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学习网>实用文档 > 自荐简历 >

自荐简历

Ender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发布: 2021-11-14 04:07:07   阅读: 次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Ender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经验。 方法 应用Ender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45-80岁,平均65.0岁。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52例,其中优29例,良21例,差2例,优良率为96.15%。结论 Ender钉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手段,疗效确切。 

【关键词】 Ender钉;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多发病,且有并发症多,致残率率高的特点,尤其高龄、骨质疏松、严重粉碎等不稳定类型的骨折治疗上仍然是一个难题,近年来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我科2006年1月至今用Ender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5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45-80岁,平均65.0岁。骨折类型按Ender’s标准[1]分为4型,其中Ⅰ型15例,Ⅱ型30例,Ⅲ型7例。伴有慢性支肺气肿2例,脑栓塞后遗症2例,肺心病3例。

1.2 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程度及患者与家属对治疗结果十分满意分优、良、差评定[2]。

2 治疗方法

2.1 术前处理 术前合并内科疾病者,需控制内科疾病。

2.2 手术操作 ①体位:患者仰卧于骨折牵引床上,两下肢牵引,外展、内旋10°-15°以防止旋转畸形,安放两架荧光增强电视X线机;②麻醉:予以持硬膜外麻醉;③选择钉的长度:测量股骨头到股骨内收结节之间的长度,此长度再加2 cm为钉的长度;④复位:插钉前一定要充分复位,任何残留的不稳定可使钉退出,腿放在70°内旋位以防止术后外旋;⑤切口:在股骨内髁上方作10 cm长的切口,于股内侧肌与内收大肌之间分离,将股内侧肌牵向外侧,暴露股骨下端内侧皮质。钉的入口处选在股骨内髁上2 cm,并与股骨干成45°,先用钻头钻1孔,以三角形骨开槽器扩大,并咬去上方部分骨质,使呈椭圆形,以能容纳3-4枚钉为度,当第1枚钉插入时,弧度向内,将钉的近端7-9 cm处弯成

135°-145°,越过骨折线1 cm后立即透视,顺利进钉在股骨头关节面软骨下0.5 cm处止,依次打入3-4枚Ender钉,每根钉均较前1根钉旋转12°-15°,使其在股骨颈部呈扇形展开,以固定近端股骨头、颈。进钉的数量以能将髓腔嵌整为宜,缝合伤口前放负压吸引器,术后2 h放开,以防骨髓腔过多渗血流出。

2.3 术后处理 术后患肢外展中立位,患足穿“丁”字鞋保护。对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病人,术后第1周内患肢行穿“丁”字鞋制动,2周以后开始扶拐患肢不负重下地活动,2- 3个月以后逐步负重行走,一般3个月以后完全负重行走。对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体弱及骨质疏松患者,扶拐下地不负重行走时间延及至1个月以上,完全负重时间亦相应延长。

3 结果

本组52 例,有效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个月。髋内翻移位2例。其中优29例,良21例,差2例,优良率为96.15%。

4 讨论

4.1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多伴有骨质疏松和其他内科疾病,如果未达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留下髋内翻、肢体短缩等后遗症,甚至因长期卧床而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等,严重危及生命甚至死亡。因此要选择尽早、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以获得稳定的复位,恢复患者的活动功能,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近年来随着骨科内固定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内固定技术的不断完善,只要充分认识到骨折部位骨的机械强度和骨折块的分布,骨折进行稳定复位,合适选择内固定器械、认清内固定器械的优缺点,合理进行内固定物理想位置安放,可以固定牢固,提早负重,减少并发症,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骨折粉碎多在内后侧,破坏了股骨上段的承重结构,骨折相当不稳定。髋关节在活动中,受到内侧压力和外侧的弯应力,髓内钉系统固定位于髓腔内,承力点为股骨干中轴,力臂短,在同样负荷下,压应力、弯曲应力更小,从而使内固定更加稳定。按Garden指数折弯的Ender钉靠近人体重力线,与股骨距方向一致,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可以早期负重。

Ender钉系多根髓内钉处于髓腔中,呈扇形分开,应力分布均匀,合乎三点固定原理,骨折处无额外应力。而且系非坚强内固定,提供了某些数量可控制的压缩活动,这种运动有利于骨痂形成,合乎某些学者提出的骨折愈合动力控制理论。

4.2 Ender钉手术指征 ①Ⅰ、Ⅱ型股骨转子间骨折;②转子下横型(Ⅲ型)骨折或股骨转子间短斜型骨折;③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髋部皮肤溃疡、褥疮,不适宜做其他髋部手术者。

4.3 Ender钉禁忌证 ①股骨转子间骨折不稳定型,后壁有粉碎骨折并有间隙者;②长斜型、螺旋型转子下骨折,特别是有粉碎者;③有严重骨质疏松症者。

4.4 并发症 由于患者多为高龄,全身并发症有心功能不全、脂肪栓塞、肺栓塞、肺炎、肾功能不全。本组病例中由于术前术后防治得当故未发生全身并发症。局部并发症:①膝部疼痛,考虑为与Ender钉尾过长,露出骨槽外太多,刺激股内侧肌,引起疼痛。钉尾过宽,进钉处偏前,钉尾刺激髌上囊。防止的方法是,髓腔内适当打入足够数量及长度适宜的Ender钉,钉在膝关节部位使其向后弯曲;②针向近端移位,可穿破股骨头软骨进入关节腔;③针向远端移位,致髋内翻移位;④旋转畸形;⑤术口血肿形成或感染。本组中由于钉退出致髋内翻移位2例,需重新换钉插入,考虑为可能与Ender钉自身的生物力学特点和术中内固定容易失败有关。

4.5 并发症的防止 应用肝素等抗凝药以降低凝血机制,防止肺栓塞和血栓形成,需及时监测凝血4项,也可应用血塞通静脉滴注防止血栓与肺栓塞的发生。Femadez[3]认为指征局限于适合的骨折类型,选择好正确长度的钉、仔细的手术,可使局部并发症大为减少。

4.6 Ender钉的优点 ①Ender钉应力分布均匀,合乎三点固定的原理,骨折处无额外的应力,受力减少,应力分布于股骨干;②手术时间短,Martinek[4]报告Ender钉应用于331例患者中手术时间平均仅需38 min,本组平均41 min,因此特别适宜于老年患者伴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不能耐受较大创伤手术的病人;③愈合快:围绕骨折部的所有软组织未受到手术干扰,故骨折愈合快,89%可在4个月愈合;④损伤小,不破坏血运,出血少,切口小,特别适合用于髋部皮肤条件不佳而需延迟手术的患者;⑤手术方法简单,容易掌握;⑥减少并发症,如尿路感染、肺炎、肺栓塞。常规髋部手术的上述并发症发生率从22.0%降至12.0%;⑦病人在几天内可开始行走[5];⑧实用价廉。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