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学习网>实用文档 > 自荐简历 >

自荐简历

产业发展与产业选择

发布: 2020-06-12 13:22:08   阅读: 次 【   

摘要:为深入探究中小企业在一定区域、一定宏观环境下的产业发展选择,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安徽地区工业的整体升级,提升工业的整体竞争力,本文创新性地建立了盈利能力、规模总量和社会贡献三大指标体系,并采用数学模型,通过静态和动态的数据对比,对“十五”期间安徽省工业37个行业的现状和发展特点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全面、准确地选择了安徽省“十五”期间的十大优势行业,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安徽省“十一五”工业行业的发展环境,依据国家产业政策,采用内外评析因素相结合的辩证方法,客观评析了安徽省“十一五”工业行业的发展态势,指出“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工业优势(重点)行业的发展应遵循“5211选择”,并进一步指出“5211”重点行业“十一五”期间的路径选择。本文是广大中小企业和政府进行产业发展和产业选择决策的好帮手、好参谋。

关键词:工业行业; 企业; 指标

中图分类号:F279.27.54 文献标志码:A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行业的选择,在不同的历史时段、空间区域和宏观背景下,优势行业会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什么样的行业适合中小企业发展,是中小企业在确定发展方向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政府在为中小企业提供宏观服务、制定宏观政策时所必须考虑的问题。为了能够满足这两方面的需求,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安徽工业的整体升级,提升安徽工业的区域竞争力,本文特别从中观的角度分析安徽省工业行业的现状和发展特点,全面、准确地选择安徽省“十五”期间的优势行业,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工业发展的优势行(产)业。

一、安徽省工业行业现状及阶段性特征

在我国国民经济分类中,工业按行业划分为39个行业。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及“其它采矿业”二个行业安徽省缺失,因此,安徽省工业目前实际为37个行业。

本文运用统计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根据《2006中国统计年鉴》、《2006安徽省统计年鉴》和《2001安徽省统计年鉴》,建立盈利能力、规模总量和社会贡献三大指标体系,通过静态和动态的数据对比,对“十五”期间安徽省工业行业的变化进行分析。

(一)基本现状

1、盈利能力

本文选定利润总额、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市场占有率五项指标构成该指标体系,以此确定该行业盈利能力。

以利润总额为参照系

2005年37个工业行业实现利润总额为218.2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5%,居全国第20位,中部六省第4位(高于湖南、江西)。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54.1亿元位居37个行业首位,前五位依次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十五”期间年均利润增速,金属制品业以99.6%位居首位,前五位依次为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十五”期间年均利润负增长的行业有: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3.7%),饮料制造业(-10.3%),纺织业(-7.3%),家具制造业(-2.4%)。

以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参照系

2005年37个工业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平均为5.1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8个百分点,居全国22位,中部六省第4位(高于湖南、江西)。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以15.58%位居首位,前五位依次为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烟草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在上表中,利润总额位列前十位的行业与增加值和资产总额排名前十位的行业基本一致,说明安徽省工业行业效益与行业规模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安徽省工业总体呈健康发展态势。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是利润与成本费用之比,是反映工业生产成本及费用投入的经济效益指标。此表与利润总额和利润增速前10名的行业表相比均排在前10位的行业有6个,分别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烟草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

以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参照系

2005年37个工业行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为95599.2元/人.年,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2148.8元,居全国第19位,中部六省第2位(仅低于湖北)。烟草制品业以963024.88元/人.年居首位,前五名依次为烟草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以净资产收益率为参照系

2005年37个工业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2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1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8位,中部六省第3位。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58.49%居首位,前五名依次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以市场占有率为参照系

2005年37个工业行业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平均为1.8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以4.95%位居首位,前五位依次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烟草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橡胶制品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以上十个行业全国市场占有率均超过安徽省工业品在全国市场平均占有率,说明这些行业在全国已有相当影响力。但值得一提的是,行业规模位居全省第一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全国市场占有率2.23%,仅排在第11位。说明该行业虽在全省规模最大,但在全国而言,份额并不大,整体影响力有限。

2、规模总量

本文选定工业增加值为主要指标,总资产和企业数二项指标为辅助指标,构成该指标体系,以此确定行业规模。

以工业增加值为参照系

2005年37个工业行业共完成增加值1484亿元,占全国总数的2%,列全国第17位,中部六省第5位。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165.8亿元位居首位,前五位依次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十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金属制品业以42.3%位居首位,前五位依次为:金属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以企业数为参照系

2005年37个工业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为5277户,占全国总数的1.9%,居全国第13位,中部六省第4位。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以512户排在首位,前五位依次为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

“十五”期间企业户数的增长,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以510%排在首位,前五位依次为: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以资产规模为参照系

2005年37个工业行业资产总额为5067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1%,列全国第16位,中部六省第4位(高于湖南、江西)。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以569.9亿元排在首位,前五位依次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十五”期间资产总额的增长,食品制造业以382.6%排在首位,前五位依次为食品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

从以上几张表可以看出,行业规模列前五位的除企业户数中纺织位列第五位外,其余均为重工业,说明重工业是安徽省工业发展的主要带动力。在企业户数中,列入前十位的均为传统工业行业,占总数的65%,说明安徽省工业的市场主体仍以传统工业行业为主。但在企业户数增长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位列第七位,较“九五”末的2000年翻了一番,说明安徽省信息类高新技术行业创业势头良好。

从增加值和资产规模表可以看出:“十五”期间,食品业的资产增长和增加值的年均增速分别位居全省各行业的第10和第4位,而其资产规模和工业增加值分别位居第9、10位,表明食品业良好的成长性。

3、社会贡献率

发展工业经济的目的,从单个市场主体来说,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但从政府层面,则希望对社会贡献越大越好。为此,本报告选择了各行业贡献值(利税总额与工资福利之和)为主要指标,工业总产值、万元总产值实现的贡献值为辅助指标,以衡量各行业的社会贡献。

2005年37个工业行业的行业贡献值,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以1156744万元位居首位,前五位依次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烟草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二)对现状的分析评价

根据以上三大指标体系的对比分析,本报告将行业划分为以下三类。

1、各项指标表现均优秀的行业

(1)基础原材料和能源型行业: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十五”期间,这五个行业各项指标表现均优秀,位居行业前列,其资产总计占安徽省工业资产总计的41.8%,工业总产值占总计的35.5%,利润总额占总计数的53%。由此看出,安徽省工业利润中一半以上由这五个行业创造。“十五”期间,这五个行业中的前四个行业就单个行业而言均呈现出利润总额年均增速>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的阶梯型规律,反映出这四个行业“十五”期间高投入和由于能源短缺、市场行情走高、产品结构调整所带来的良性递增规律。相比之下,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倒显示出投入不高的前提下,稳健高速增长的良性态势,也折射出安徽省作为资源大省在能源短缺的大环境下,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2)装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十五”期间高速稳健发展,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三个行业的总资产占工业总计的16.5%,工业总产值占总计数的5.9%,工业增加值占总计数的18.4%,利润总额占总计数的16.1%。

这四项数字表明这类行业的资产与经济效益的正相关关系,反映出行业内在稳健的特征。这三个行业均呈现出高速投入的增长规律,其“十五”年均增速分别为66%、191.8%、83.2%,显示这三个行业未来良好的成长性。这三个行业以家电工业为代表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经济增长最快,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均高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其利润增速高于以汽车为首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9.9个百分点。

(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十五”期间,这个行业的特点是四项经济指标速度的增长均高于企业单位增长的速度,且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的增长速度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说明这个行业产品的集中度增强,单个企业规模增大,附加值较高,深加工能力较强。

(4)金属制品业:盘子不大,但动态增长显著,投入成倍增长,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呈递增增长的规律,显示出金属制品业内在良好的深加工能力和高附加值特征,发展前景良好。

2、各项指标表现较优秀的行业

“十五”期间,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行业的发展引人注目。食品制造业的资产增长达3.82倍,其增幅位居37个行业之首。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润的增速也呈现出正递增关系,反映出行业深加工能力的不断增强,成长性良好。

3、经济指标表现较差的行业

主要包括:饮料制造业、家俱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其中饮料制造业、家俱制造业、纺织业的资产和利润在“十五”期间均为负增长,反映出这三个行业在“十五”期间不但没有投入,反而减少,折射出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不高,产品结构不理想,深加工能力不强。尤其是纺织业,其原料──棉花是安徽省的资源优势,没能充分利用好资源优势,是发展中的一件憾事。这与安徽省大部分纺织企业被外来企业并购,缺少投入有很大的关系。但化学纤维制造业在资产减少的同时,其利润增速>工业增加值增速>工业总产值增速,体现出化纤行业的运行水平和盈利能力是上升的。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四项指标均为倒数,但这一行业为“十五”期间新增行业,与“十五”初期无对比。

除上述具有显著特点的三大层次系列行业的评价外,还有一些“十五”期间增长尚可、介于以上第一、第二和第三系列之间的行业,分别评价如下:

(1)医药制造业、橡胶制造品业虽然不属于高速超高速增长行业,但两个行业“十五”期间投入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两者利润总额的增速均高于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增速,显示出两个行业较高的盈利水平。

(2)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发展状态不凸现。“十五”期间,这个行业的企业单位数、资产合计增长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52.7和31.4个百分点,但是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的平均增速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3、2.2、11.4个百分点,尤其是利润水平与全省平均利润水平差距较大,反映出我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较低。

(3)服装鞋帽业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十五”期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增速呈现逐渐递增规律,利润年均增速高于增加值增速21.3个百分点,显示出该行业产品附加值和深加工能力的提高。

(4)具有安徽省资源优势的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橡、草制品业其企业数与资产增速均位居全省37个行业前10位,但其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利润增速更是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2.6个多点,反映出该行业集中度、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不够,盈利能力低下,深加工水平不高。

(三)对安徽工业行业的几点结论:

1、总量规模不断壮大

2005年全省37个工业行业,完成增加值1484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为27.5%,实现利税487亿元,就业人员464.3万人,占全省总额的12.7%,“十五”期间,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4.8%。

2、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省轻工业和重工业分别为1031.6亿元和452.2 亿元,轻重工业比例由2000年的41:59调整为2005年的31.5:68.5,与全国的比例基本一致(全国31:69)。

与2000年相比,工业增加值位居前五位的行业发生变化,纺织业退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进入,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4个行业不变的格局。

3、“重化工业”化趋势明显

产业“重化工业”化趋势明显,“深度加工化”倾向有所增强。重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近几年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十五”期间上升了10个百分点。2005年,经济总量和资产总量排在前五位的均为重工业。

另一方面,重工业内部结构也在升级,重工业由采掘业,原料工业和加工工业构成。安徽省重工业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加工工业迅猛增长,这些行业主要是机械、电子、化工等技术含量高的行业。这些行业近年来R&D投资比重显著高于轻工业,构成了整个工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因此,这一轮安徽省重工业增长不同于原来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一种生产和效率都有了一定程度提高的重工业发展。

4、基础原材料和能源型行业成为主导行业

“十五”期间,由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五个行业呈高速增长态势,速度效益双重并举增长,工业总产值和资产所占比重较大。这五个行业的资产总计占全省工业资产总计的41.8%,工业总产值占总计的35.5%,利润总额占总计数的53%,已经成为安徽省工业的主导行业。

二、安徽省工业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五”期间,行业支撑力不足是安徽省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行业发展在呈现出以上特征的同时,行业发展还存在以下几大方面的问题:

一是传统支柱行业出现衰落,投入显著不足。比如:纺织业,饮料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十五”期间,利润均为负增长。纺织业与饮料制造业资产“十五”增长均为负增长,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资产仅增长12.2%。

二是新兴成长性行业相对薄弱,在全省工业地位不高。电子电讯业是我国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对工业增长贡献最大的行业之一。而安徽省这一行业几乎是空白,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不到1%,在安徽省工业的比重中也是较低的。

三是部分优势主导行业相对全国来讲增长不快。钢铁、煤炭、电力是安徽省三大支柱行业,对全省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年来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但是横向比较,发展还不快,钢、煤、电的产量在全国的比重均有所下降。

四是行业集中度不高。按现行统计标准,安徽省工业行业有37个,几乎遍布所有工业行业,但行业平均资产规模不大,平均资产91.88亿元,只有钢铁制造业、烟草、汽车、家电等少数行业资产规模较大。虽然行业分布广,有其潜在发展的可能,但尚未在全国形成独具规模的行业。

行业发展的不到位,导致安徽省工业化总体水平底,农业产业化抓了多年难有大的突破,生产性服务业因缺乏需求刺激而发展不快,城市因缺乏产业支撑难以快速扩张,对外贸易也由于进出口产品少,规模始终不大等。

三、安徽工业优势行业的选择

这里采用区位优势、盈利优势和社会贡献优势三项指标作为判断和选择优势行业的主要标准。在上述对各个行业的数据分析中,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工业行业的优势,得出的结论不尽一致。这既反映了工业行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也说明安徽省各工业行业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为此,本文利用综合评价中常用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安徽省各工业行业的区位优势、盈利优势和社会贡献优势等三项指标进行计算,最后得出一个综合指数,并以此确定出安徽省工业行业中的优势行业。

盈利优势和社会贡献优势所对应的盈利能力和社会贡献值前面已叙及,现根据相关数理统计模型,计算并排出各行业对应区位优势的区位商。

所谓区位商LQ是英文Location quotient 的缩写,用以测定区域分工优势。

其计算公式为:LQ=(某地区某行业增加值/该地区全部行业增加值)/(全国该行业增加值/全国全部行业增加值)。

区位商LQ分析可以测定该地区各工业行业在全国的相对专业化程度,间接反映经济联系的结构和方向。通常,LQ>1,表明该行业专业化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产品外向度高。LQ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产品输出越多。LQ=1时,表明该行业专业化程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产品基本自给自足。LQ<1,表明该行业专业化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需要从外地引进或输入该行业产品,以满足区域内的需要。

根据各行业盈利能力和社会贡献值区位商,计算出相应的盈利优势值、贡献优势值、区位优势值,进而得出安徽省工业各行业的总优势值(详见附表6)。

优势值的计算公式为:某一行业某一指标的优势值=该行业该项指标的绝对值/这一指标位居第一位的行业的绝对值。

总优势值=各项优势值之和。

根据2005年度安徽省工业行业总优势排位情况,我们得出以下行业发展与选择的意见:

一是行业总优势值在1.0以上的有10个行业,可以作为未来今后一段时期安徽省工业的优势行业加以选择。这些行业中,有的贡献优势值、盈利优势值、区位优势值都比较明显,有的在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十大优势行业的总优势排名及各项优势值详见上表。

二是以上十大行业中,轻工业二个,重工业八个,代表了钢铁、铜、汽车制造、化工、家电、煤炭、电力等行业。这也表明,安徽省现阶段的工业结构中,传统工业行业仍然具有比较明显的行业优势。

三是在上述十大优势行业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虽然也进入了全省优势行业之列,但从区位优势分析来看,这三个行业均排在前十名之外,说明这三个行业如果放在国内市场来看,则规模与市场份额还比较弱;从盈利能力优势分析来看,橡胶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虽然也进入了全省优势行业之列,但从盈利能力优势分析来看,这五个行业仅分别排在第11、21、22、26、27位,说明这些行业还需进一步改善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责任编辑王可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