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学习网>应用材料 > 事迹材料 >

事迹材料

学生管理在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发布: 2020-06-19 04:27:45   阅读: 次 【   

摘要:自我管理能力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础能力,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体现,但是在现阶段的高校教育中,存在着学生缺少自我管理能力的现象,限制着学生的发展。因此,本文以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研究对象,从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意义、大学生自我管理存在的问题、学生管理在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三方面进行相关探究。

关键词:学生管理 大学生 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能力是一个人自控能力、规划能力、践行能力的综合表现,是建立在基础能力之上的高级能力,它集中的体现了一个人可以发展的空间与程度,因此对于每个人来说十分重要。而大学生群体在进入高校后,从原来的教师管制的模式直接转变到自我管理的模式,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在日常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具体表现上也千差万别。基于这样的现状,对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对于高校而言就十分必要了,特别是发挥学生的力量进行学生群体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将会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发展与成长。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规划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基于对现实情况的合理规划,并按照规划内容进行行动的能力与方式。因此,在进行自我管理之前,必须学会如何规划时间、事件、休息及其他事项,特别是需要学会灵活的调整以预防特殊情况的发生,以及调整后其他事项也能够按期完成。而这就考验着规划者的规划能力,特别是在入职后,有效的规划能力是职员有效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大学阶段培养起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科学规划,提高学生的整合与组织能力,从而更好的应对入职后繁复、庞大、灵活的工作安排,特别是选择业务员、办公助理、秘书类职业的学生更是需要良好的规划能力,以满足职业需求。

(二)培养学生坚毅品质

自我管理能力是综合能力的集合,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既需要学会合理规划,有需要借助强有力的执行能力,还需要学会自我评价与反思,而在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起坚毅的品质,养成较高的执行力。在高校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时候,会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自我管理的内容规划去完成任务,让学生在校期间不断落实自身的计划,并逐渐养成这样的习惯。而在具体的习惯养成过程中就需要学生在长时期严格执行自己规划或学校的要求,克服重重的阻碍,坚持每天完成任务,这样的过程就会帮助学生培养起强效的执行力,避免学生出现拖沓的现象,培养起学生的坚毅的品质,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三)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当今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城市化的大步迈进,科技的日新月异都对当前的人才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这样的要求早已不分性别、年纪、工作经验。很多企业希望刚入职的职员就可以和老职员一样,拥有极强的工作能力与个人素质,能够在任何时刻都完美的完成企业单位布置的工作。而这样的社会现实需求就要求现代大学生拥有更高的个人素质与能力,能够时刻保持冷静,用最短时间做好最优方案。因此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就提上了日程,并通过这一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自我控制与合理规划任务,已实现自身效率的最大化,并帮助上司完成最佳的形成规划。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自我学习管理的能力

现阶段大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自我学习管理的能力。很多高校在学期刚入学的时候会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学习计划表,并按照自己预先的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并在最后记录完成的结果,作为学生自我学习管理结果的参考。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缺少自我学习管理的能力,绝大多数事先规划的学习任务都难以完成。具体表现为预计要读的书没有完成阅读几本,预计要提前完成的期末作业往往在最后交的幾天才开始完成,感兴趣的选修课最后根本没有去学习,相反必修课也旷课严重,等等。这些现实问题都表现出大学生对于自我学习管理能力的匮乏,使得高校对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形同虚设。

(二)缺少自我生活管理的意识

对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是住校制,但是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大学生严重缺少自我生活管理能力与意识。很多大学生宿舍无论男女都十分的杂乱,书籍、食物残渣、衣服随处乱丢,整个宿舍杂乱不堪。对此很多高校采取定期检查的方式督促学生加强自身的生活管理,但实收效甚微。可以说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缺少自我生活管理的意识,缺少归纳、整理、清洁的安排与意识,并且认为生活不需要进行自我管理,住的最舒服不耽误上课就好。但其实很多大学生忽略了生活自我管理在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与关系,认为只要学习中管理好自己就可以实现自身管理能力的培养,而将生活管理置之不理。

(三)过分依赖学校的强制管理

很多高校非常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也知道學生在中学阶段采取强制、集体、服从式管理模式,非常不适应高校放养式的管理方式,因此高校对于刚入职的学生采取强制性的管理监督模式,而大学生在长期的学校管理模式下已经习惯依靠学校管理监督,缺少自主积极性,养成了过分依赖学校管理的不良习惯。也正因此,一旦离开学校的管理,大学生就表现出明显的缺少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而这也在高校不强制管理的大二以上的学生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学生过分依赖学校管理的情况就导致了学生始难以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限制学生的长远发展。

(四)自我管理模式的实效性差

在推行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很多学生认识到这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主动投入到这一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希望能够帮助自己在工作后更好的成长。但是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也清晰的表现学生在落实执行过程中表现出自我管理时效性差的现实。其中,一部分学生是由于自我管理模式制定不符合实际情况,而降低了自我管理落实的时效性,使学生始终难以形成自我管理的执行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的执行力的薄弱导致的学生难以完成自己的预计方案,长此以往出现懈怠、排斥的的心理,自然也就难以实现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与塑造,而这是影响大学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

三、学生管理在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一)丰富传统管理模式

高校关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并投身于监管与组织的角色之中,积极督促学生加强对自身的管理。而这样的管理模式过于传统,缺少新意与效果,并且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容易流于形式,难以获得较高的有效性。而将学生管理引入自主管理模式可以加强管理的多元性,减少学生对已有的传统管理模式的排斥。所谓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中的学生管理模式是借助学生的力量自主组织起管理机构,以促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而这种管理模式与学校管不同的是,它由学生自主组成,也就意味着学生自愿接受,是属于学生自己的管理组织,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管理组织的出现就意味着学生对自我管理能力的关注,因此这种模式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问题上十分重要。

(二)加强学生有效监管

学生管理模式的介入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有效监管。学生管理模式的加入与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有效互补,发挥学生自身的力量与管理人员身份的优势,将对大学生的管理范围扩大到在学校难以监管到的诸多方面之中,例如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以真正发挥监管的全面性,促使学生强效执行。与学校管理相比,学生管理更加灵活,可以对学生的课外生活有效管理,并且避免了学校管理辅导员难以顾及全部学生的弊端,发挥学生群体人员多的优势实现对所有学生的管理,使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实到位,真正发挥监管的作用与效果,使培养过程不至于流于形式。

(三)提供交流实践平台

学生管理模式介入到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间相互了解的作用,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使能力培养成为可能。在现实情况中,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缺少自我管理能力,甚至不懂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如何做起,而大多高校在这一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只承担监督管理的角色而去教授与教育。因此学生管理模式的存在,就可以利用学生之间互相了解的优势,组织经验交流会,让在自我管理中表现很好的同学向其他同学传授经验,帮助没有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建立起管理的基本理念与方向。同时还可以利用宿舍条件,构建起一对一的帮扶模式,使大多数学生真正建立起交流、学习、互助的平台。

(四)提高学生参与活力

学生管理模式是由学生自主组织成,因此与学校管理组织相比,这种模式更容易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很多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排斥源于对管理老师的陌生感,以及对教师、学校这重身份的排斥,并非认识不到这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将学生引入到管理模式中,可以发挥学生从众的心态,使大多数学生主动融入到自我管理的环境中,积极参加学生管理组织举办的活动,使能力的培养变成一种自发自主的过程,促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速度与效果。

四、小结

自我管理模式是大学生现阶段高校学习以及日后工作后必备的能力,是学生长远发展的基础,而学生管理模式的加入将帮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之中,弥补传统管理方式的不足,以更好的形成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黎鸿雁,邵彩铃,安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1).

[2]刘满林.大学生自我管理探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1).

[3]孟献雷.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汪昌安,唐伟.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一種尝试[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