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学习网>党团建设 > 意见谈话 >

意见谈话

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见

发布: 2022-11-20 13:30:13   阅读: 次 【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部署要求,加快转变我区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意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在经济建设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部署和重要要求。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把加快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作为主题,准确定位,结合全区经济运行特点,重点实施了小寨商圈开发改造、鱼化工业园建设等经济工作,不断做大经济总量,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全区经济总量与发达区县还有较大差距,经济运行质量不高、产业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够合理、发展空间短缺、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的问题依然突出,科技资源与辖区产业的关联度不高,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增长点还不多不强,急需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破解发展瓶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也是决定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更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南城的现实需要,刻不容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各部门、各街道要充分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发展方式转变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坚定不移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目标,实行总量扩张和质量提升两轮驱动战略,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做大做强经济总量;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要途径,提升三产,做强二产,调整一产,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推动力,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集中的优势,构建产、学、研沟通转化平台,促进增长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取向,做大消费平台,形成消费、投资双轮驱动的增长格局;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构建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开创建设幸福南城新局面奠定基础。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到2015年,GDP达到     亿元,人均GDP达到     万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   %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     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   %,专利申请量达到    件以上;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   %,二氧化硫排放量消减   %,COD排放量消减   %。  

到2020年,经济总量显著增强,GDP达到   亿元,人均GDP达到10万元;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    %,实现工业总产值   亿元;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    %;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节能环保水平大幅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基本实现投资和消费双轮驱动,物质资源和科技资源共同支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辅相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高,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二、切实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4、全力支持开发区加快建设。开发区是全市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支持开发区加快建设既是我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将是我区对全市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做出的重要贡献。要始终坚持“优势互补、共建共赢、加强融合、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不动摇,认真研究新形势、新问题,调整完善合作机制、工作模式,提高共建措施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着力增强开发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开发区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强服务,做好征地拆迁、村民安置和环境保障工作,确保开发区在区范围内布点的重点产业项目顺利建设。认真研究开发区的产业发展规划,摸清导致产业和项目布局定点变化的内在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协调开发区在我区行政区内布点大项目,力争开发区每年在我区范围投资的过亿元项目不少于10个。加强协调和服务,促进开发区拓展区域加快建设,到2015年,力争完成拓展区基础建设工作,产业发展加快推进。积极发挥我区行政管理优势,制定工作规划,以社会事务管理、生活依托地开发、统筹城乡发展为纽带,主动参与开发区的建设管理工作,切实推进依托发展、借势发展、融合发展。依托开发区产业发展平台,结合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内企业的生产需求,在其产业链延伸、产业集群构建上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产品配套、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服务。借助开发区大开发、大建设的大势,加快辖区环境的改造步伐,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城市管理的水平和档次,完善设施,提升土地利用价值,加快建设步伐。不断深化战略合作,加快区域开发改造步伐,巩固和加强跨区域合作的良好格局。  

5、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以小寨地区为先导的旧街区开发改造,进一步挖掘发展资源,拓展发展空间,积极发展现代商贸、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旅游会展、研发创意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实现我区传统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在小寨地区控制性详规和商贸业发展规划指导下,进一步加快沿街改造、特色街区建设和整片区域开发,注重发展现代商贸业态和电子商务,积极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提升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金融业,完善地方融资平台,吸引外资银行、民营银行入驻我区,规范发展保险、证券和期货业,引导发展创业投资公司,形成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围绕区域内的重点旅游景区,加大旅游接待设施建设力度,精心打造休闲旅游经济。培育会展业特色品牌,发展会展经济及相关配套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软件开发等科技服务,加快发展广告策划、建筑设计、艺术制作、文化时尚消费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发展信息咨询、会计审计、法律咨询、工程咨询、评估认证、科技中介、产权和技术交易等中介服务。经过改造升级,到2015年,小寨商圈完成14条特色街区建设,引进国际知名品牌150多个、国内知名品牌1700多个, 5000m2 以上的商业网点达到30余家,商业面积达到170万m2,年营业总额达到154亿元,年地税总额达到9亿元。同时,以进一步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为着力点,不断延伸城市旧街区改造范围,完成西影路、太白路的规划设计和策划包装,加快改造步伐,形成多个区域商业服务业板块。  

6、切实推进工业整合升级。按照“工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鱼化工业园区在承载产业聚集和工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加快工业企业整合升级步伐,构建产业链条,壮大核心企业,培育产业集群,使我区的工业经济凸显规模集聚效应。加快以道路、厂房、供电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着力提高园区的综合承载能力。着眼于优化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布局,鼓励和扶持工业企业发展新兴产业,引导企业向工业园聚集。强化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具有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力争到2015年引进企业百家以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以上,当年实现总产值    亿元以上,上缴税收     亿元以上。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从融资、信息、技术、经营、人才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帮助企业加快改进生产工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产值和效益,每年促进10家以上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一步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加快工业增长速度。加强政策扶持,在城市中心区域积极发展以高新技术、工业设计、医药及医疗器械等用地少产出高为主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提高我区都市工业发展水平。  

7、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把城中村改造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加强政府主导,将城中村改造与市政道路、大型商贸设施建设以及消除安全隐患相结合,理顺工作机制,突破改造难点,由点及面,成片推进,实现规模效应。把村民安置楼建设和村民回迁作为重要环节,加强服务协调,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按时回迁。对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村,精心准备,加快前期工作,力争及早启动拆迁。对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村,认真分析研究,制定针对性工作方案,加强力量,破解难题,加快改造进度,到2015年,力争全部完成三环以内城中村的有形改造。加快“四个转变”步伐,促进全区农村向社区、村民向市民有序转化,到2015年,完成    个村的撤村建社区,到2020年,全面实现“无农村区”。  

8、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空间结构。以成片区域开发和统筹城乡发展为抓手,加快推进城市化,不断优化区域空间结构,为经济长远发展提供新的支撑。对西沣路、公园南路等可开发土地相对集中的区域,加快编制片区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产业定位,加快土地储备一级开发,推进区域开发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对城市建设尚未触及的农村区域,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加快道路交通网络的建设和对接,积极推动供热、供气、给排水等公用设施管网向农村延伸,加快基础设施城乡并网。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村”为重点,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休闲经济,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对开发区内的农村区域,结合开发区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实施计划,与开发区共同实施建设和村庄改造,帮助农民发展适宜产业,改善居住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9、抓好优质项目的引进和建设。结合辖区实际及产业发展定位,积极策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引进和加速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以及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会展经济发展。适当提高项目的准入门槛,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附加值高、符合环保要求的大项目以及具有先进生产力水平的其它项目,逐步提高产业投资的质量,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对优质投资项目的建设要在土地使用、项目审批、融资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优先,促进优质项目顺利落户和尽快建成。积极围绕我市大型企业集团、优势产业积极开展配套服务产业招商,吸引更多生产配套企业聚集,有效延伸产业链。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10、培育科技创新企业。从培育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入手,建立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引导企业依托科研院所资源,进行技术研究攻关,实施技术提升工程,形成一批具备自主创新优势的企业集团。充分发挥我区科技人才集中的优势,建立科技工作专家库,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专家指导带领企业开展技术研发,破解技术难题,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选择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创新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重点扶持,培育和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特别是推动社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积极推进网上技术市场建设,搭建技术成果交易平台,进一步提高针对企业的科技服务能力。切实发挥好驻地高校、科研院所的作用,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和高校经济,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切实提高科技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11、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从发挥名牌带动效应、加大对企业技术进步支持、扩大名牌带动影响等方面,支持企业创建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扶持一批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冲刺中国、世界名牌;支持名牌产品企业参与国内外标准的制订或修订,促进企业从质量优势、品牌优势、专利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打造区域品牌,培育一批以地理标志、集体品牌、区域商号、区域龙头企业名牌等为载体的区域品牌;鼓励、支持和引导我区名牌企业经营品牌,用企业自有的技术、专利和标准开展品牌输出。对在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优化需求结构,构筑消费投资双轮驱动的新格局  

12、促进消费持续快速增长。把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能力作为工作的主要着力点,不断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配置公平、发展均衡的社会事业体系,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城乡共享的公用设施体系,进一步稳定群众的消费预期,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积极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年均实现城镇失业人员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万人以上;进一步加大对创业人员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年均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不少于700万元;积极开展农村出租房挂牌认定、等级评定等,进一步提高房屋出租业发展水平,大力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援助,继续保持无零就业家庭标准,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通过以小寨地区为核心的旧街区改造,提高商贸服务业档次,积极培育教育文化、体育健身、娱乐休闲、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增强辐射能力。完善以街道、社区、行政村为基础的城乡流通服务体系,发展一批社区(行政村)超市、连锁便利店,不断拓展消费市场。  

13、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充分利用规划、土地要素配置、技术和环境标准等手段,引导和推动社会资金投向现代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项目,坚决制止资源消耗大、污染重、效益低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积极组织推动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产业提升等项目建设,到2015年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   亿元,新建、改造市政道路、背街小巷  条、  公里,民生项目总投资   亿元,新建改造学校硬件设施74所、社区服务中心   5100平方米、卫生室(卫生服务中心)   平方米、廉租房   平方米,建成一批重点产业项目。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14、切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综合治理。把推进节能减排与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编制实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大力支持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技术的研发、生产、推广,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严格执行项目引进能耗超标一票否决制和节能目标问责制,坚决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的落后产能。加大工程减排力度,重点抓好1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的脱硫改造工程和污水排放量大单位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削减目标。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公共参与机制,积极推行垃圾分类管理,强化节能减排的科技支撑,大力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加大大气污染防治,继续做好燃煤烟尘污染治理工作,加强对建筑施工工地的监管力度,落实防尘措施。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对皂河沿岸单位的监管工作,解决污水直排问题,改善皂河水质。  

1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健全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效机制,着力开发低碳技术,推行工业企业节水与中水回用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建立内部物料循环系统,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提高生态效率。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落后的工艺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产品物耗、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在大型联合企业中,引入关键技术,开展物流、能流、水流的梯级利用,开发利用企业的废弃资源,形成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生态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支持,将鱼化工业园打造成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园区。  

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保障措施  

16、加强组织保障。全区党政系统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转变发展理念,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来抓,努力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引导广大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发展紧迫感,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创新,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多做贡献”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的领导。各街道、相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充分发挥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各自领域的发展方式转变工作。同时,要进一步修改完善综合考评体系,加强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绩效的考核,确保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17、加强政策保障。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以及环境保护等公共领域的财政支出。积极落实税收扶持政策,宣传和落实好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和服务业等税收优惠政策。随着全区财力的增长,建立并逐年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对于前景好、投资规模大的项目,实行“一企一策”办法,财政给予倾斜、重点支持。进一步完善小寨商圈发展扶持办法,制定中心城区“退二进三”以及驻地单位闲置土地开发扶持政策,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中心城区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功能提升。从管理权限、扶持资金等各方面加强对鱼化工业园发展的支持力度,并进一步完善入园企业扶持政策,促进园区尽快做大做强,形成聚集效应、规模效应。  

18、加强环境保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政务大厅、政府网站等服务平台的作用,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环境。深化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区创建活动,完善重大事项专家咨询、公众参与、集体决策制度,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收费项目,坚决打击强揽工程等违法行为,努力提高各个领域的法治化水平,进一步优化法治环境。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充分运用各类大众传媒工具,加大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宣传力度,及时总结推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先进典型,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  

19、加强队伍建设。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题,加强公务员队伍教育和管理,引导公务员队伍树立全新的工作意识,主动转变观念,提升理念,进一步提高重全局、谋大势的战略思维能力。抓好公务员业务培训,提高队伍整体业务水平,特别是对旧街区改造、工业园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专项工作队伍,要加强经济知识培训,增强干部队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以提高抓落实水平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切实提高在重点工作、难点事务、关键问题上积极应对、攻坚克难的能力,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有效推进。强化干部考核和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努力练就一支有战略思维、作风过硬、业务精良、敢于克难奋进的干部队伍。  

各街道、区级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抓紧制定实施办法,并认真组织落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