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学习网>实用文档 > 应用文书 >

应用文书

大学高校加强四史教育心得体会探讨发言_

发布: 2021-10-02 10:09:42   阅读: 次 【   

大学高校加强四史教育心得体会探讨发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加强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必须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任务,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把握“四史”教育的政治性,着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善于从历史经验中汲取理论创新的养料,并把总结党的历史、用党史教育全党作为统一思想、端正党风、继承传统、开拓前进的重要一环。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现在大家在研究党的历史,这个研究是必须的。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

作为我们党创办正规高等教育的重要源头,陕北公学自创办初就开设了“中国革命运动史”“中国问题”“世界革命史”“科学社会主义”等课程。毛泽东曾10多次到陕北公学亲自授课,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革命问题。由此开始,党史教育贯穿整个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党领导下的中国大学教育也形成了重视党的历史学习的优良传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注重从党和国家的历史宝库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科学理念,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将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与研究提高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为“四史”教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供了遵循。

“四史”教学,不是一般的历史教学,而是以历史为基础的政治教育。高校在开展“四史”教学过程中,首要的就是把握其政治性,必须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主要讲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概言之,即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反映我们党的政治奋斗历程和中华民族的政治选择历程,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

“四史”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历史的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现代中国的发展脉络,深刻认识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导学生建立对我们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历史认同和政治认同。

历史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四史”教育的方向如果发生偏差,就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在这方面,苏联解体给我们留下了深刻教训。把好“四史”教学的政治方向,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同心力。反之,一个国家如果出现对自身历史的认同危机,就会动摇整个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国家自身安全就无法保障,党的执政地位就无法巩固。从目前全国的教学情况看,在把握“四史”教学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方面,一些高校还存在着模糊认识,容易受到社会上错误思潮的影响。

譬如,国内外有人肆意断章取义、捕风捉影,其拼凑起来的“研究”严重偏离历史原貌;
还有人故意歪曲史实,甚至杜撰“历史”,在个别媒体特别是互联网上大肆散布和传播旨在抹黑、歪曲和诋毁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言论,对部分青年学生产生误导和消极影响。有鉴于此,正本清源、加强“四史”教育,高校必须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否则,非但许多历史的原貌搞不清楚,还将影响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形成和高校思想稳定。

二、 把握“四史”教育的针对性,着力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正确的历史观可以带来价值认同的最大化。这种认同是指青年学生对自己民族和国家的一种带有肯定性的心理判断和情感归属,会带来思想上的统一、行动上的一致。因此,共同的历史观可以被视为一种软权力资源或具有整合作用的“社会水泥”,旨在用来塑造社会的“普遍共识”,赢得大众的积极赞同。

对于高校教育而言,通过有效传授、传播正确的历史观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弘扬传承我们的文化传统,培养学生对国家治理的认同,这正是高校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

当前,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世情国情社情都发生巨大变化,绝大多数的高校学生都是“90后”“00后”,他们深受全球化、信息化和社会转型的影响,思维更活跃,权利意识、平等意识、自我意识显著增强,生活上去中心化、碎片化明显。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但仍然处于价值观成型的阶段,缺乏对各种思潮的辨别能力,容易在生活学习的压力下、互相激荡的多元化社会中迷失自我。与此同时,一些对“四史”的不良解读和错误认知不时沉渣泛起。特别是那些自称“价值中立”的民间研究者的解读更具误导性,有人甚至试图用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来夺取历史解释权;
一些青年学生受错误思想影响,不愿认同主流的历史观点,生怕被贴上标签;
还有一些大学生在认识上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和“四史”完全割裂开来。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四史”教育的弱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留下了巨大的意识形态“真空”。

因此,大力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四史”教育,已成为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和思想政治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四史”教育作为带有鲜明价值取向的“历史课”,不仅需要讲好传授好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历史知识,更要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解疑释惑,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培养更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之才。

授课形式也要从教师一言堂向问题启发式转变。在教学中既要坚持系统传授,也要善于设疑引思,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而这个问的要点,不是去问“是什么”,而是要问“为什么”,让学生在“四史”的学习实践中去思考和辨析,提高学习兴趣,勇于思考知识,勤于钻研理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