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学习网>领导讲话 > 城建环保 >

城建环保

深圳中核破茧重组

发布: 2020-07-01 08:40:59   阅读: 次 【   

  中国加入WTO,原有的企业格局面临重新洗牌的过程。通过重组来进行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显得特别重要。所以,每一次国有企业的重组,都牵动着大家的目光。

深圳中核集团公司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直属的国有全资企业,主要从事工业、贸易、海外工程、房地产和第三产业等业务。下属全资企业10家,合作企业27家。公司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企业重组,为国有企业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近日,记者采访了该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杨寿群先生。

介入高新技术产业

杨总说,在深圳这个地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优势。企业既然在深圳,就要跟上深圳的发展步伐。经过班子讨论,决定介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的产业就要用新的思路来解决问题,不能用旧的模式和旧的观念来解决新问题。在原来的体制上企业的活力受到了束缚。为了在体制上有所创新,把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并解决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单一的问题,深圳中核决定重组。

他们了解到,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信息电子化的不断发展,磁性材料作为与国民经济发展日益密切相关的基础功能材料,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得到不断拓展,已发展成为重要的基础产业。而钕铁氮新型稀土永磁材料主要用于制造粘结磁体,具有磁能积高而成本低的优点,预期有广泛的市场需求。还可制成复合型磁体,也可开辟一个新的广阔市场。

钕铁氮是以北京大学杨应昌院士为首的团队,经过20余年的研究探索而发明的新型材料。重要的是,对于本项技术,全世界公认是杨院士最先倡导研究并最早取得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领先世界。开发这个的项目,可打破日、美有关专利的垄断,开拓国际市场、变我国的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在1996至2000年五年间,先后有多家上市公司、民营企业来北京大学与杨院士洽谈钕铁氮项目的合作事宜。

其中宁波一家民营企业提出的非常优惠合作条件:项目所有的国内外专利由他们出资申请,国内外合作他们寻找,保证北京大学利益分成,但杨院士考虑到这样一个牵涉到国家稀土开发应用、产业发展的项目,由一家民营企业垄断,可能会损害国家利益,所以拒绝了对方的合作请求;一家上市公司提出的合作条件是:现金2000万元,技术入股另行协商,但杨院士考察对方时发现,该上市公司作为制药企业,根本没有在磁性材料领域的生产、营销经验和能力,不具备合作基础,所以婉言拒绝了对方的合作。

2000年,中核集团开始与北大洽谈该项目的合作,由于中核集团已经成功与北大物理系合作实施了高性能铁氧体项目的产业化,具有磁性材料行业产业化方面丰富的经验,所以与北大、杨院士的洽谈非常融洽。

但双方考虑到项目产业化需要高起点、超常规发展,需要一个完善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资本机构,完成这些需要在一个专业的资本与技术结合的平台完成。此刻,深圳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的定位、特色吸引了他们的注意,通过与交易所内交易商——深圳市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中心的协商,决定在场内挂牌融资,组建股份公司。

组建股份公司

交易商针对钕铁氮项目产业化的要求、特征,利用交易所内配套资源,设计了交易型方案:为实现项目产业化高起点发展,需要组建一个股份公司,利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发展,同时保证资本筹集额满足企业超常规发展的要求。在寻找资金的同时,要注意到各股东之间资源的相互匹配,做到优势互补,使股份公司的资源配置最优化。

2000年12月5日,交易商在高交所召开了北京大学钕铁氮新型稀土永磁材料项目的2000万份技术外参股权投标申购路演,项目发明人杨应昌教授亲临深圳进行推介,近30家投资商约100人参加了此次推介会。会前,根据交易商的安排,杨院士先后与深圳中电、洋浦耀龙等投资商的高管层接洽,进一步阐明该项目市场前景和风险因素,加强投资商对该项目的认识度,对双方可能的合作模式进行探讨,了解双方合作的可能性。通过此次项目路演推介,交易各方对该项目的情况有了清晰的认识,对可能的合作前景有了准确的判断。

最后共四家投资方参加了该次技术外参股权的投标申购,其中深圳中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洋浦耀龙投资公司、深圳中核集团公司最终一起获得了2000万份技术外参股权,取得了实施组建钕铁氮项目股份公司发起人股东地位。

2001年5月28日,深圳北大双极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深圳中核集团公司、深圳中电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洋浦耀龙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大学以及北大杨应昌院士共同投资组建,注册资金8700万元,由杨应昌院士亲任董事长。公司主要从事新型稀土永磁材料--高性能钕铁氮磁性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

杨总说,跟北大搞的这个项目,它的量、力度、模式,当时在交易所里都是排第一。通过此次交易,钕铁氮新型稀土永磁材料项目共融集资金5800万元,保证了项目实施充足的资金供应。特别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交易型战略的实施,真正做到了股东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北京大学及杨应昌院士将提供公司的持续研发能力以保障技术领先地位;深圳中核集团将用自己在磁性材料行业的生产经验保障公司生产运营;深圳中电投资公司将用自己在磁性材料行业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作用保障公司市场开拓的成功;洋浦耀龙投资公司作为风险投资公司将用自己对资本运作、财务管理的专业化经验保障公司未来在财务管理、资本运作方面的成功。

深圳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高级经理刘宇告诉记者,该案例有三个特点:其一是开创了种子期高科技项目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产业化高起点战略目标的先河;其二是高交所实行的交易商制,真正为项目、投资双方实现了全程式一条龙的多方面服务;其三是对技术外参股权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和应用。

经验和困难

杨总认为,目前国有企业的重组,可以用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并进,用行政的手段,经济的方法进行操作。现在可能行政的手段多一点,以后要和国际接轨,首先是游戏规则的统一,市场手段要逐渐增多。

谈起此次重组的体会,他说:“第一,项目要过硬,当时我们跟北大物理系已经有了几年接触,对项目比较了解;第二,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应以企业为主题,不能以高校、科研单位为主题;第三,要有中间的企业作为发起人,我们通过深圳交易所这个平台来操作,我认为比较好;第四,高新技术成果和资本市场对接的时候,一定要遵守游戏规则。”

在项目融资运作过程中,由于杨院士作为老一代的共产党员,对个人持股参与公司运营管理存在较大疑虑。为了消除杨院士的疑虑,交易中心专门组织了律师、资产评估师、技术产权交易专业人员从深圳与远在北京的杨院士召开电话会议,专题讨论个人持股、股份公司组建、经营等事宜,打消了杨院士顾虑,促成杨院士最后决定通过个人持股、参与公司运营管理来促进项目的产业化进程。

此次重组,杨总也尝到了困难的滋味。他说,国有企业转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我们既想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去做,又要避免痛苦,这里边问题很多。比如说工人下岗问题,但我们不能大量下岗,我们要走出自己的路来,这是一个难题。另外还有传统观念问题,作为国有企业的职工来说,这个企业是我也有一份的。如按资本市场的规律运作,思想观念转不过来。

国有企业的重组,要面对上级主管部门,行政干预比较多。上级一是不理解,二是怕丢失。不理解,就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还有就是干部的安排,重组后干部可能就要压缩,如有20个局级干部,重组后要砍掉一半,那么砍掉谁呢,这都是牵涉到切身利益的,很复杂。

重组还要承担很多风险,因为新的组合有个磨合的过程。杨总感到新公司成立一年来,磨合得还可以,比较成功,现在项目还缺一个终试,最终的反映是有没有效益、效益有多大,企业做大了,是否竞争力也提高了。他说,重组是一个阶段,成立以后的运行是一个阶段,成立时和运行要有个整体的思路,如成立是一个思路,运行又是一个思路,就不能算成功。

杨总最后补充说:“硬件改革好改革,软件改革就很难。我认为现在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是不完善的,你要有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资本市场来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多层次、开放式的资本市场不建立起来,国民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