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学习网>应用材料 > 事迹材料 >

事迹材料

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与预防

发布: 2021-10-30 04:06:50   阅读: 次 【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7~2010年共5例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及精心护理,并总结其预防措施。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与护理,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产后管理,重在预防。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产后;护理;预防

作者单位:467099河南省平顶山煤业集团总医院妇产科下肢静脉血栓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日渐增多。它所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并发的肺栓塞对产妇的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由于该病治疗困难,周期长,费用高,其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回顾我院2007~2010发生的5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年龄24~36岁,平均年龄323岁,均为足月妊娠。初产妇4例,经产妇1例;经阴道分娩2例,剖宫产3例;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例,右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既往患下肢静脉曲张一例,,合并妊高症1例;全部病例于产后9 h~3 d出现程度不同的患侧肢体疼痛、局部肿胀,压痛明显,站立和活动时胀痛加剧,活动受限,皮肤颜色正常。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静脉管腔内无血流信号,静脉加压后血管腔无塌陷,明确为下肢浅静脉血栓形成。

12治疗方法均采用保守治疗方法,予以红花注射液15 ml加入葡萄糖液500 ml中静脉滴注,1∕d(因患者担心出血多而拒绝使用肝素治疗),局部予以硫酸镁湿敷。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红花味辛、性温,气香行散,入血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实验研究表明:红花黄色素显著地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对ADP已聚集的血小板也有非常明显的解聚作用,表明其明显的抗凝作用;对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的通透量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13结果全部病例于治疗的3~7 d疼痛明显缓解,3~10 d局部肿块明显缩小,压痛缓解,住院时间5~20 d。随访1~2月,全部治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2护理

21心理护理该病病程长、治疗困难、费用高,往往需要改变新生儿喂养方式,患者情绪焦虑、紧张。认真向患者解释该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2急性期卧床休息1~2周,患肢制动、抬高30℃,过心脏水平,膝关节微屈,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水肿。避免肢体活动过多及腹压过高,引起血栓脱落。皮肤温度反映末梢循环情况,要注意观察皮温、皮色及动脉搏动情况。保持皮肤完整性,避免碰撞挤压,以免皮肤损伤感染;患肢注意保暖,避免过冷过热,过热易加重组织缺氧,热敷温度38℃~40℃为宜,水肿严重者应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周径。

23抗凝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鼻、皮下有无异常出血,恶露有无增多。尽量选择上肢静脉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局部重复穿刺造成血管内皮损伤。

24宜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以保持大便通畅。

25肺栓塞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要注意观察有无突发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肺栓塞症状,一般在血栓形成1~2周内发生,治疗期间绝对卧床,床上活动避免动作过大,以防止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

3预防

随着生育观念改变,人们更加注重产妇的护理,产后活动减少,使得本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而其危害尚未得到人们的全面认识,因此其预防显得更加重要。①做好孕期保健,孕妇营养合理,适当控制体重。②针对其高危因素,如:肥胖、最近的创伤或手术史、激素治疗、既往静脉血栓形成史、活动量少[1]等因素,利用我院门诊的孕妇学校,向其讲解预防的重要性和方法,如:做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屈伸活动,调动肌泵,增加静脉血的流速,利于静脉回流,有效防止静脉血栓形成。③防止妊高症,指导产妇尽量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③应摒弃传统的产后坐月子的陋习,鼓励产妇早下地活动,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哺乳时避免盘腿久坐,改善下肢静脉血流缓滞的状态。④剖宫产术后不能离床活动者应在床上多活动下肢,24 h后尽早下地活动。⑤下肢源性血栓栓子多源于小腿腓肠肌,如产妇出现下肢腓肠肌疼痛应疑及本病,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经过以上措施预防,自2011年起,在我院分娩的2035例产妇中,未再发生产后下肢血栓形成,取得了良好效果。

4讨论

19世纪中期Vichow提出的静脉血栓形成的3大因素,即静脉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管壁损伤[2]已被广泛接受。据报道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产后是产前的2倍[3]。产后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高,是综合因素所致:①妊娠时胎盘产生大量雌激素,足月时达最高峰,其雌三醇的量可增加到非孕时的1000倍。大量雌激素促进肝脏产生各种凝血因子,同时妊娠末期体内纤维蛋白原增加约50﹪,而天然抗凝蛋白水平及活性均有所降低,纤溶系统受抑制,致使血液呈高凝状态。②产后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使下肢血流滞缓,从而有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倾向。③妊娠合并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引起的血管痉挛、管壁损伤;剖宫产术中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他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加之手术创伤造成的静脉血管内皮损伤均可诱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因此,加强产前产后宣教,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鹏,任师颜.静脉疾病的综合治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84.

[2]段志泉,张强实用血管外科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43560.

[3]Simpson EL, Lawrenson RA, Nightingale AL, et al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pregnancy and the puerperium:incidence and additional riskfactors from a London perinatal databaseBJOC,2001,108(1):566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