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学习网>心得体会 > 感悟体会 >

感悟体会

迎着太阳奔跑 主题词揭示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快速成长法则

发布: 2021-02-09 04:23:28   阅读: 次 【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认为:“实现快速发展,首先得益于移动通信的个人化和随时随地的方便性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其次是集成电路和通信的技术进步使成本大幅下降推动了移动通信平民化。”

古人把20岁看作成年,可行冠礼,然体犹未壮,故称“弱冠”。但是,“弱冠”之年的中国移动通信,却已经强壮得举世瞩目。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告诉记者,电话机、收音机和电视机从发明到5000万用户分别用了90年、35年和15年,但GSM网络用户不到5年的时间就达到5000万,而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更是在20年间从零发展到5亿多户。

20年间,中国在世界移动通信版图上的地位,从不入流到规模遥遥领先,从无人问津到举足轻重,这背后到底蕴藏着什么样的发展逻辑?为什么中国没有发生欧洲3G牌照拍卖之后出现的那种财务危机,为什么中国没有像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那样出现长期的移动通信发展停滞,为什么手机会在今天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工具,为什么整个产业链是百花齐放而不是片面的某一领域增长?

一个增长“奇迹”的诞生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既有产业发展的客观环境,也有产业界自身的主观努力。邬贺铨院士认为,这一发展速度首先在于移动通信的个人化和随时随地的方便性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其次是集成电路和通信的技术进步使成本大幅下降推动了移动通信平民化,手机得以成为除电子表外最广泛使用的电子产品。除此之外,移动通信是我国最早引入竞争的电信服务,竞争促进了网络的覆盖和用户的普及,运营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制造业等整条产业链。

而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陈如明则认为,企业自身的努力不可忽视,以中国移动为例,其固然得益于其优良的“资源”、“资产”及“机遇”优势,但根本上还在于其十年铸剑、苦练内功,一步一个脚印,深化内部管理、再造业务流程,以MonTernet为中心,结合国情、细分市场、创新增值,深入完善业务支撑系统,全力推行品牌战略,实现了“全面超越”。

回顾中国移动通信的发展史,会发现我们真的很幸运,赶上了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最迅速的20年,并且总是能在适当的时机做出适当的选择:当模转数的关键时刻,我们选择了GSM模式,事后证明这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一种通信制式;在移动通信市场刚刚开始加速的时候,中国联通又适时成立,有效带动了市场良性发展;我们的资费与监管政策总是能帮助产业成长,没有像有些国家那样走过弯路和回头路……

但是,“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种“幸运”又何尝不是智慧的体现?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通信产业发展是有几条基本脉络的:通过拆分重组等手段,形成适度监管下的有效竞争;对技术的适时而不是超前或者滞后应用,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创新;服务与业务的兴起,提升用户的感知,取得认同;海外上市,国企改制,与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破土而出,艰难成长,打破垄断,改制上市,拆分重组,寸土必争,竞合发展……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的成长,实在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述,有太多的经验可以总结

然而,过去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整个产业就可以长治久安。如今,作为我国通信技术创新代表的重要国际标准首先出自移动通信领域,TD产业正在形成,移动通信的运营和制造企业国际化的步伐也在加快。邬贺铨认为,展望今后20年,宽带化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移动通信更具挑战,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移动通信也必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及人们生活做出更大贡献。

作为对整个社会具有极大渗透力和影响力的行业,观察移动通信的未来,不但要看其收益,也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但要看其昔日的成绩,也要看其对将来的准备。

无论你是狮子还是瞪羚,当太阳再次升起时,最好重新开始奔跑。

主题词1有效竞争

中国电信业20年的改革进程中,打破垄断,引进适度监管下的有效竞争一直是改革的主要思路。

客观地讲,电信市场格局虽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而一变再变,但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初步形成。运营商们也愈发认识到过度的排他性竞争,并不能带来好的效果。

电信业和其他行业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信息通信具有非常显著的外部效应,因而电信业不可能是完全的市场自由竞争。在引入适当的市场竞争机制后,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必须依靠政府,否则就难以形成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为形成客观公正的竞争环境,应在有效竞争前提下辅之以必要的政府监管。电信管制的目标任务必然与产业发展阶段和市场竞争情况相互适应,在新的竞争格局下,即使在磨合期之后同样需要管制政策确保实现有效竞争。

近年来,移动对固网的替代越来越明显,这给既有的电信监管政策带来了巨大挑战。区别于以往的不对称管制,竞争性监管主要是为了防止运营商的反竞争协议和滥用优势地位的情况,它通过事后的调查和取证,来对反竞争行为做出处罚。因此,实施竞争性管制政策可以有效地保持市场的发展活力,促进企业改革创新,提高电信市场的“可竞争性”。

随着电信业的发展已经步入融合时代,新形势下的电信监管将充分考虑市场和用户的需求,以及整个电信行业的长远发展,从而来有效配置资源,使有限的电信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许婷)

主题词2技术应用

对一系列新技术的适时应用构成了我国移动通信事业发展的基本脉络。

1987年,我国公众移动通信起步,最初采用的是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技术。但由于其价格昂贵,截至1994年我国总共才发展了600万移动通信用户。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欧洲推出了GSM数字移动通信体系,并于1991年7月开始投入商用。90年代初,CDMA技术也开始渐渐成熟。原邮电部从1994年开始酝酿新型技术标准的引进。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邮电部决定上马GSM系统,来解决当时中国刻不容缓的移动通信发展问题。良好的时机、正确的技术选择以及巨大的潜在市场,让此后几年的中国移动通信产业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发展,用户数连年翻番,网络扩容速度快得惊人,一举成为世界上移动通信用户数最多的国家。

2002年5月17日,中国移动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出GPRS业务。2003年3月,中国联通开通了CDMA1X网络。中国移动通信全面进入2.5G时代。从2代网络到2.5代网络,移动通信开始具备IP数据通信能力,此后,我国移动运营商基于2.5代网络,进行了大量数据业务创新,彩铃、彩信、音乐下载、WAP等业务纷纷涌现,并成为运营商收入增长的重要渠道,移动通信的商务模式也日益多元。现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增值业务收入都超过20%,我国也成为全球数据业务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李传涛)

主题词3重视用户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以市场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服务与业务水平,是移动通信得以快速成长的重要因素。

以中国移动为例,从“全球通”、“神州行”到“动感地带”、从根据业务本身的特性来制订业务销售方案,到以目标客户年龄段不同需求划分的客户服务战略,看似单纯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移动正在从被动服务向主动营销转型的服务演进。

在成熟、开放的电信市场竞争环境下,运营商彼此模仿与学习对方的产品和业务的现象不可避免,以技术为支撑的电信产品也完全可以由这家复制到那家的产品体系中。当各运营商提供的近似的产品发展成熟后,在性能和使用上的区别也就会趋于淡化。只有满意服务和不断创新能给企业带来忠诚的客户。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舒华英认为,当移动市场已进入成熟之时,通过价格的变动来增强电信客户满意度的手段已经渐显其无力,运营商对客户提供的服务转而成为日渐关注的竞争焦点。

近年来,中国移动通信企业进行了一系列影响力和轰动效应之大不亚于业务创新的服务创新,相比以前,这些创新的服务措施更有针对性、更个性化,也更细致。(郑大海)

主题词4宏观经济

20年来,我国移动通信持续高速发展。除去技术进步和一代通信人的努力拼搏,国民经济20年间的稳定增长也为移动通信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

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87年,我国GDP(国民生产总值)仅有11962.5亿元。当时,全国每百人拥有的电话数不到半部,移动电话更是天方夜谭。此后,随着经济改革、搞活政策的陆续推出,商品经济在全国各地迅速成长起来。这也加快了移动通信的超常发展。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1993年到2000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较快,GDP的年增长率为10.1%。而移动通信也迈入到加速发展阶段,同期移动电话用户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23%。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使人民整体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日渐上升,人们对手机和移动通信服务的消费欲望也日趋强烈,移动通信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局面。

2006年,全国GDP已经达到209407亿元,相当于1987年的17.5倍,而当年中国的手机用户总数超过了4.6亿户,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的人口数,移动通信不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据统计,2006年我国信息产业占GDP的比例达到7.5%,其中移动通信收入达到3064亿元,占信息产业总收入的比例达到47.3%,而今年第一季度这一数据再次提升到48.41%。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王冀)

链接小数字勾勒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史

今天,让我们用这些小数字或许能勾勒出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史。

12万基数——难测2000年高峰

和现在人们热衷于预测未来中国3G用户数量一样,在中国移动通信网络发展初期,很多人都通过预测世纪之交2000年的中国移动用户数来展望未来。1987年,当固网通信还如日中天,移动的总用户数只有12万。即使到了1997年,很多人还预测2000年中国移动用户数将“高达”3800万!现在,当我们回过头来看,2000年超过8000万的中国移动用户数证明了当时所有预言家的保守。

1毛钱——实惠短信筑就辉煌

现在中国最火的增值业务非短信莫属,据信息产业部统计,仅2006年中国短信的业务量就达4300亿条。1毛钱1条的短信正是因为当初“实惠”的定价成就了现今的辉煌。

1998年——树立本地化里程碑

1998年,原邮电部副部长杨贤足曾召集众跨国厂商见面会,强调从此开始要加强本地化,这意味着所有合同、所有设备都要逐步实现本地化。在这之前,模拟网、GSM网的供货合同都是进口的英文合同,用美元结汇,设备也多从国外进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