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学习网>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工作体会

关于大力发展**县核桃产业的思考

发布: 2023-02-15 16:40:28   阅读: 次 【   

柞水县是核桃适生区和优生区,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自1958年毛主席“陕西商洛专区每户种一升核桃”指示发表以来,林果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1999年以来,结合退耕还林、水源生态涵养林建设,把核桃作为经济生态兼用树种,核桃种植得到长足发展。

柞水县核桃产业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但是核桃种植产业化、规模化、片区化的发展思路还没有被农户广泛接受,在推进核桃种植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技术、资金、人员等方面的不足,一直是制约核桃产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全县以标准化核桃建园为重点,大力实施原有果树的嫁接改造,加强林果科管,提高单株产量和果品质量,更进一步促进核桃产业向规模化、良种化建设方面发展。

一、柞水县核桃产业现状

(一)地貌气候特征。陕西省柞水县地处秦岭南麓,东与商州市、山阳县毗邻,西接安康市宁陕县,南以古道岭与镇安县相连,北依秦岭主脊与长安县、蓝田县为界,土地总面积2366.67平方公里。柞水介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度地带,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型,低山区具有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性质。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日照1957小时,年平均温度12.4℃,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0.2℃,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3.6℃,年平均无霜期209天,平均降雨量742mm,降水季节主要集中在6至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2.1%。全县可分为中山、低山和河谷川垣三种地貌类型,地形地貌呈“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格局,良好的气候条件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适宜核桃生长。

(二)核桃种植情况。据不完全统计,柞水县现有核桃总株数600余万株,折合面积19万亩,其中连片面积6.1万亩(良种建园面积3.7万亩,低产园改造2.4万亩),零星核桃树折合面积20.5万亩。已挂果树350余万株,占总株数的62%,年产量4000吨,产值7800万元,户均核桃收入2300元,人均核桃收入630元。

二、核桃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

柞水县核桃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经过广大农户不懈的探索创新,核桃种植势头良好,经济效益明显增强。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植经营人员科管意识淡薄,经管方式粗放,缺乏技术指导,投入不足,导致了单产低、良种化水平低、产业化程度低、科管水平低、经济效益低,总体规模小,示范带动作用不强的现状,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核桃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管意识淡薄。老百姓唯粮是举,认为核桃见效慢,不、施肥、除草、扩盘等措施不到位等,导致挂果晚、产量低如种粮保险,对通过科学技术提高核桃单产及效益认识不到位,加之,小农经济思想制约,在市场化的今天,核桃种植经营人员不研究市场规律,不分析市场变化趋势,把核桃收成好坏归结于“大小年”现象或倒春寒等气候条件,这些思严重阻碍核桃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二是管理方式粗放。柞水县核桃面积虽大,但因管理机制不善,缺乏管理技术,管理措施不力,技术支持不够,扩盘、施肥、修剪、防虫等重要科管措施滞后。大部分群众对科学管理工作缺乏认识,舍不得投入形成产品质量低、效益差。如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以及修剪,大小年现象严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只长树、不挂果的情况,另一方面受利益驱动,普遍存在采青现象,果实未充分成熟便采摘下来,致使核桃果及加工产品品质差,市场竞争力不强,效益低下。

三是病虫害影响严重。多年来,以核桃黑斑病为主的病虫害成为危害核桃生长的致命杀手。据历年调查,平均受害株率达79.5%,黑果率达48.7%,个别重灾区值株被害率达85%,果实被害率达74.3%,全县因此年产量减少100—150万公斤,直接经济损失800多万元。同时晚霜、冻害也造成了核桃的减产,尤其是灾害过后,轻者严重减产,重者好似火烧,树体出现大量干枯枝,有的甚至整株死亡,又导致了其它病害的发生,给树木生长发育造成了极大影响。

四是专业化程度低。核桃品种混杂。技术力量单薄,核桃产业要面向良种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在良种繁育,改造改良方面高精尖技术力量匮乏。在核桃建园过程中,没有严格区分品种,新引进的香玲、辽核、鲁光等各个品种相互混杂,只有规模没有品种区分,不能形成品牌优势。

三、大力发展柞水县核桃产业的措施

针对柞水县核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大做强核桃产业。

一是解放群众思想。大力宣传核桃产业,使农民充分认识发展核桃是农民发展经济、致富治穷而风险小的阳光产业、绿色产业。利用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展良种核桃对振兴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大意义,培育群众市场经济意识和规律思维,大力解放小农经济思想;大力推动示范带动。充分利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思路,在规模建园上制定优惠政策,集中土地,鼓励大户连片承包。在栽植和科学化管理上,把苗木、资金、技术向种植大户倾斜,促进承包大户早发展、快见效,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规模发展,突出规模效益。

二是加快良种繁育。良种化是核桃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应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要按照柞水县气候特点采取室内温床嫁接,大田移栽的办法培育适合该县气候、土壤的香玲、辽核、鲁光等优良品种,成活稳定后大面积栽植。对实生核桃树采取高接换优的办法,嫁接优良品种,改造老园。建设优质核桃采穗圃,为嫁接改造提供品种真、质量好的良种接穗。成立技术力量强、专业化程度高的良种核桃嫁接服务队,保证品种质量和成活率。县域内至少须建立1—2个规模化的良种园、采穗圃,加快良种化进展;采用规模化建同、集约经营、科学管理的模式打造精品丁程,发挥示范效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种植早熟与晚熟品种、外来品种与乡土品种的比例,各取所长,协调发展。

三是提高科管水平。一要对现有核桃树实施综合科管。采取施肥、涂白、垦复扩盘、整形修剪、高接换优等措施,抓好病虫害防治,开展群防群治,逐年降低病虫危害率,大幅度提高核桃的产量和质量。在核桃栽植上,继续推广以大坑整地、施足底肥、堆土防寒等配套技术,以提高苗木的栽植成活率。推广间作套种、多种经营,既能促进核桃快速生长,又可以解决核桃园提前收益;利用插皮舌接法对核桃实生树进行高接换头;整形修剪,垦复施肥、树干涂白,搬剪干枝和喷药防虫又是提高核桃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二要抓住重要时间节点进行修剪。幼树要及时进行整形。树形可整成主干疏层形,主干高度70-100cm,分2-3层,层间距40-50cm,5-7个主枝,每个主枝上再均匀配置3-4个侧枝,整形要在5-6年内基本完成。幼树、初果树修剪主要是培养各级骨干枝,调节各级骨干枝长势,培养结果枝组。修剪的任务是控制二次枝,利用徒长枝,疏除过密枝,并及时处理交叉、重叠、背后、干枯、病虫枝。对立地条件差的核桃园进一步加强整形修剪、扩盘、除草、配方施肥、防病虫,加强水肥管理,消除大小年现象,以达到高产、稳产、优质的目的。加快核桃野生资源改造步伐,对品种低劣的果园进行高接换优,多头嫁接,对幼树和初果树应加强水肥管理,促进早产、丰产,组织专业队逐村逐块进行良种嫁接改造,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三要科学划出栽植密度合理区间。山区地带栽植的成片核桃园密度不宜过大,前几年柞水县在部分乡镇发展的早实核桃良种园株行距多采用3x4m或4x4m,目前虽已大量挂果,但株间大枝叠撞,树冠郁闭,落果严重,光照和营养问题矛盾突出,树下布满相互盘结的侧根,单株间外围结果多,内膛少,整个园地的树体没有达到早实良种所具有的结实水平。实践证明,山区栽植的成片核桃园应稀植,早实品种根据地形特点控制在4x5m或5x5m,晚实品种控制在5x5m或5x6m较为合理,整体来说生长好,产量高。

四是强化预防措施。一要抓好病虫害的防治。开展群防群治,逐年降低病虫危害率,大幅度提高核桃的产量和质量。据调查柞水核桃的害虫主要有核桃举肢蛾、云斑天牛、银杏大蚕蛾、粟实象、雪片象及核桃黑斑病、核桃流黑水病等,要根据各类害虫的生物学特性适时防止。防治要坚持以农业措施为主,物理、化学、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防治策略。防治时以垦覆扩盘、施肥改土、清除烧毁枯枝落叶、强化树体管理为基础,以剪除干枯枝、摘拾深埋黑果、地面药物封闭、烟剂熏杀、药球堵塞虫孔主要措施,以树冠喷药为应急手段的综合防治技术,力争使主要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受害水平之下。二要积极预防自然灾害。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多方协作,以气象测报为基础,积极组织广大干群开展全民大规模防范,把晚霜冻害降低到最低限度,确保核桃产量品质稳步增长。

五是组建产业协会。核桃是柞水的传统优势产业,由于受传统习惯影响,大部分群众科学管理意识不强,管理粗放,核桃产量低,质量差,经济效益不高。为了改变核桃产业这一现状,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动员核桃种植大户自愿发起组建核桃产业协会,成立核桃专业管护队,确保核桃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做大做强核桃产业。

核桃产业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更是一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按照“优质高效、规模发展、科技带动、综合开发”的工作思路,以规模化栽植、标准化建园、规范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为重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为支撑,全面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使核桃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力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