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学习网>应用材料 > 整改措施 >

整改措施

让农村初中生爱上生物学的7个方法

发布: 2021-01-01 10:35:19   阅读: 次 【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就像昆虫学家法布尔,由于兴趣而投入一生的精力来观察昆虫,可以说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如何才能在农村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并且使兴趣持久地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呢?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展现学生常见的生物。

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自然科学,是分析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中学生正值花季少年,最富好奇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面对大千世界如此绚丽多彩的生命现象,必然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必然有无数个为什么出现在他们的脑海中,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又会带领他们主动观察思考。教师应该尽量采用本地常见的生物来演示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学中,笔者利用学校所在地独特的地理资源,采集了学校周边常见的水绵、墙藓、芒萁等植物在实验室上课,这些植物对学生来说,简直熟悉到视而不见,但一旦摆放到实验台上,又重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纷纷拿起放大镜,兴趣盎然地仔细观察探究。

二、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

本地的学生有许多家庭开展养殖业和种植业,许多学生长年累月耳濡目染,对此类生物的认识和了解可算是小行家。教师可在课前摸底调查统计,当上到有关章节时,让相关学生事先准备,上课时当主角,现身介绍,不足的地方他人补充讨论,总结出本节的要点。比如,讲到八年级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课,让家庭养牛蛙的学生带来几只牛蛙,介绍牛蛙的一生。学生主动参与,非常投入,兴奋不已。经过讨论补充,归纳得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对学习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再比如,讲到“开花和结果”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解剖校园内种植的羊蹄角的花。学生两个人一组,兴致盎然地拿起解剖工具仔细地观察、分析、探究,体验生物实验的无穷奥妙。

三、设计生物教学情境。

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推敲,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比如,对七年级新生上第一堂课,可以先来段精彩的开场白,讲神秘的奇花异草,动物一些特殊行为及仿生学在军事和民用的发展前景,其间穿插一些生物学家的趣闻逸事等。这样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奥秘无穷的生物世界之中,学生自然会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由境入情,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进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的教学时,引用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设计提问:“这首诗艺术性很好,但从家蚕的整个发育过程来研究,这首诗有不准确的地方,应怎么样改此中的两个字,才可以让其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呢?”在讲到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时,笔者引用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句,并提出为什么,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四、教师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说培养就能培养的,前提是教师应该拥有广博的生物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总会问一些稀奇古怪的生物问题,比如笔者的学生就问过:“为什么青香蕉不甜,而放了几天黄了就会甜?为什么虾和蟹煮熟了会变成红色?”再比如,一个学生问“鲸鱼这么大,为什么它睡觉时不会沉到水中?好奇怪!”学了“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这个知识点后,学生问细菌没有细胞核,没有核仁,那它为什么会有核糖体等,问得很专业。如果教师自身不懂,可能会说:“课外的问什么,老老实实把课内的弄懂就行。”这样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师,应该加强学习,丰富自身的专业学识,尽可能帮学生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学生探究的热情。

五、增加课堂趣味性。

幽默的人到哪里都受欢迎,幽默的教师也一样。但是,并不是每个教师都是幽默风趣的,不过基于生物学的学科特色,增加课堂趣味性,教师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例如,在讲述生物体性状差异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有的人像父亲,有的人像母亲,但这不够有趣,笔者曾经在《中学生物教学》这本生物学科资料上看到一个例子,作者的引入就很好,用武大郎和武松两兄弟作对比,一个是矮个子,一个是彪形大汉,同是一个母亲所生,但差异甚大。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生物之间有性状差异,同时课堂也是妙趣横生。在讲到种群性别比例中雌多雄少的生物时,笔者问学生蜜蜂是哪一类型生物,学生回答“属于雄多雌少的生物”。“错了,蜜蜂的工蜂和蜂王都是雌的,蜂王吃蜂王浆长大,变成蜂王。而工蜂吃花粉和少量的蜂蜜,发育较小,成为工蜂。”学生会觉得很奇怪,整天忙个不停,辛辛苦苦工作的原来是雌的,跟自己先前的认识有巨大矛盾,觉得不可思议,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

此外,还可以设置悬念,增加趣味。在讲到“伴性遗传”时,笔者这样设计:在一个家庭中,母亲正常,父亲色盲,儿子色盲,那么谁是“凶”手,谁把色盲基因遗传给了儿子呢?是父亲还是母亲?“现在一个医生说是父亲,而生物老师说是母亲,同学们相信谁呢?”结果答案出乎學生意料,是母亲遗传给儿子的,怎么会那么奇怪呢?学生觉得非常有趣,也很迷惑,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笔者的目的也达到了。

六、利用直观教具。

利用直观教具可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同时也可激发兴趣。如讲DNA分子的空间结构,用模型教学,学生很容易理解双螺旋结构;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之前让学生观看录像,学生对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过程一目了然,做起这个实验来兴趣非常浓。又如讲“叶的形态”这节内容时,带学生到生物园地去,让他们边看边学,效果也相当不错。在讲述“光合作用”时,用多媒体展示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萨克斯实验和同位素测定光合作用中氧来源的实验,学生很喜欢。

七、联系实际。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讲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大分子不能通过后,笔者提出腌姜时加入醋和白糖,为何糖能够进到细胞内部?做酸菜时为何要密封?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当这些问题解答后,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深,而且能够学以致用,并对学习生物学产生了持久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推动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他们就会自觉地、主动地、专心致志地去接受新知识,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事半功倍地完成学习任务。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腾克中心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