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学习网>心得体会 > 专题教育 >

专题教育

不同风险的孤立性肌间静脉血栓抗凝治疗时限疗效评价

发布: 2021-10-07 04:06:46   阅读: 次 【   

【摘 要】目的:观察不同风险的孤立性肌间静脉血凝治疗时限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孤立性肌间静脉血栓患者157例临床资料。根据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将其分为高风险组及低风险组。分别给予2组患者不同时限的抗凝治疗,随访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57例患者中高风险患者103例,低风险患者54例,治疗后6个月随访发现: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治疗效果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长时效抗凝的高风险组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与低风险组(p<0.05)。結论:低风险孤立性肌间静脉血栓短时效抗凝治疗不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发生率,并且明显降低了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肌间静脉血栓;抗凝治疗;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7)11-03--01

孤立性肌间静脉血栓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其血栓常为微小栓子,有自溶倾向,但患者常常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故仍需要进行抗凝治疗。然而对于低危患者是否需像高危患者一样进行长期的抗凝治疗目前尚无此类文献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了不同风险的孤立性肌间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时限,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以期对孤立性肌间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科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孤立性肌间静脉血栓患者157例。纳入标准:患者有小腿区疼痛、肿胀等症状,经多普勒彩超检查为孤立性肌间静脉血栓,但下腔静脉、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等深静脉血栓需排除在外。按风险程度分为2组:高风险组、低风险组;分组标准:1、高风险组:年龄≥65岁、合并血液和(或)、免疫系统疾病、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和(或)、高血脂、合并恶性肿瘤、长期卧床长期卧床(脑卒中、瘫痪等)、长期服用雌激素、避孕药等药物、下肢外伤、骨折患者。2、低风险组:年龄<65岁,无其他血栓形成高风险患者。

1.2 方法

1.2.1 资料与方法。两组患者均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具体方案为:确诊当天立即予以低分子肝素钙进行皮下注射,每日2次,剂量:100U/kg。同时联合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2.5mg/d,2~3d后开始测定INR,当INR稳定在 2.0~3.0并持续 24h 后停低分子肝素钙,继续华法林治疗。两组患者确诊后均使用血管活性药物(GS%250ml+七叶皂甙15mg 静脉滴注),同时两组患者均应用加压弹力袜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淤血和水肿。低风险组待患者症状、体征消失后即停用华法林,高风险组患者则需口服华法林3个月。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分别随访患者双下肢血管彩超。同时随访患者有无再发血栓、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出血等情况。

1.2.2 疗效判定。治疗后6个月后,根据彩超结果及患者症状体征、是否并发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情况判断治疗效果。⑴ 治愈:患者症状、体征完全缓解,彩超提示肌间静脉血栓消失。⑵ 好转:症状、体征缓解,栓塞静脉部分再通,伴或不伴管壁增厚或管腔扩张。⑶ 无效:症状、体征未完全缓解,彩超提示仍有肌间静脉血栓。⑷ 复发:治疗期间及停止治疗后再次出现小腿胀痛等临床表现,彩超提示出现其他部位肌间静脉血栓。

1.2.3 统计学方法。将2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数据,应用 SPSS 17.0统 计 软 件 包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统计 157例患者中,男性69例,女性88例,年龄≥65岁42例、合并血液和(或)、免疫系统疾病6例、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和(或)、高血脂25例、合并恶性肿瘤17例、长期卧床长期卧床(脑卒中、瘫痪等)13例、长期服用雌激素、避孕药等药物15例、下肢外伤、骨折患者21例,高风险患者总计103例,低风险患者总计54例。

3 讨论

肌间静脉血栓是深静脉血栓最常见的的发生部位之一,常常孤立的独立发生,或者联合其他部位深静脉血栓同时发生。肌间静脉血栓常发生在比目鱼肌肉静脉丛、腓肠肌静脉丛,而发生跖静脉丛或大腿内侧收肌静脉丛则较为少见[1,2]。

本组研究中共103例患者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占所有病例的65.6%。目研究表明,不同风险的患者出现其他部位血栓及肺栓塞的几率不同,因此对不同风险的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抗凝治疗是必要而有益的[3-5]。本研究发现,低风险患者短时限的抗凝治疗与高风险组患者经过3月抗凝治疗其疗效无明确统计学意义,而其出血的几率则高于低风险组患者(p<0.05)。因此低风险患者的长时限抗凝治疗并不能增加该类患者的获益,反而增加了患者出血风险。

目前肌间静脉血栓的治疗尚未制定相应的指南及标准,我们认为:根据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状况进行相应的治疗是合理的有益的,而不同风险的患者具体抗凝时限尚需更多的临床试验予以验证。

参考文献

Hey JC,Satiani B.Calf muscle venous thrombosis: A review of the clinical implications and therapy[J].Vasc Endovascular Surg,2014,48(5-6):396-401.

Su LY,Guo FJ,Xu G,et al.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isolated calf muscle vein thrombosis and gastrocnemius hematoma by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J].Chin Med J (Engl),2013,126(23):4448-4452.

李晓强,王深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二版)[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5(01):23-26.

王深明,武日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指南与实践[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12):1264-1266+1304.

Kret MR,Liem TK,Mitchell EL,et al.Isolated calf muscular vein thrombosis is associated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and a high incidence of additional ipsilateral and contralateral deep venous thrombosis[J].J Vasc Surg Venous Lymphat Disord,2013,1(1):33-3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