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学习网>应用材料 > 研究实验 >

研究实验

上海市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

发布: 2020-06-12 13:23:09   阅读: 次 【   

摘 要:上海工业发展已经进入结构调整、提质减速的阶段。劳动生产率增长呈现逐年减缓趋势。使用指数法将上海十余年工业总劳动生产率增长分解为纯生产率效应、鲍姆效应和丹尼森效应,发现工业总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各行业内自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并且找出了对上海工业总劳动生产率增长促进作用最大与最小的各五个行业。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 纯生产率效应 鲍姆效应 丹尼森效应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10-272-03

一、问题的提出

劳动生产率这一经济概念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涵,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和微观经济运行的效率、质量和竞争实力。政府的财政收支、人民生活水平、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通货膨胀率以及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归根结底都与生产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西方发达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劳动生产率问题,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设有专门的生产率机构,跟踪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定期公布相应数据,并进行课题研究。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重视程度并不够。虽然我国在经济总量上已居世界前列,但劳动生产率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低,迫切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

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作为中国工业经济的龙头正面临经济结构升级、社会分工深化、技术进步的作用急剧上升,原有的要素禀赋优势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上海市工业发展已经进入了结构调整、提质减速的阶段。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对上海工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行一次深入具体的研究调查,分析上海工业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因素,找出对上海工业起主导作用的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指数法对生产率分解的基本原理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教授在2001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认为总的劳动生产率变动的测度应该考虑各个行业间的差异带来的影响,因此,劳动生产率变动的测度应该为以各个行业产出为权重的行业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加权连锁指数。以这种思路为指导,他将总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因素的作用:

1.纯生产率效应(Pure Productivity Effect)。该效应表示以基年的各行业产出为权重的各行业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加权平均值。其含义是在以基年各行业产出的权重不变的情况下,考虑各行业劳动生产率变动带来的总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动。由于不考虑要素在行业间的流动和行业权重的变化,因此被称之为“纯生产率效应”。

2.鲍姆效应(The Baumol effect)。该效应表示在整个考察时段范围内,各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动与行业权重变化的交互作用带来的总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动。由于威廉鲍姆(William Baumol)在其非均衡增长理论中提出了产出增长相对较慢的行业其生产率增长也相对较慢的观点,因此该效应称为“鲍姆效应”。

3.丹尼森效应(Denison Effect)。该效应表示考虑要素(如劳动力)在行业间的流动和行业权重的变化所带来的总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动。由于爱德华丹尼森(Edward Denison)认为要素从低生产率的行业向高生产率的行业流动时,总的生产率会增长。因此该效应被称为“丹尼森效应”。

下面用公式来表示三个效应:

该式右边第一项为纯生产率效应,第二项为鲍姆效应,第三项为丹尼森效应。即三个效应之和就是用指数方法计算出的该年的工业总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三、上海市工业生产率增长的因素分解

1.样本数据的选取。考虑到数据的可比性,选取1995-2007年上海市工业18个主要行业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这18个工业行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8.2%,从业人数占全市工业的84.3%,利润总额占全市工业利润总额的83.2%。所选18个行业对上海工业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这18个行业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塑料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家具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纺织业、食品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此外烟草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虽然工业总产值也较大,但由于属于垄断企业,其价格不取决于市场,因此将其排除在考察范围之外。另外,一些行业如采矿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工艺品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等,由于在上海工业中所占比重很低,对工业劳动生产率影响较弱,也将其排除在研究之外。

2.上海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因素分析。运用威廉诺德豪斯提出的指数方法,以上海工业18个主要行业的数据为基础,按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了上海工业1996~2007年的总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如图1。从1996年至2007年,劳动生产率年增长率表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上海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速正在逐年减缓。

将测算出来的纯生产率效应、鲍姆效应和丹尼森效应值分别除以总增长率,可得到各自的贡献度,如表1及图2所示。

从总体来看,纯生产率效应是上海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首要推动因素,其平均贡献度为96%左右,且仍处于上升阶段;鲍姆效应贡献度较低,呈现逐年下降阶段并出现负值,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推动作用不大,甚至起到负面的影响;丹尼森效应的贡献度平均值保持在5%左右,对劳动生产率的推动作用也不突出,有些年份较高,而有些年份则呈现负值,总体保持基本稳定的发展趋势。

纯生产率效应反映的是在不考虑要素的行业间流动和产出权重变化时,行业内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行业内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通过对其产品、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改善,优胜劣汰,逐步提高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应从建设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出发,促进行业内企业进行公平的理性的市场竞争,促进优胜劣汰,从而促进行业内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鲍姆效应是行业劳动生产率变动和产出权重之间的交互作用。在测算鲍姆效应时发现,各个行业间产出的差异较大,产出权重的差异较大,使鲍姆效应受到权重较大的一些行业影响较深,一些规模较大的行业如通信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业以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

丹尼森效应是反映要素在行业间流动带来的生产率的增长,即考虑劳动力配置结构对总的生产率的影响。丹尼森效应长期变动幅度不大,平均值保持在5%左右,说明上海工业的劳动力配置的优化对总的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并不明显。政府应该积极引导调整劳动力配置结构,完善劳动力市场,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减小总体的劳动力流动交易成本,使劳动力从生产率低的行业向生产率高的行业流动,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高生产率和高产品附加值的行业,提高丹尼森效应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度。

在测算纯生产率效应、鲍姆效应和丹尼森效应时,所选的18个工业行业中有些行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快,工业总产值较高,对工业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大;有的行业则劳动生产率增長缓慢,总产值较低,对工业总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小。表2和表3是按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对工业总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促进作用最高和最低的五个行业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度。

对工业总劳动生产率增长促进作用最高的五个行业依次分别是:通讯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五个行业对工业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年平均贡献度分别为:25.07%、11.59%、8.89%、8.67%、8.55%。这五个行业贡献度的总和达到62.77%,对总劳动生产率增长起到了主要的作用。这些行业工业产值及生产率水平较高,且可以解决大量就业,居于上海工业的主导地位,是上海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上海目前以及未来工业发展的重点和主力。

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纺织业、家具制造业这五个行业对工业总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力较小,其贡献度较低,年平均贡献度分别为1.85%、1.58%、1.41%、1.36%、1.17%,五个行业贡献度之和只有7.37%,对工业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比较有限。

这些行业工业产值较低,生产率水平不高,吸引的就业人数有限,不是上海工业发展的重点和主力。但对于工业发展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对国民经济、居民消费和就业也具有一些难以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医药制造业,未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这些行业的发展也应积极培育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三、结论及政策

用指数法将上海市18个工业行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解为三个效应;分析对工业总劳动生产率影响最大和最小的十个行业,得出以下结论:

1.从1996年至2007年,上海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速呈现逐年减缓趋势。

2.从上海工业总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分解的三个效应来看,纯生产率效应是上海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并且其贡献度仍处于上升阶段,上海工业十余年的发展,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各个工业行业内部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且这种趋势仍在进一步加深。应从建设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出发,促进行业内企业进行公平的理性的市场竞争,促进优胜劣汰,促进行业内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鲍姆效应贡献度较低,呈现逐年下降阶段并出现负数值,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推动作用不大,甚至起到负面的影响。反映出各个行业间产出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性较大。丹尼森效应对劳动生产率的推动作用不突出,总体保持基本稳定的发展趋势。说明上海工业的劳动力配置的优化对总的工业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政府应该积极引导调整劳动力配置结构,完善劳动力市场,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减小总体的劳动力流动交易成本,促使劳动力从生产率低的行业向生产率高的行业流动,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高生产率和高产品附加值的行业,提高劳动力行业间配置结构的优化对劳动生产率增長的促进作用。

3.从各个行业对三个效应贡献率的角度分析,在所选的18个主要工业行业中,对上海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力最高的五个行业是通讯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这些行业居于上海工业的主导地位,成为上海目前以及未来工业发展的重点和主力。影响力最低的五个行业是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纺织业、家具制造业,这些行业不是上海工业发展的重点和主力。但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对国民经济、居民消费和就业也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也应兼顾这些行业的发展,积极培育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消费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王玲.基于指数方法的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实证分析.统计研究,2003(1)

3.高帆.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及其因素分解.经济理论及经济管理,2007(4)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上海 200000)

(责编:贾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