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学习网>心得体会 > 党的会议 >

党的会议

对社区居民公民素质教育培训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思考

发布: 2020-06-06 21:17:46   阅读: 次 【   

[摘要]实现公民的现代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公民素质教育培训课程是提高公民素质,实现公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并分析广西北海市的企业社区、城市社区、乡镇社区等三种典型社区的居民公民素质现状,提出社区居民公民素质教育培训课程目标的制订原则:以时代和国家的要求为依据,以居民的意愿为参考,以居民的自身条件为基础,以社区资源为依托,采用“按本质、看层次、分阶段”的办法确定社区居民公民素质教育培训课程内容的办法,以达到“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错到对”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公民素质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社区居民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7-0079-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电大2013—2014年度教育科研课题“广西电大促进社区居民公民素质提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3DDB1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蔡小兰(1963—),女,广西北海人,北海市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成人教育教学与管理研究。

一、引言

21世纪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要培育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公民。[1]根据美国人类文化和社会心理学家阿历克斯·英格尔斯在其著作《人的现代化》[2]中就人的现代化问题所提出的著名论断——“英格尔斯”效应,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实现公民的现代化,才能加速我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才能为现代化制度和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实现国家的现代化。除此之外,在我国社会现代化不断推进,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公民要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适应时代和现代化社会建设发展的需要,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早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由此可见,提高公民素质,实现公民的现代化,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个人生存与发展的迫切需求。而要实现公民的现代化,就要实施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素质。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公民素质教育。

目前,公民素质教育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中小学生及大学生。对于社区居民,尤其是后发展、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的居民公民素质教育研究还较少。以成人教育为已任的广播电视大学应在提高社区居民公民素质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以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公民素质。本文拟根据广西北海市不同社区居民的特点,对居民公民素质教育培训课程目标及内容进行探讨。

二、社区居民公民素质现状

“从广义上来看,公民素质是指公民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所具备的一切素质的总称”[3],包括公民意识、民主、法律意识和政治素质,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智能素质,公民的日常生活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生活素质、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等多项内容。

调查发现,目前企业社区、城市社区和乡镇社区的居民整体素质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第一,公民意识、民主、法律意识及政治素质方面。大多数居民公民意识淡薄,不清楚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都不强,政治素质不高。第二,科学文化和智能素质方面。三个社区居民的学历层次整体偏低,以高中及以下学历为主,他们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技术知识掌握较少;居民的身体力、知识力、认识力、实践力和创造力等智能素质还不高且不均衡。第三,基本的生活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三个社区的居民普遍缺乏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强烈的创新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承受挫折力;生态意识、全球意识等对生活和社会的积极态度、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调查还发现,企业社区、城市社区、乡镇社区的居民素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社区员工多为18~25岁的年轻人,他们对基本生活素质提高需求最高,主要体现在职业技能素质如“岗位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技能”等方面。城市社区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高于企业社区和乡镇社区居民,他们对自身的文学修养、音乐、艺术鉴赏能力提高等方面的要求也高于另外两个群体。乡镇社区居民特别是临海工业区失海失地人员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与家电、汽车维修和种养殖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水平。

三、社区居民公民素质教育培训课程的目标

(一)制订社区居民公民素质教育培训课程目标须遵循的原则

任何教育,不管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每种教育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和规律。公民素质教育也不例外,一般认为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公民素质教育具有全民性和全面性;第二,公民素质教育具有终身性和多样性;第三,公民素质教育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4]

要达到提高社区居民公民素质的目的,在制订社区居民公民素质教育培训课程目标时,既要体现公民素质教育的特征,又要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来说,就是要遵循以下原则:

1以时代和国家的要求为依据

目前我国正处于科技、经济飞速发展时期,对人们的公民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制订的培训课程目标一定要符合时代特点和国家发展的要求,充分体现公民素质教育动态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居民公民素质的提高,实现公民的现代化,从而更好地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2以居民的意愿为参考

不同社区的居民由于所处环境、文化背景、生活水平层次等的不同,对提高各项素质的意愿强烈程度也不尽相同。为使教育培训收到预期效果,我们在制订培训课程目标时,要以居民的意愿为参考。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社区,不同群体的学习意愿,开设不同的培训课程;另一方面,又要不完全受限于居民的学习意愿,如对于涉及法律、道德、国家政策等重要方面的素质,我们应以突出公民素质教育的全民性和全面性为主,对全体居民进行教育培训,以全面提高他们在这些方面的素质。

3以居民的自身条件为基础

无论是同一社区还是不同社区的居民之间,年龄阅历、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教育培训课程内容的理解、接受和掌握能力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制订教育培训课程目标时,要以居民的自身条件为基础,充分发挥公民素质教育的终身性和多样性,针对不同群体的自身条件,实施“因材施教”,以保证居民公民素质提高的可行性。

4以社区资源为依托

公民素质教育有别于一般的校园教育,在短期内还很难拥有较为齐全、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和设施。所以,我们在制订教育培训课程目标时,还应对社区可用于公民素质教育的资源进行充分考量,避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保证培训课程目标在客观上的可能性。

(二)社区居民公民素质教育培训课程目标的本质

社区居民公民素质教育培训课程的目标,从本质上讲,就是“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弱到强)、从错到对”三个方面。“从无到有”,就是指通过公民素质教育培训课程,使居民了解和掌握培训前完全缺失或从未接触过的某一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实现居民公民素质的全面发展。“从低到高(从弱到强)”,就是指通过教育培训课程,使居民的相关知识水平或技能(能力)得到较为显著的提高。“从错到对”,就是指居民参加公民素质教育培训课程后,原来错误的观点、想法、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得到更正。

(三)三种典型社区居民公民素质教育培训课程目标的思考

针对上文提到的三个社区居民在公民素质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三个社区内都应开设法律、道德、民主与法治、身体与心理健康以及生态文明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培训课程。这不仅是时代、国家发展的要求,而且也是个人生存发展的要求。所以,无论居民对这些方面是否有学习的意愿,我们都应该坚持开展。但在设置目标时,还应考虑居民的接受能力,避免目标过高,难以实现。如在设立以提高居民公民意识、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为目标的课程时,我们应考虑群体的差异性,设立不同层次的目标,以免在道德方面对居民提出的要求单一或过高,达不到教育培训的目的。

此外,我们还应根据不同社区间的差异,制订适合不同社区的教育培训课程目标。

1企业社区

针对该社区居民以年轻人为主的特点,我们设置的培训课程目标以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即从低到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即从无到有)和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培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从错到对)为主。

2城市社区

城市社区居民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他们对身心健康和与精神生活相关素质提高的意愿明显强于其他两个群体。因此,我们在制订城市社区居民培训课程目标时应侧重在养生保健、文学素养和艺术鉴赏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

3乡镇社区

鉴于乡镇社区居民迫切需要学习和提高与家电、汽车维修和种养殖相关的科普科学技术知识的实际,我们为他们设置的培训课程目标确定在了解、掌握和运用相关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熟练操作能力上。

四、社区居民公民素质教育培训课程的内容

要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就必须要紧紧围绕教育培训目标及教育培训课程目标确定教育培训内容。也就是说,确定培训课程的内容与制订培训课程目标时一样,要以时代和国家的需求为依据、以居民的意愿为参考、以居民的自身条件为基础、以社区资源为依托,最终实现“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错到对”的教育目标。

所以,我们为社区居民设置教育培训内容时,要采用“按本质、看层次、分阶段”的办法进行。“按本质”,就是指根据课程目标的本质设置课程内容。如当目标本质为“从无到有”时,应注意选择相对显浅易懂的内容,并注意强调相关素质的重要性;当目标本质为“从低到高”时,则应选择较新、较深入的内容;当目标本质为“从错到对”时,则应在进行教育培训时,先对居民原有观念或行为中的正确部分进行肯定后再指出并分析错误之处,使居民更容易接受。“看层次”,就是指要根据培训对象的差异设置难易程度相适的课程内容。培训对象的差异,往往体现在年龄层次、文化层次和生活水平等方面。“分阶段”,就是指根据教育的不同学习阶段设置课程内容。学习阶段在时间尺度上的弹性较大,可以短至一个课时,也可以横跨多个培训周期。

我们根据以上办法整理了典型的培训课程内容。如上文所述,所有居民在公民意识、民主、法律意识及政治素质,科学文化和智能素质,基本的生活素质和心理素质三方面都应该获得提高。因此,应对三个社区的所有居民开展包括宪法、民法、科普百科知识、人文关怀、励志教育等重要内容的教育培训活动,以提高他们的上述素质。再结合不同社区中居民的学习意愿和居民自身条件的差异,确定适合不同社区的教育培训内容。

企业社区。根据该社区的特点及提高职业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帮助克服畏难情绪的课程教学目标,我们设置的培训课程内容以职业技能实训、创新思维培训和意志品质教育等为主。如对以生产电子产品为主业的企业职工,我们开设“电子仪器仪表装配”这门职业技能实训课程,主要讲解了电子仪器仪表装配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对员工相关职业技能的提高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城市社区。城市社区居民培训课程目标主要是养生保健、文学素养和艺术鉴赏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我们开设的课程内容主要有日常安全知识、养生知识、影视和音乐作品鉴赏、厨艺、书法、绘画培训以及健身活动(如太极拳班、广场舞学习班)等。如通过主题为“家庭用电安全及防雷电知识”的讲座,向居民介绍了日常生活用电注意事项及保护自己、免受雷电伤害的方法,为确保居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提供了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乡镇社区。乡镇社区居民培训课程目标主要是了解、掌握和运用相关基本理论、技能解决与家电、汽车维修和种养殖相关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为他们设置的培训课程内容集中在与上述方面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操作上,舍去完善但复杂的理论体系。如“山地种养”主要向居民传授如何利用本地的气候和地质特点进行种植和养殖,对与本地条件不相适宜的种养知识和技术则不作为重点进行介绍。

公民素质的获得和提高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通过长期不断的教育培训才能实现。目前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要从根本上提高公民素质,使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转变为现代化公民,从而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公民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能做到因地制宜,制订与社区居民特点、需求相适宜的教育培训课程目标和内容,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实施公民素质教育,人们的公民素质就会逐步得到提高,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檀传宝论公民教育是全部教育的转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0(9):497-503

[2]〔美〕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殷陆君,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8

[3]秦树理国外公民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9

[4]温婧公民素质教育的意义、内容与途径[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3: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