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学习网>应用材料 > 研究实验 >

研究实验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教师职业素质提高

发布: 2020-06-20 04:30:59   阅读: 次 【   

【摘要】文章立足于卫生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调研的实际,阐述了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

【关键词】卫生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24-0192-02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胜任相关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职业定向性。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能力为本”思想,充分体现鲜明的岗位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满足这种要求,教师必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具有较强的实际运用和动手能力。“双师型”教师是实施职业教育过程中对专业课教师的必然要求,也是长期以来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

一、我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现状

目前,我校现有专任教师178人,专任专业教师11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为62人,占专任专业教师的54%。从学历结构上看,“双师型”教师中本科学历的教师为56人,占“双师型”教师的90.3%,硕士学位的教师为13人,占“双师型”教师的21%。从年龄结构看,50岁以上的“双师型”教师为17人,占27.4%;40~49岁的“双师型”教师为25人,占40.3%;30~39岁的“双师型”教师为16人,占25.8%;20~29岁的“双师型”为4人,占6.5%。从“双师型”获得的途径上看,由教师通过培养获得医师或护士的执业资格的有42人,占“双师型”教师的67.7%;由医师或护士先拥有执业资格再获得教师资格的为19人,占“双师型”教师的30.4%;直接引进的“双师型”教师1人,占1.6%。

二、“双师型”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总体上分析,我校目前“双师型”队伍建设得较好,能满足教学的需求,但与我校 “十一五”规划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1.从现有情况看,学校拥有一批有较好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拥有的比例及本科以上学历的双师超过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创建的要求,符合我校目前招生规模和师资学历标准。但我校规划“十一五”期间的招生规模将达到5000人,按1∶18的职业学校师范性专业A类师生比的要求,我校专任专业教师应至少为139人,以50%的比例测算“双师型”教师的人数应为70人。提示我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数量在“十一五”规划的后三年中还有待加强。

2.“双师型”教师在年龄结构上以中年以上为多,40岁以下的“双师型”教师较少,只占“双师型”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揭示我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在年龄结构上后劲薄弱,近几年应着力加强中青年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我校“双师型”教师中,硕士学位师资较多,表明我校“双师型”师资专业层次较高,有较强的职业发展潜力。但距离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教师达到30%”的要求还有差距。高层次的双师是培养名师的基础,我校要培养出在省级以上的同学科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双师型”名师,就必须加大名师后备团队的建设,更多地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的“双师型”教师。

4.我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途径多为双向合一的培养模式。即教师—双师或医(护)师—双师。从实际情况来看,直接引进“双师型”可能性较小,以“教师—双师”为多。这说明我校应高度重视自己将教师培养成“双师型”的工作,给予政策激励并要搭建起有利于“双师型”教师产生的培养平台。

三、我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针对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我校立足于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开发与引进结合,培养与使用并举。重制度建设,重考核落实,重骨干培养。有目标、有计划、按梯队的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1.制订“双师型”教师建设的规划。在对我校现有专业师资情况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出切实可行并体现与时俱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使“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数量规模始终符合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

2.建立教师参加专业实践制度。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把专业教师实践锻炼作为我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及促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壮大的一种有效途径。制度规定我校所有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年到临床一线工作不得少于一个月。教务科还设计了淮阴卫生学校教师专业实践登记表和统计表,由教师个人及时登记,教务科定期统计,掌握情况,考核管理。专业教师通过不断的参与临床实践,既了解了疾病的新病种、治疗的新技术、医药研究的新进展等情况,拓宽了眼界,也提高实践能力,增强了职业自信,从而推进了教师“双师型”综合素质的构成。

3.加大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力度。结合专业领域知识、技术更新快的特点,采取积极的措施,选送教师外出参加高层次的技能培训和进修,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近两年,我校先后选送近20名同学参加了全国康复医学专业培训、省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并有方向有重点地支持了100多专业教师外出参加省内外的学术交流会议,使我校的“双师型”教师的业务水平及业内知名度均有了很大的提高。

4.重视师资队伍双师结构的搭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与学校周边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市妇产儿童医院、淮阴区医院的合作,签署合作协议,把聘用医院有丰富实践经验且热心于医学教学工作的医护专家来我校做兼职教师作为协议的重要内容。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以感情留人、管理用人。组织培训,加强沟通,促进同一专业不同职业的专兼职教师的业务交流,形成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良好氛围。这一形式,对我校 “双师”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十分有利。

5.保证“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是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师资结构的改善、数量的壮大、质量的提高,都需要有经费的保障。我校确立“人才立校之本”、“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理念,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尤其是在“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上舍得投入,每年都要在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及专业实践等方面投入几十万元,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保驾护航。

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建设对策

我校 “双师型”师资涉及的专业种类较多,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物学等等。目前我校的办学层次还不足以自己创办包含很多医学专业的附属医院。因此,“双师型”师资的专业实践主要依托与医院的合作。由于医院与工矿企业对学校师资的渴求度不同。在我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迫切需要卫生行政部门的政策关心和周边医院的大力支持。

1.畅通医药类教师执业资格证书考试报名的渠道。目前我校教师虽为医药学院毕业,也参加临床实践工作,但还无法直接报考专业执业资格。报考的教师必须通过非正常渠道才能通过卫生行政部门的审核报名考试,但注册就没有可能了。这成了制约卫生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构成的瓶颈。

2.打开专业教师临床工作的绿色通道。我校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工作虽得到了周边各所医院的大力支持,但仍存在着所有在临床工作的教师都“一刀切”为医院进修人员的问题。这就出现了临床医生来校上课,学校需付课时费,学校“双师”去临床上班,学校付进修费 “一边倒”的合作情况。这种年年都进修的状况不光是增加了学校的支出费用,对“双师”的心理影响也较大,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双师”,特别是高级职称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工作的热情。

我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是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飞速发展的职业教育形式的要求相比,还有距离,压力还比较大。今后,我校要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双师”的学历层次和实践水平,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推进“双师型”名师的进程,在“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彰显卫生职业教育的特色。

【作者简介】丁勇(1963-),女,江苏淮安人,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办主任,副教授,组织人事科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