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学习网>领导讲话 > 党委党建 >

党委党建

基于LabVIEW的分布式实验室环境监测平台设计

发布: 2020-07-05 04:25:23   阅读: 次 【   

摘要:作者结合实验室建设,设计了基于LabVIEW的分布式实验室环境监测平台。使用多种传感器、LabVIEW、单片机等工具,对平台的数据采集部分、串口通信部分、分析处理部分等进行了硬件与软件的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实现实验室环境实时监测、超限报警,报表生成打印等功能。该平台的设计,能帮助学生巩固LabVIEW、单片机、传感器等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LabVIEW;分布式;实验室;环境监测;传感器;单片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10-0069-04

前言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也对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山东科技大学检测技术实验室的建设,设计了基于LabVIEW的分布式实验室环境监测平台,实现了对实验室环境数据的实时、可靠监测。[1]一方面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LabVIEW、單片机、传感器等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进而培养综合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综合性实验的效能。

平台总体结构设计

平台主要由下位机系统和上位机系统构成:下位机系统以STC12C5A60S2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以温湿度传感器、粉尘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作为感测元件分别对温度、湿度、粉尘浓度、流量等数据进行采集[2],并通过串口发送到上位机系统;上位机系统基于LabVIEW[3-5]主要实现对数据的解析、显示,超限报警,报表打印等功能。系统设计总体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硬件系统设计

硬件系统电路主要包括单片机控制器模块、电源模块、温湿度检测模块、粉尘浓度检测模块、流量检测模块、串口通信模块等。

1.单片机控制器模块

单片机控制器模块主要包括STC12C5A60S2单片机、复位电路和时钟电路。其中复位电路采用上电复位和手动复位两种方式;时钟电路的晶振频率为11.0592MHz。[6]单片机控制器模块电路原理图如上页图2所示。

2.其他模块设计

系统电源电路采用两节18650锂电池作为前端电源,经L7805稳压电路稳压后,输出5V电压供给系统使用。相比于经变压器整流降压的电源,使用锂电池使得系统的可移动性更强,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温湿度检测模块选用的是AM2320温湿度传感器。该传感器包括电容湿敏元件与高精度集成的测温元件,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支持单总线和标准I2C总线两种通信方式。笔者选用的通信方式为单总线方式,信号传输距离可达20米以上。粉尘浓度检测模块选用的是ZPH01粉尘传感器。传感器采用红外线LED和可见光截止的光电传感器,检测单元采用粒子计数原理对粉尘浓度进行检测,并将浓度转换为PWM信号进行输出。流量检测模块选用的是YF-S201流量传感器。传感器由塑料阀体、转子组件和霍尔传感器组成,磁性转子转动并且转速随着流量变化而变化,霍尔传感器输出相应脉冲信号,反馈给控制器,由控制器判断流量的大小,进行调控。串口通信选用的是基于PL2303芯片的USB转TTL串口通信模块,具有USB数据格式与TTL电平信号的双向转换功能,从上位机接收USB数据并将其转换为TTL电平信号发送给下位机,[7]也可从下位机接收TTL电平信号并转换为USB数据格式传送回上位机。

硬件系统总体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硬件系统实物图如图4所示。

软件系统设计

1.下位机软件设计

设计下位机软件控制传感器进行参数检测,并将数据读取到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然后发送到上位机。下位机环境参数采集流程图如图5所示,部分程序如图6所示。

2.上位机软件设计

使用LabVIEW设计上位机软件[8],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若超限,则启动声光报警。还可以进行数据存储和报表生成打印、远传等,实现数据共享。上位机程序流程图如下页图7所示。

(1)串口配置程序设计

在串口配置程序中,通信设置使用的是COM3端口[9],波特率设置为4800bit/s,数据位设置为8位,无奇偶位,1位为停止位。

(2)数据读取及显示程序设计

LabVIEW读取数据本质上是读取字符串。当读取字符串VISA从下位机一次性完成16字节数据字符串读取后,经截取字符串函数,分别将温度、湿度、粉尘浓度、流量[10]对应的字节截取后传送到各自的数据通道,再由字符串至数值转换函数将字符串转换为数值后送显示控件显示。读取字符串VISA通过调用属性节点,经串口读取下位机发送上来的数据。读取字符串VISA的读取字节总数设置为16字节,包括1个起始字节“S”、4个温度字节、4个湿度字节、3个浓度字节和4个流量字节。

(3)数据存储与报表生成程序设计

当数据被截取分流后,和时间函数一起通过创建数组函数生成一个数组[11-13],并存放在指定路径的Excel表格中。本文的报表生成程序使用的是LabVIEW中的MS Office Report函数,利用MS Office Report函数可以制作简单的报表,支持的文件格式有Word、Excel。只需要事先制作一个文件模板并完成项目名称和数据写入区域配置,该函数即可自动生成一个简单报表,在上位机连接打印机后,可直接进行报表打印。本文中的报表内容主要包括报表名称、操作人、报表生成时间、参数检测时间和所采集的数据等内容。

(4)声光报警程序设计

将上位机从下位机读取到的数据与用户预先设定的参数值进行比较,若数据大小在设定范围内,则比较结果为“假”,程序继续运行,不发生报警;若采集到的环境参数超出预先设定的参数范围,则比较值为“真”,进而触发报警灯和声音报警模块,上位机同时进行声光报警。

(5)系统界面设计

系统界面主要包括日期显示、操作人、主显示区、通信及数据保存设置区、参数设置区及操作区等。其中主显示区包括波形图显示、实时参数显示、报警灯等控件;通信及数据保存设置区主要包括通信参数设置、通信串口选择和采集数据路径保存等。

上位机软件设计程序如图8所示。

平台调试及结果

下位机软件调试及结果,如图9所示。在串口通信调试阶段,使用SSCOM3.2串口调试助手作为上位机与下位机进行通信,串口通信调试结果如图10所示。从通信显示界面中可以看到,第1个字节“S”为接收起始位[14],通知上位机开始接收数据;第2~5字节为温度字节,测得温度为24.8摄氏度;第6~9字节为相对湿度字节,测得相对湿度为31.5%RH;第10~12字节为粉尘浓度字节,测得粉尘浓度为26ug/m;第13~16字节为流量字节,测得瞬时流量为8.9L/min。

运行本平台,监测界面显示结果如图11所示。从运行结果可以看出,参数检测、显示、报警、报表等功能均正常。将采集的参数进行保存,点击报表按钮,系统程序启动打印机服务,自动读取保存的数据并按模板生成预设报表。检测报表如图12所示。

结论

与验证性的实验平台相比,本平台可以进行二次开发及功能拓展,进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实验室与传感器理论与技术课程建设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宏岩,马骏,朱林海.基于单片机的车位检测实验系统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90-93.

[2]高原,文瑞松,王土央.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监测采集节点的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127-131.

[3]邓奕,韩剑.LABVIEW虚拟仪器程序设计与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4]郭向前,段金英,张锐.基于LabVIEW的高校实验室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J].自动化应用,2016(6):117-118.

[5]李红刚,张素萍.基于单片机和LabVIEW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4,33(4):240-243.

[6]高宏巖,王兆芊,王闻阳.基于力控软件的过程控制虚拟实验系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3)90-93.

[7]盖文东,张婧,赵伟志.基于OPC技术的过程控制仿真实验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0):132-135.

[8]王平,杨涛,侯守全,等.LabVIEW中DAQ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自动化仪表,2015(7):31-33.

[9]王显军.LabView对串口采样测量数据的处理[J].电子测量技术,2014(3):107-111.

[10]姜海燕,宋庆军,谢统颜.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网络实验室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17-19.

[11]National lnstruments China.基于LabView构建远程实验室技术指导书[Z].Ni公司官方网站,2012.

[12]刘海洋,王慧,陈智,等.温室环境信息实时监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J].农机化研究,2014(14):65-69.

[13]卢佩,刘效勇.基于LabVIEW的温室大棚温、湿度解耦模糊控制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3(1):124-128.

[14]高宏岩,张开如.自动控制原理模块化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6):62-65.

作者简介:程学珍(1964—),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传感器理论与检测技术。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503224);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16GSF117009);青岛市民生科技计划(17-3-3-88-nsh);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立项建设项目(2016050);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KDYC15017);山东科技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计划资助项目(NOXTD201705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