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学习网>计划总结 > 计划规划 >

计划规划

二十世纪及本世纪初中国报刊发行研究文献述略

发布: 2021-01-12 04:07:23   阅读: 次 【   

《中国的报刊滥觞于19世纪,快速发展于20世纪前半期,繁荣于改革开放以后。关于报刊发行研究的文献,起始时间略晚于报刊的发行实践。本文拟将作者过眼的20世纪及本世纪初的相关研究文献作一简略介绍和评议。

一、著作类

(一)新闻史类著作

1927年出版的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是中国新闻史的开山之作。其对报纸起源的探讨,对报纸与杂志的区分,皆具开创价值。书中对于中国报纸发行历史和当时情况的论述,对于当时报纸销数的记载和评议,对于邮政给予报刊发行影响的探讨及其所收录的《申报分馆章程》、1912年至1924年的《邮递报纸之统计表》、1924年的《报纸与人口之比较表》《新闻纸邮政章程》、报律等等,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书堪称中国报刊发行研究与史料收集的一个范例。

几乎同时,蒋国珍的《中国新闻发达史》出版。在《论中国报纸的诸特征》一章专门探讨了“发行份数”问题,指出当时中国每40万人才平均到一种报纸,各报纸的卖出数极少,销行能力薄弱,并记载了同一份报纸多次售卖,随时间的加长、转手次数的增多,而价格逐渐走低的现象。

赵君豪在《中国近代之报业》的《新闻法制》一章,收录了1936年11月27日颁布的《再修正出版法全文》,并在第5节收录了《中华邮政新闻纸章程总则》。

1943年,章丹枫出版《近百年来中国报纸之发展及其趋势》,其关于1926年之前日报与杂志之间无明显界限的论断,于报刊发行研究具有概念厘清意义。

胡道静于1946年出版《新闻史上的新时代》。在《新闻与航空公路》一节,记述了航空、公路、铁路对于报刊发行的促进。

方汉奇著,1981年版的《中国近代报刊史》堪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本新闻史研究力著。

1983年,黄卓明出版《中国古代报纸探源》,对于印制传统报刊的报房名号、传统报刊的定价及零售订阅情况,以及送报人行会组织运作等,皆做了深入细致的考证。

20世纪90年代,陆续出版的这方面的著作还有方汉奇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

胡太春于1998年出版《中国报刊经营管理史》。

2002年叶再生出版4卷本《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

地方新闻史著作中,马光仁主编的《上海新闻史》《上海当代新闻史》,亦于报刊发行着墨不多。

(二)新闻学概论及报刊经营类著作

徐宝璜1919年12月出版的《新闻学》,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学著作,专辟一章研究“新闻纸之销路”。

1930年,黄天鹏出版《中国新闻事业》,在“发行与销数”一节,概述当时的发行情况,即发行分为本地和外埠两种,本地又分为直接投送与代派两种。外地由邮局代邮。上海代派报者有捷音公所组织。在北京,直接订阅者由报馆投送,其余多通过报贩推销。

吴定九于1930年出版《新闻事业经营法》,其中讨论了发行之组织、发行之手续、分馆或代派之办法、推销方法及各国之发行法。

1932年,张静庐著《中国的新闻记者与新闻纸》,在“中国报馆的组织和现状”一章,讲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报馆一般设经理处、编辑部、营业部、印刷部。发行科设于营业部之下,主管订报、批报等业务。

刘觉民的《报业经营管理概论》,1936年出版,专辟一章探讨报纸发行推广的实际运作,包括发行方法与组织、影响发行推广的因素以及发行推广设计和发行量稽核等方面。

1946年,詹文浒撰写的《报业经营与管理》问世。提出报纸企业化的观点,并认为报社内部管理与编辑记者是平等的。

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著作沿有:闾小波1995年2月出版的《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传播媒介》一书。

台湾学者王凌霄1997年出版的《中国国民党新闻政策之研究(1928~1945)》。

2000年,武志勇出版《韬奋经营管理方略》。

王天滨2002年出版《台湾新闻传播史》。

唐绪军2003年出版《报纸经济与报纸经营》。

2005年,倪祖敏、张骏德出版《报刊发行学概论》。

谭军波2006年出版《发行中国》。

(三)邮政类著作

1936年11月,张棵任出版《中国邮政》上卷,后又陆续出版中卷和下卷。这套三卷本的著作,全面而系统地探究了中国邮政从历史到现实的所有重要方面。附录中收录的1934年4月1日颁布的《邮局代订刊物简章》和《邮局代订刊物办事细则》,可以追溯20世纪20年代邮局代订报刊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

楼祖诒1940年8月出版的《中国邮驿发达史》,从邮驿的源头梳理了中国邮政的发展历程,其中一些记叙和史料具有参考价值。

(四)法制史类著作

黄瑚的《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史论》,马光仁的《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史》,韩延龙、苏亦工等著的《中国近代警察史》,对报刊发行法律法规都有一些涉猎。

二、论文类

和传统报刊发行体制相关的研究论文主要有尹韵公的《论明代邸报的传递、发行和印刷》及李斯颐的《清末十年官报活动评析》,分别对明代和清代的官方报刊发行管理、发行办法、发行速度等作了翔实的考证和分析。

清末及民国时期专门探讨近代化报刊发行体制的论文未曾发现,涉及发行的论文也很少。仅见的有:

1932年戈公振在意大利发表的《中国之新闻事业》。

1936年,黄慧娟在《上海新闻事业之现状》(上)中记载,当时上海报馆的组织。

报刊发行研究论文多数发表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其重点是对当时发行业的研究,和报刊发行体制的关系也较密切。

(一)报纸发行研究方面

1.发行管理研究类论文

方国宏1990年发表《报刊发行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闵大洪1988年发表的《我国当代报刊发行概述》。1991年发表的《我国报刊“邮发合一”述略》。

2003年台湾学者黎汉基发表《重点发行与强迫摊派》。

2006年武志勇发表的《论“邮发合一”体制的确立》等。

2.发行性质与业态研究类论文

这方面的论文主要有:唐绪军1994年《中国的报业经营、机遇与挑战》。

1996年,方毓祥发表的《发行在报业经济中的作用》,这方面的论文,多发表于20世纪90年代,有:

1997年黄小榕发表的《适应经济体制转变开拓自费读者市场》。

1999年,邓万发表的《从改变发行体制上找出路》。

1999年李文藻发表的《社会化经营、公司化改造、区域化网络——对报纸自办发行发展趋向的思考》。

同年,周建贵发表《向公司化发展走社会化经营的道路》,以《重庆日报》的发行实践为例,指出自办发行发展方向是公司化,走社会化经营之路。

2000年,宋建武撰文《试论我国报纸发行的产业化趋势》,对发行

产业化进行了探索。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和报业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作为报业经济运行重要环节之一的报纸发行,已产生了产业化的萌芽,正在出现产业化的趋势。认为报纸发行产业化是报业依托报纸发行所建立的发行网络,在经营范围上的综合化,在服务对象上的社会化,在投资来源上的多元化,以及以之为基础的组织形式和经济运作方式的相对独立化。报纸发行产业化的优势和有利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报纸发行产业化有助于报社的无形资产保值增值和产生效益;第二,报纸发行产业化有助于报纸发行网络的巩固、加强和效率效益的提高;第三,报纸发行产业化所要求的组织形式和投资体制有利于调动与报纸发行相关的各种积极因素;第四,报纸发行产业化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单个报社的发行成本。但是报纸发行产业化还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如何协调发行实体与母体报社的利益关系,包括发行费率问题、投递广告的经营问题、与其他客户特别是与母体报社构成直接竞争关系的客户的关系问题。

施建于2002年发表《论试行报刊发行代理制》,提出报业经济的进一步繁荣,要求发行业务按照经济规律办事,适应报业发行对规模经济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试行报刊发行代理制。报刊发行代理制就是由独立的发行代理公司来承担报刊发行业务的报刊发行体制。发行代理公司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和市场竞争主体。

2006年,武志勇发表《论“邮发合一”体制安排下的报业生态》。指出“邮发合一”是一种邮政与发行业务相结合的制度。新中国成立之初,为适应社会转型期的政治文化建设需要,确立了“邮发合一”的报刊发行体制。

(二)期刊发行研究方面

有关期刊发行的文章,多是对于科技类专业期刊发行的探讨。较早的是王绍南于1989年写的《专业科技期刊发行量及经济效益之我见》,1990年陆伯华发表的《关于扩大科技期刊对外发行的思考》,1991年,邓先觉的《专业期刊自办发行的体会》,1992年李思经的《关于期刊发行的思索》等。张伯海于1999年发表的《建设好期刊的社会发行渠道》,提出了开通非国有发行单位发行渠道的观点。2000年,陈益军、杨建兵、何旭源的《我国期刊代理发行的现状研究》,杨春、李国明、王香环的《谈我国期刊发行方式》,则探讨了期刊代理发行的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三、小结

总体来看,尚未发现从历史角度系统研究报刊发行的文献资料,较多的是一些零散的就某个报刊的发行所做的追忆或总结,或者是就报刊发行管理、发行性质与业态所作的归纳或探讨。一些新闻史和出版史著作中也只是在介绍重要报刊时简单提及具体发行情况,没有发现国外有研究我国报刊发行的成果面世。

以时间为序,全面梳理评述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的关涉报刊发行研究的文献之后,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一是历史、宏观地审视中国报刊发行体制和体制变迁的研究是付之阙如的,就一个历史时期的情况进行断代史的研究也没有发现。

二是报刊发行法律和规章的研究是付之阙如的,包括新闻出版和邮政等方面。报刊创立、发行律法章程的内容,产生的效果,不同历史阶段情形的比较,皆值得深入探讨和分析。

三是独立于邮政体系和报刊社之外的社会发行实体的研究是付之阙如的。社会发行实体运营涵盖批发、分销、递送等多个散发环节,还形成了各式的行会组织。其在报刊发行系统内的地位,其存在和发展形态,其对报刊发行业和报刊业的作用,都是涉及报刊流通管理政策和报刊营销业绩的重要因素。

四是报刊发行量稽核办法的研究是付之阙如的。发行量稽核关系到报刊的社会信誉和广告经营与收益。科学的发行量稽核机制的运行,是西方国家报刊业、广告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总结我国历史上,尤其是台湾和香港地区报刊发行量稽核机构成立、运作的经验教训,以有助于当下客观、公正、有效的报刊发行量稽核机制的完善和优化,其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总之,报刊发行研究是中国新闻传播研究的一片亟待开垦的学术园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