活情况,从而反映出整个民族在当时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的思想和情绪。充分表达出了老舍对于当时生活理想的批判。作品中的祁老太爷谨遵“知足保和”古训,他把民族之间的战争看作是家庭间的纠纷。对于他来说,化解战争的方法就是存够全家几个月内可以吃的粮食,关上门,把门顶上,无论国家的战争多么紧张,他都还要按传统的习俗来为自己祝寿:“不管外面的天下多么的乱,咱们北平人绝对不能忘了老祖宗的礼节”。祁老太爷对儒家的思想长期尊崇,在性格方面,温、良、恭、俭、让一直践行着。但他们残害了人的本性扭曲了善良已经被封建的思想文化所荼毒,并且已逐渐占发展成当时整个民族。使在此文化里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就要被闷死了,然而从白天睡到黑夜并不会感到悲哀,这类人遇到事情便会明哲保身,因循守旧并且对现代的文明宴请在他们的生活中总是带着一定的保守性和盲目性。使得封建人民在封闭的人文空间下是最能继承传统的封建伦理到道德。

在《茶馆》中描写的王丽芳既聪明又能干,为人处事都很圆滑,在与人接触方面她谨小慎微来讨别人喜欢,对于三教九流,王丽芳都可以周旋过来,最终的结果又如何?便是被传统的封建文化所荼毒。虽然说保守性和封闭性中国市民传统的特色,但是中国市民尤其是中国的下层市民,或多或少仍存在封建的状态导致他们的精神状态总是陈旧的、灰色的这便是其主要原因,如若要医治这个封建的毒瘤,除了在政治方面进行变革外,在经济方面更需提升同样须有一场心理革命,对传统的文化扬长避短,将自古以来的封闭人文空间打开,接受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自身一次来彻底根除传统封建伦理道德观念这个毒瘤。

(三) 封建宗法观念的束缚 在长期的封建统治情况下使“中国之治,理想在不撄”,对于这种不撄,让人们不要去直面面对痛苦,又或者试图去改变残酷的现实既不要去袒露内心的真实想法,又不要去直面面对困难如此的思维方式,所塑造的人格必定是封建的诚惶诚恐的人格 。这种封建宗法的观念使在其统治吓得人们不敢反抗不敢越过雷池,如若在伦理方面稍微有一点违背便会被其他人事成另类,会被坚决了杀掉。米兰·昆德拉曾说过:“对于小说家来说,一个特定的历史状况便是一个人类的实验室,在这个情况当中他所要探讨的问题便是人类的生存是什么”,老舍便很好的意识到了米兰·昆德拉所说的这一点,并且在所描写的作品中用力刻画着北平市民自身的病态心理,从他出生之日起北京的传统风俗就塑造了他的经验行为,他说我生在北京,对于那边的人事吆喝声我都熟悉,所以你闭眼我的北平记忆是完整的,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呈现在我的面前,我可以大胆的去描写它,它就像是一条溪流,我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摸上条活泼的鱼儿来。

《离婚》是老舍反应北平市民生活的一部最典型作品,在《离婚》作品中,张大哥是所有人的大哥,张大哥一生要完成的使命很多,同事老李的婚姻虽名存实亡,但是张大哥却依然劝他的同事凑活凑活。老李喜欢上了马少奶奶,因为马少奶奶没有离婚而又不准离婚,老张便又劝她凑合,等到马少奶奶的老公回到家时,她也凑合了事。这里的张大哥在面对别人的婚姻情况,是专门劝人不要离婚,并且在张大哥的潜意识上离婚不仅仅是意味着一对夫妻的分开,更意味着破坏了传统的思想文化。他非常努力的维系着好不简单的婚姻夫妻关系,就是要固守传统的封建宗法观念。张大哥为人处世的态度并不是其自身的行为,而是几千年的传统封建观念对人们行为做出的映射。通过对下层人民的广泛调查与接触使得老舍对于北平市民当前的生活形象情况了如指掌,从而促使老舍和入木三分的对普通市民进行刻画,在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张大哥形象当中可挖出丰富的复式生活底蕴。鲁迅曾说过:“在某一时代的社会里,事情越平常就越普通也就越合作越讽刺”,老舍便是如此,他通过最平常的事件从而挖出整个社会的性质,通过塑造的人物形象来反映当时社会的弊病。张大哥虽然承受的迫害,但是却能乐在其中,将统治者的思想作为自己自身的思想,并且拼尽全力,以毕生的时间对此进行维护,从而使封建的思想不仅仅在封建统治之中生长迅速,而且在被统治的人物当中也更加深根深蒂固在张大哥的劝说之下,老李与马少奶奶都逐渐对婚姻失去了信心,但是由于封建传统思想的传染他们,虽然对对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期待,但却不敢有所行动,因为这些人也不敢破坏他们继承的精神里面于是他们变成了封建思想的帮凶,进一步巩固了封建宗法观念。以老张大哥为首的传统观念维护者,自己不愿打破原有的秩序同时也号召他人一起来维持这个秩序,不允许他人杂碎枷锁所以这些人只是自己在为自己做全套,于是便构成了当时的病态城市。

三、 老舍小说市民形象对于当代的意义 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相比,老舍的文化批判思想无疑是深刻的。当同时代的作家都对西方文化大唱赞歌时,老舍对西方文化要谨慎得多,他既看到了其中积极的一面,也察觉到其中所蕴含的弊端。因此,老舍对中国传统文化弊端的批判与对西方城市文明病的反思是同步进行的,这就使得老舍的文化批判超越了时代,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不容忽视。

老舍与其他作家相较,老舍的文化思想是具有深刻意义的,对于他所描写的市民形象更具当代意义,相对比其他作家对西方文化大量歌颂时,老舍看待西方文化却谨慎得多,他既看到了西方文化中积极的一面而又察觉到在此文化中所含有的一定弊端。因此老舍通过传统的文化弊端进行批判,同时对西方文明弊端进行反思,这使得老舍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时代的意义,其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不容小觑。

首先,是老舍的创作在题材上的开拓意义。老舍不是简单地回归传统,而是在中西对照的宏阔视野中来反思传统文化的优劣,这就使他的文化批判更具科学性,这对于中国文化批判小说的写作具有一定的借鉴的意义。

其次,是老舍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弊端的揭示。与“五四”时期一味膜拜西方文化的众多作家不同,老舍对西方文化要谨慎得多,他既看到了西方文化先进的一面,揭示了资本主义城市文明尤其是金钱对人性的腐蚀。祥子由一个来自乡间的纯朴农民到最后成为城市流氓无产者的过程,显示了老舍对城市文明病和人性关系的深入思考。

其三,是老舍创作姿态上的独立性。作为一个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民主主义作家,老舍更看重自我的生命感受。他笔下人物都是他所熟悉的左邻右舍,因此他的创作与思想之间不曾有过隔膜,亲切自然而又深入人心。可以这样说,除了用文字之外,老舍更是以其伟大的人格,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一座伟大的丰碑,是值得现代的小说家去学习的。

参考文献 [1]李晓敏.浅议老舍小说中的平民形象塑造[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8(06):102-105. [2]阳国光.老舍小说《二马》的文化思考与探索[J].广东蚕业,2018,52(12):63-64. [3]李乔.小说可以证史:老舍笔下的清末旗人心理史[N].中华读书报,2018-09-26(009). [4]程丽蓉.从老舍、茅盾对笛福的接受看二者市民社会叙事的差异[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8(09):116-125. [5]李耀曦.老舍抗战小说中的济南故事[J].春秋,2018(05):30-33. [6]陈巧婵.论老舍小说中理想市民形象的文化内涵[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5(05):162-166. [7]张惠媛.老舍小说中的外国人形象及其文化思考[D].河北大学,2017. [8]林珺丽莎.老舍小说《二马》两个英译本的译者风格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7. [9]陶诗琪.论老舍小说中的生命意识[D].江西师范大学,2017. [10]彭迎.老舍小说中的北京想象——以老舍三四十年代小说创作为例[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9(03):65-66+77. [11]薛颖.老舍小说的京味——浅析其独特的文化形式和地域色彩[J].赤子(上中旬),2016(20):41-42. [12]黄秋莹.老舍小说的修辞语言研究[J].语文建设,2016(26):83-84. [13]温丽娟.老舍小说对话艺术翻译研究-《猫城记》及其两英译本中对话的人际意义探究[D].江苏大学,2016. [14]李志萍.适应选择论视野下的老舍小说《骆驼祥子》翻译研究[J].语文建设,2016(12):33-3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