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学习网>领导讲话 > 卫计防疫 >

卫计防疫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大学生学生思维体系构建探究

发布: 2020-06-20 04:26:57   阅读: 次 【   

摘 要:高校教育一直我国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它是为社会文化、科技进步输送人才力量的重要载体。而随着国家对高等本科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人才的需求大量的增加,民办高等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逐渐向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靠拢。通过构建“四维”立体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即四维学习培养目标、四维学习培养途径和四维学习培养层级,搭建学习思维引导体系。从而有助于培养符合应用型人才标准的大学生。

关键词: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学习思维引导体系

一、研究背景

高校教育一直承担着为我国社会发展输送人才力量的任务,而高校作为高校教育重要载体,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综合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学习思维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民办高校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把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作为办学目标,在社会发展人才的输送上承担着重要角色。民办高校虽为后起之秀,但是在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方式上借鉴国内或国际最前沿的经验,办学效果突出,成果较为突出,但是报考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相对较弱同样阻碍着民办高校人才输出的质量,尤其是毕业生在各企业和单位中展现出来的学习思考的能力较优秀公办高校毕业生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而目前社会人才的需求现状随着国内快速发展,各行业对人才在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学习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围绕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的先进的管理方式强化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学生学习思维方式的正确、合理的引导成为民办高校逐步完善的新课题。

二、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方法,以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学习方式方法;未来发展轨迹是否进行合理化设计;专业相关课程的理解认识以及学习思考方法;课堂外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进行深度剖析,把握他们的学习思维方向和规律,找到合理有效的引导方式,帮助他们在课程和事物的认识上形成较为成熟的思考体系。本论文将着重分析学生学习思维的要素,构建学生学习思维引导体系。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培养知识结构特征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要从理论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区别来定义,理论型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和研究兴趣,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主要承担发现规律、 创新知识的重任;而应用型人才则“把发现、发明、创造变成可以实践或接近实践,主要承担转化应用、实际生产的任务”。 有学者认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就是培养“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社会实践领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潜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由此可见,应用型人才是人才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其主要任务是将理论转化为生产领域、生活实践中的技术,具备一定的理论解读能力、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坚定的职业操守。 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着力从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把握、实践应用能力和对事物发展过程的思考总结来培养人才。

四、应用型人才素质拓展体系的模块设计

根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其所蕴含的“基础性”和“复合性”的知识结构特征、“应用性”和“创新性”的学习能力结构特征、“发展性”和“服务性”的学习应用结构特征,结合“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核心理念,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主要定位于学生第一、二课堂,校内锻炼和校外实践。围绕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展开,搭建“四维”立体应用型人才素质拓展培养体系,即四维学习培养目标(专业知识学习、知识储备、学习思考能力、学习应用能力)、四维学习培养途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校内锻炼、社会实践)、四维学习培养层级(注重普及化的班级层级、注重竞争化同层次同专业化层级、注重专业化的院系层级、注重品牌化的校级层级)。 从而体现出其“四维”“立体”“互动”的特征,即第一、二课堂和校内外实践的融合互动、专业教师与学工队伍的良性互动、广泛参与与精品推广的有机互动。

(一)四维学习培养目标结构

应用型人才四维培养目标由专业知识学习、知识储备、学习思考能力、学习应用能力构成。

1.专业知识学习目标

应用型本科高级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专业知识学习目标应基于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进行设立。引导学生通过对专业知识进行分解,具备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明确专业知识的理论和知识要点,区分专业知识的适用性。更重要的是加强引导学生剖析专业价值并以此为依据,考取相关资格证书,提高自身专业性价值。

2.知识储备

对于学生知识储备的目标设定则必须结合专业特色进行引导和拓展。目前大学生普遍学习状态是注重课堂吸收知识,而忽略该部分知识内在转化形成自己的技能,无法有效地形成自身的知识储备。可以通过提倡学生复习学习笔记,对学习内容某一模块进行自我复习版块设计,并通过评比提升积极性来侧面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知识储备容量。

3.学习思考能力

学习本身就具动脑的过程,如何让思考成为一种突出的努力,可以通过进行此项能力目标的设立和引导来完成。以交流式和启发式教育为载体,通过和学生对某一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行探讨,帮助学生强化思考能力提升,并运用在日常学习中去,以好奇的心态探索专业学习的未知,让学生在毕业时具备接受新事物、快速学习新事物的能力。

4.学习应用能力

学习应用能力是解决学生由所学向实际生产转化的必要条件。其在目标执行过程中可以从小方面着手,逐步培养学生从学习内容良好的讲解,遵循事物发展的能力,解决所学和日常困难的能力,实现学习从观察、思维逻辑、思考以及应用等全方位目标达成。

(二)四维培养途径包含主要途径及其素质拓展项目,培养途径主要包含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校内锻炼和社会实践。

1.第一课堂把握

第一课堂是学生接收知识最直观的场所,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有效和授课教师形成互动,结合学生学习特点进行针对性授课,是提升课堂学习效果重要途径;其次,重视班级学习氛围的营造,不断强化学风建设监督和落实,班级人人形成一股干劲,有助于把知识吸收的效果惠及每位学生。

2.第二课堂延伸

第二课堂主要承担丰富学生知识面的任务。第二课堂实行的把握要点主要侧重于和学习专业相关,场地设置灵活性较强,本体性知识体现突出,同时还有思想教育性、创新性的特点。通过开展学习交流会、班级情景剧、班级辩论会、知识竞赛等活动来进行第二课堂的延伸,丰富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趣味,提升学习效果。

3.校内锻炼

鼓励学生在大学这个小社会尽情发挥自己才能,施展自己才华,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校内锻炼。校内锻炼是由学校为学生打造平台,以学生兴趣为突破点,以社团、艺术节、各级学生组织为载体的综合性项目。让学生以服务性的定位负责专项活动,提升学生责任心同时,培养学生精通一项技能。强化学习的实用性。

4.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试金石。社会实践过程往往结合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知识储备、思维逻辑、知识应用能力。是一个综合性较高的锻炼学生的载体。在设定社会实践的方向上,高校遵循结合学生的专业的原则进行设定。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在社会实践场所安排上,更应倾向于思考设定、专业发展性、以及专业实践操作上。

(三)四维学习培养层级结构

应用型人才学习培养目标应强化创新学风建设拓展载体,逐步形成四维培养层级,即普及化的班级层级、竞争化同层次同专业化层级、专业化的院系层级、品牌化的校级层级。

1.班级培养层级,其特征是“微型化”“普及化”,涵蓋了专业知识、实训实验、 学术类/人文讲座、 新生入学讲座、创新创业类技能活动、文化艺术类技能活动、学科专业类活动、班团组织常规学习交流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会兼职活动在内的所有专业性学习拓展项目。

2.同层次同年级层级,其特征是“交流化”“竞争化”,涵盖了专业知识、实训实验、 学术类/人文讲座,创新创业类技能活动、文化艺术类技能竞技化活动、学科专业类竞技化活动等。

3.院系培养层级,其特征是“专业化”“系统化”,主要素质拓展项目包括学术类/人文讲座、新生入学讲座、创新创业类技能活动、文化艺术类技能活动、学科专业类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

4.校级培养层级,其特征是“品牌化”“精品化”, 主要素质拓展项目包括创新创业类技能活动、文化艺术类技能活动、学科专业类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

五、结论

应用型人才学习思维拓展体系在“四维培养目标”的引导下,通过融合“四维培养途径”,搭建“课内外”学习拓展项目,优化统筹社会实践在课堂内外的教育资源, 极力拓展素质提升的教学空间,搭建“四维培养层级”的平台,有助于促进学生朝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发展。

参考文献:

[1]毋靖雨.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27(05):52-5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