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学习网>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 >

学习心得

有关“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索”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

发布: 2020-04-27 20:12:33   阅读: 次 【   

关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突泉县六户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前言:

2002年,我校领导和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了兴安盟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阅读了北京师大出版社出版的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一书很受启发。书中介绍了新中国成立50年来,历次课程改革都重视课外活动,活动课的实施,并取得了重要成就,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尤其是1992年后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规定中小学实施“活动课”以来,许多中小学创造了实施活动课的优秀经验,促进了学生素质发展。为了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贯彻落实“全教会”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认真学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一书,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理论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感到综合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认识是科学的,有价值的。而且在如何实施新的教育上也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做法。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赋予了教育创新的内涵。

2002年9月,兴安盟教育局决定在突泉县三街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初探》教育研究,并做了一些具体规划。六户中心小学借鉴丁培忠的语文整体改革的基础理论,在2003年9月确立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索》的研究课题。同年10月我校在盟教研室的吴桂芬老师,盟教育科学规划办王志成所长的指导下对本课题进行了论证。专家们认为本课题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两年来,我校一直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索》的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主线,做为学校的主体工作来抓,通过行动研究不断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作结题报告,请专家领导给予指导,并予以结题。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传统教学有两大弊端必须要加以解决。一是“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
二是学生始终处在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下。这样的教学现状既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珠发展,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对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文件,提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速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同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目标。

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在全教会上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材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应该说这一段话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追求目标,也是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学者向广大教育工作者推荐了生活的教育理论。这种教育理念是教育必须在人的生活之中,不断重建人的生活,从而,教育过程就是引导儿童的生活不断合理重建的过程,实施一种生活的教育。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理论在体现教育的本质中主要说明了两点。

其一,教育要作用于儿童的现实生活。

生活中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具有了各自对生活的理解、对社会的认知和判断,具有了比较强烈的生存感。儿童在现实性的生活之中不不像成人所想的那样天真,也不如成人那样所期望的成熟。面对这些儿童,教育所要关怀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未来幸福,还要关怀他们的现实幸福,只有这样,基础教育才有可能成为在儿童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基础教育要作用与此于儿童的原生性生活和现实性生活。

其二,基础教育要作用于儿童的可能生活。

儿童是基础教育的对象,不仅意味着“现实儿童”是其对象,而且意味着“可能的儿童”也是其对象。因而,基础教育不仅仅要关注现实中的儿童的生存状态,关心他们的生活方式,关怀儿童生活质量,而且要关怀儿童未来应该怎样活着,关怀其理想的可能生存状态,生活方式。基础教育作用于儿童的未来生活,并不意味着要从某些功利的角度来关注儿童,恰恰要从儿童的整个人生价值实现的角度来考虑。作用于儿童的可能生活,体现了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性目标;
作用于儿童的可能生活,体现了教育对儿童的人生价值及其现实的建构意义。

目前,借鉴生活的教育理论进行教育改革的国家除了欧美国家之外,在大洋洲,在日本、韩国,我国港、澳、台等地,有数千所中小学,幼儿园按着“生活世界”模式进行教育创新探索。

六户镇中心小学2002年接触生活的教育理论之后,就不断思考借鉴这一理论进行教育改革。后来我们又接触了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一书,书中明确说明生活教育的理论的意义。又结合丁培忠老师的小语整改中“优化语文环境”的教育理念,结合我们小语整改的已有经验。于是,我们的思路出来了,这就是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实践、创造等综合能力,我们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初探”课题研究。

二、理论基础

生活世界,生活的教育理论;
科学学习与教学心理学;
创新教育相关理论;
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

三、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观察研究法;
经验总结法。

四、 研究目标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以生活世界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智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发展学生的智能优势和个性特长;
依据创新教育相关理论,以培养创新智能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
了解儿童的生活,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运用教育改革的基本理论总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

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针,落实教育方针为依据,推动教育教学为宗旨,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觉悟的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

以全新的设计理念,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开拓学生视野,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性。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单一的以知识接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五、关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内容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组织的形式的研究

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状况和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初步认为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形式有语言交际实践、语文操作实践、语文活动课实践和语文社会实践等。

1、语言交际实践

(1)课前练说(2)专题讨论(3)主题演讲(4)问题辩论(5)采访活动(6)争当小广播员等多种活动进行研究。

2、语文操作实践

(1)黑板报(2)童心壁(3)手抄报(4)操作与习作(5)班报、语文学习报、语文知识报、语文乐园等方面进行研究。

 

3、语文社会实践

(1)专题研究报告(2)社会调查(3)访问(4)社区服务的计划与总结(5)观察大自然写心得体会(6)社会宣传等方面进行研究。

4、语文活动课实践

(1)语文活动课(2)主题队会活动(3)传统节日、纪念日活动(4)诗歌朗诵会(5)小品、相声表演等方面进行研究。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与研究

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基础课的延续和必要的补充。它不同于语文基础知识课,是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参与下,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能力和智力,组织协调性的训练,从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判断力,以增进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的一种活动。如何让语文活动课融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于一体,发挥活动课的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激发兴趣,在“活”中求学。

顾名思义,语文活动课就是围绕“语文”开展活动的课。既然是活动,首先应在“活”中做文章,以“活”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兴趣又是引导学生入门的最好老师。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做一种礼物来接受。”可见,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2、启发思维,在“动”中求知。

好奇爱动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活动”就是要“动”,让全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一齐“动”起来。语文活动课就是要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通过动眼,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
通过动脑,提高思维素质;
通过动口,提高朗读和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动手,提高写字和习作的本领。

3、拓展空间,在活动中求发展。

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仅靠基础课对教材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拓展活动空间,在课外为学生提供进行语言实践的机遇。如开展课外阅读,查找资料,手工制作,编写故事,写日记,读书笔记,制作手抄报等活动,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造才能。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资源开发的研究

掌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根据教学方法的运用进行课程的开设与管理研究。传统课程教学资源单一,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资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资源单一的缺点。学校、社会、网络、教师、学生都可以成为课程的资源,这些资源如何得以开发,如何为教学所用,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初步设想,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在内容上力求要有学校特点,地方特色,在充分发挥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研究和分析本地、家乡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根据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在地方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

1、利用网络进行综合性课程主体实践

根据综合课程兼容多学科的特点,我们要求四到六年级的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积极尝试组织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了解和掌握通过网络收集信息的多种通道与方法,提高处理信息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示范实践,即教师围绕教材知识点进行拓展与延伸,利用光盘播放点,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搜寻信息的能力;
巧妙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网,便于学生快捷搜索所求信息;
及在教师引导下学会整合处理信息的一般方法。第二阶段是自主实践,即教师提供必要的网址和辅导,由学生独立或合作进行搜集信息及解决疑难问题。

2、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与探究,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以学生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为此,我们实行了立足于课堂,向两头延伸的教育策略:一是教师根据教材新授内容,提前组织或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走访调查,开展体验活动,为学习新知识作好认知的心理和经验准备,及探究准备;
二是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或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内向课外,通过针对性阅读,搜集储备资料,社区服务,专题实践等活动,加深领悟和体验,促使学生在实现“三维目标”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操作模式的研究

作为一门课程,要便于操作。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我校开发的全新课程,没有现成的操作模式。虽教无定法,但贫乏,无法可依的教学是不能发挥课程优势的。因此,必须构建一套与研究相适应的操作模式,使之有章可循,防止盲目性。

1、目标定位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指在实践性学习中获得的对自然,对社会,对文化及对自我的初步认识和经验,不追求体系化的知识。知识和技能目标并不仅仅作为结果性目标,更具有过程性目标的性质。“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学生亲历实践性学习的过程,在实践情景中运用并掌握若干最基本最初步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经验,实践等方式逐步生成的对自然,对社会,对文化以及对自我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目标。不是靠灌输而获得的。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学生主体的自我发展和自主生成获得的。

我们认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和积极体验和比较丰富的经验。

(2)初步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关爱和责任感。

(3)初步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初步养成合作,民主,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为此,我们确立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索中以语文活动课为主,研究适合本地的有效的系统化的教学模式。

2、优化语文活动课的教学结构

(1)改善师生交往,拓宽学习空间。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改善师生交往,拓宽学习空间是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发展。教师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较为宽松的心理环境;
其次要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因素,有效组织课堂活动;
第三要优化问题的设计,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2)促进主体参与,引导自主活动。唯有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个性才能获得积极发展。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其次,要针对差异,采用因材施教和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参与的方法;
第三,要鼓励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第四,要采用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

(3)强化活动教学,培育自我意识。个性——活动——发展是个性发展教学的核心理论。我们要在“活动促个性发展”的思想指导下,优化教学过程。首先要精心设计多样的活动形式,如操作实验活动,游戏表演活动,歌唱绘画活动,观察介绍活动,讨论争辩活动,记者招待会等等,其中要特别关注审美活动的设计;
其次,适时开展活动,如活动在疑难处,活动在疲倦时,活动在巩固记忆时,活动在表达运用时等;
第三,要引导学生开展正确的评价活动等,从而培育积极的自我意识。

3、突显以活动为中心,发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

(1)以“兴趣”为动力中心,激发学生自觉与活动。兴趣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及实际可行性,学校逐步开设社区服务,星星火炬广播电台、红领巾服务站活动小组。激发学生广泛的兴趣,是学生愿意参加该项活动;
诱导学生的兴趣,有广泛逐步定向主要发展学生的中心兴趣。

(2)以“小组”为组织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活动。自主参与是让学生个性得到积极发展的基础。真正的活动课应该是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所有学生都是活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以“小组”为组织中心的活动课正符合参与度大,沟通面广的特点,因此,以“小组”为组织中心,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活动。

(3)以“自评”为反馈中心,诱导学生自动调控活动。在学生素质发展过程中,生活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活动课教学的实践起着重要作用的是自评,自控能力,培养学生的自评,自控能力在活动课程中是本课题的一个重要环节。

六、课题的实施

(一)实施原则:

1、基础性原则: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不能把目标定在培养什么样的创造人才上面,而是要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智慧水平。这里强调的基础性,一是要完成国家的课程标准和基础学业,坚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二是积极去发现儿童的潜能和特殊的天赋,进行综合性教学,为他们的成人成才打好基础。

2、适应性原则:

“教育要适应儿童”这是当前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一方面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儿童的共性特点,使自己的教育实践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生理特征,心理特征;
另一方面要“读懂”每一个学生,要观察,了解,判定他们的个性智能优势,激励他们的志趣,创设适于他们的学习情境,鼓励每个孩子创造一个五彩斑谰的学习生活。

3、开放性原则:

生活的世界,生活的教育理论,提出“学生——课程的代理”,“社区——课程的代理”的建议,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方面实现开放性教学。从目前看,我们的任课教师要积极对现行的教材内容进行延伸,综合,重组,提升,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动手实践、网络学习、社会调查等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综合性原则:

教育应该促进学生优势智能的发展,但不等于其它职能就不需要发展。我们必须立足于生活世界,生活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坚持多元化情境教学,所以,我们必须摒弃“学科本位”的教育思想,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积极使语文学科教学与其它学科相联系,使多学科知识相联系,在多元化情境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智能,同时促进语文综合素质的形成。

5、创新性原则:

创新教育靠教育创新来推进。儿童“综合素质”是创新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生活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教育的理论部分,而生活教育理论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教育的理论,他们倡导“实践活动”教学,倡导“社会实践”,倡导“动手操作”,倡导“培养创新智慧”等等。实践这些教学工作必须进行教学创新,在教学环境、教学内容、途径、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诸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没有这些就很难说我们在借鉴生活教育理论,进行儿童“语文综合素养”的研究。

(二)基本理念:

用生活的教育来教,建设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结构,实践语文活动课模式教学。

(三)操作方法:

1、更新观念

(1)组织教师学习《语文教学研究》第二卷、《丁培忠教育理论与实践》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教育理论书籍。开展关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与进行素质教育的大学习大讨论,使教师明确语文教学不是单纯的语文课堂,语文知识的教学。树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观念,变面向少数为面向全体的观念,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性学习观念。

(2)建立科研教师学习制度。

(3)学习外地成功的经验,深化教改。及时了解一些外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改动态,从中获取好的经验。

(4)聘请教研人员指导教育科研课题的实施工作。

(5)调查研究,证明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

2、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改革

(1)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一、二年级:根据学生实际,在活动中学生能复述教师说过的一句话,一段话。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三、四年级:指导学生注意听广播、听故事、听教师说,然后把听到的讲给别人听。要求在活动中能够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体会。

五、六年级:能听懂别人说一段话的意思,并把听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能够运用语言、行动和想象来综合表达自己的情感。

(2)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表达的能力

一、二年级:

a、能复述课间活动中看到或听到别人说的内容。

b、能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说出图画、场面、场景的意思,适当加入想象内容。

c、能准确复述老师说过的有关活动内容的几句话。

三、四年级:

a、在活动中,有目标的指导学生说一些笑话、谜语、小故事、一些见闻等简单内容,准确抓住主要内容,充分进行想象。

b、能用一段话复述活动的过程或主要内容。

c、培养学生掌握组织、主持活动的方法和初步具有自己组织、主持活动的能力。

五、六年级:

a、在活动中让学生广泛、自由、大声地诵读,内容可以是成语故事、新闻,可以是课文的一些段落、笑话、谜语、读书心得、感受等。

b、形成具有一定的组织、主持各种活动的能力,并成为优秀的主持人。

3、综合实践活动的辅助手段

第一、变活动的封闭式为开放式。根据实践活动内容调整课时,走出课堂。通过了解、调查、观察、参观等形式使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增加课时,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综合实践活动习惯,掌握活动方法与技巧。

第三、加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同其它学科的联系,按通览教材、选定内容、调整进度、联席备课、总结验收的步骤进行。

3、强化语文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a、由自办手抄报过度到自由组版制作,自己编辑《心报》、《儿童乐园》、《少儿之家》等刊。

b、开展各种手工制作,科学小制作活动。积极参加学区的书画展等综合、艺术活动。

c、每一期的班级板报,分组成出版让学生设计主办。同时提高学校壁报的刊出质量。

d、开展深入社会、参观访问等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等。

e、开展有针对性的各种综合性活动。

f、开展“星级文明生“评比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3、总结完善阶段(2005、6——2005、7)

2005年6月,接受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的检查指导,总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方法及经验,撰写科研课题结题性总结论文。

2005年7月,申请校课题研究小组及上级教育科研部门验收、评估,并予以指导,进行结题申请、汇报科研成果。

4、开发校本课程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执行新课程以来,我们根据课改《纲要》提出的“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一精神共开发和选用了五个校本课程:

(1)星星火炬广播电台

(2)社会调查研究

(3)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征文征稿活动

(4)开展好语文活动课课堂教学研究

(5)办好家长学校

这五个校本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内容地实施。这些都在于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发展儿童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索”课题进行研究开发设计。

5、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从1997年9月我校就成立了自己的课外活动小组,开设声乐、乐器、歌舞、绘画、书法、写作、电脑等实践活动班,学生按“学、玩、做、创”的形式,选择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项目。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出的“生活世界”这一理念。学生在课后,节假日参加课外小组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健康成长,远离负面影响的平台,也为发展个性特长和潜能创造了新的时空。

(四)几点认识

1、培养儿童创新能力,要树立大语文课程观,重建课程文化,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观念向学生全面发展转变。

2、培养儿童创新能力要在“教育适应儿童”的基本理念下进行。

3、借鉴生活的教育理论,要适合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特征,也要发扬和保证中国教育的优势和特点,要把打基础为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实施国家统一教材依然是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

4、教育要创新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创新精神。“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行动研究,是每一个教师的工作目标。这是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

七、成果分析

1、在进行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六户镇中心小学进行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索”的课题研究,是按照“教育要适应儿童”的思想,借鉴生活的世界和生活教育的理论,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索”的研究,把六户镇中心小学的素质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品味和新的层次。印证了“科研兴教”(校)的道理。近几年来,六户镇中心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的声誉,得到广大家长、学生的认可,正是因为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走出了一条科学有效的路子。

2、学生的智能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因为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们倡导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相结合;
所以,学生的情感得到解放,学习生活得到丰富,自主意识得到提高,个性潜能得到开发,智能水平得到提高。

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索”等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文化水平的提高。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的教育理念、理论修养、实践能力是很重要的直接因素。近几年,六户镇中心小学通过课题研究辅导讲座,专题研讨活动,教研过程的公开课、观摩课、学术研讨等形式,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能力上都得到了提高。同时,教师对传统教育的批判能力、素质教育创新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4、获得初步的学术成果。

八、讨论:关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立教学模式的思考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四个子课题的多方论证,注重学生的个人经验积累,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提出“学习中心”,主张学生自己建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提出“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认为问题愈趋向开放愈好,体现了问题探索价值和应用价值……这些观点都非常好,一些理念已在新课程改革中得以借鉴和渗透。但是,我们中国学校必须面对三个现实:一是,我们必须在执行国家课程和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去思考我们的改革,我们的课时计划几乎不可能让我们更多的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去研究问题,我们还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二是,我们学校刚刚从长期的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传统教学中走出来,实施新课程也刚刚开始,有一些自然存在的问题,不可能完全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三是,中国教育有中国教育的优势,这就是我们十分重视基础性发展这一理念,新课程改革也强调了这一点。所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教学模式的应用是搞实验研究,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一门课程,也就形成了课堂教学模式。

以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索》课题的研究报告,请专家审议指导,并予以结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