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学习网>致辞演讲 > 悼文唁电 >

悼文唁电

ICU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研究进展

发布: 2021-12-27 04:06:38   阅读: 次 【   

摘 要:ICU长期卧床患者多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其预防较治疗更为重要,但目前临床护理过程中常忽视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尤其腹内压的控制等因素常常被忽略。本文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病因、高危人群、评估识别、预防护理等角度系统地对LDVT展开阐述,希望能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ICU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3.020

文章编号:1006-1959(2018)03-0064-03

Abstract:ICU long-term bedridde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the preventive treatment is more important,but often neglected in clinical care for prevention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extremity,especially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control and other factors are often ignored.In this paper,from the formation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etiology,high-risk assessment recognition.The prevention and nursing aspects of the system of LDVT are discussed, hop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work.

Key words: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Preventive care;ICU

下肢深靜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是由于血液在血管内不正常凝结形成血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而引起的,起初时表现为下肢肢体疼痛、肿胀、发热、浅静脉曲张,继而进展为皮肤青紫,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若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对于患者来说极有可能引起下肢肢体溃烂,最严重发生肺栓塞(PE),引起死亡[1]。绝大多数ICU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需要长期卧床,在诊疗过程多发LDVT,应当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注意。

1病因分析

1.1血流瘀滞 ICU患者因疾病引起废用综合征,肌肉失去泵作用,静脉回流缓慢;长期被动体位,活动受限,肌张力降低,静脉回流也会减慢。

1.2血管内膜损伤 原因:①侵入性操作:下肢静脉穿刺输液,特别是输入刺激性药物及反复穿刺;②外部受力:患者翻身牵拉或约束压迫损伤血管内膜。

1.3血液高凝状态 ICU患者伴有恶性肿瘤、雌激素升高(妊娠、口服避孕药)、肥胖、下肢静脉曲张、糖尿病、慢性静脉炎、心血管疾病等疾病,都会引起血液高凝;遗传和吸烟也能引起血液高凝。

1.4手术情况下机体的应激状态 部分ICU患者在接受手术麻醉中引起的低体温或创伤,会产生躯体相应的应激变化,使患者具备LDVT的好发因素。

2长期卧床患者中LDVT的高危人群

2.1高龄人群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粘稠度和血管弹性变差,使LDVT的发生率显著增高[1]。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群与<50岁的人群存在明显差异,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还在递增。

2.2腹内胀气的患者 由于手术、失能、脑卒中等原因长期卧床的患者,其活动受限引起便秘或胃管鼻饲营养操作不当,如注射速度太快、鼻饲液温度过高或过低、注射食物颗粒太大,均会引起腹内胀气,进而引起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最终导致LDVT发生。

2.3在下肢进行深静脉或浅静脉穿刺输液或采血的患者 如使用利尿剂、脱水剂、大分子药物输液治疗,易引起静脉炎等血管并发症,导致血管内膜进一步受损。

2.4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 如血浆蛋白原浓度、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较高、纤维蛋白原升高都是指向血液呈现高凝状态;CRP水平升高,诱导炎性因子激活促凝机制;活化蛋白C(APC)的抗凝作用;CD62P/CD63/PAI-1三种物质激活血小板[2];还有脂蛋白异常的患者。

2.5合并3种及以上并发症的患者 冠心病、高血压、肿瘤、糖尿病、房颤、感染、脑梗、骨折、脓毒血症、外伤、恶性肿瘤、静脉曲张、肺栓塞、高血压等;肥胖患者血液均呈现高凝状态;以及长期吸烟史的患者,易形成栓子。

2.6被给予长期约束的患者 被给予长期约束的患者,因牵拉和压迫导致血管损伤。

3 预防评估、观察和识别

3.1 LDVT症状量化评分标准 量化评估较为直观地反映患者LDVT的危险程度,其中Autar量表评分较为常用[3],分值划分:≤6分无危险,7~10分为低危,11~14为中危,≥15为高危。国内学者许多学者,如庄伟清等人[4]也研制了更加适用国内情况的改良后的Autar量表,但此量表较适合用于骨科术后患者评估。除此之外Wells(适合的范围比较广)和Geneva量表应用也非常广泛[5]。另外指南[6]也提到将LDVT的症状进行量化,见表1。

3.2实验室检查 凝血功能监测以D-2聚体为代表,D-2聚体高值(>5 mg/L)却也还不能明确指向LDVT,低值可以用于排除LDVT。有研究表明[7],脂蛋白水平中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与LDVT无关,而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α)、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LDVT密切相关。

3.3影像学检查 如彩色多普勒超声首选、静脉造影术等,在预防监测中价值有限,往往都是症状已经出现的时候才会进行检查,同时无法不断跟进。如多普勒超声对于远端血栓的诊断准确性较差,静脉造影术则存在部分患者对造影剂过敏、造影剂刺激血管加重血管内膜损伤,从而形成新的血栓等[8]。

3.4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肢体疼痛肿胀程度、肢端感觉、末梢循环、皮肤色泽及温度变化。特别需要注意观察足背和胫后动脉(腘动脉延伸)搏动情况[9]。询问患者本人或家属是否有长期吸烟史。

3.5肢体周径测量及专科检查 在早期时可用皮尺测量不同平面肢体的周径,左右比较,小腿测量的是髌骨下缘10 cm处,大腿为髌骨上缘20 cm处。若两侧肢体同一平面周径差>0.5 cm,应告知医生。每天进行1次小腿腓肠肌的扪诊检查,如腓肠肌扪诊伴有压痛,则需要进行直腿伸踝Homans试验,若检查为阳性则提示有血栓形成[10]。

4预防措施及护理

目前对于LDVT的预防尚无统一的标准,各医院对于此类情况的处理各有不同。笔者根据部分文献的描述,整理如下。

4.1药物预防

4.1.1低分子肝素 一般是速碧林和法安明。用药预防血栓形成的同时,也存在出血的可能,需要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有无皮肤青紫瘀斑,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注射部位、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

4.1.2低剂量普通肝素 需要检测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4.1.3口服抗凝药 维生素K拮抗剂,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适合卧床患者长期预防。最新药物利伐沙班,具有只需每天服用一次,无需监测等优点。

4.2康复预防[11]

4.2.1被动运动 膝关节及足踝运动可以增强腓肠肌泵的功能,足踝的屈伸、内外翻及环转运动能增加股静脉血流速度,其中以主动環转运动对股静脉血流的促进作用最强,预防作用最为理想,可以降低发生率75%~77%。

4.2.2中医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治疗仪进行穴位足三里及三阴交按摩,30 min/次。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均走行于下肢,取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和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穴可激发两经的经气,调节脾胃生理功能,达到健脾益气、活血化淤、疏通经络之效,使毛细血管及微静脉扩张,充分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4.3机械预防 此方式是否适合患者还没有明确证据[12],主要包括压力梯度长袜(GCS)、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静脉足泵(VFP)、神经肌肉电刺激(NES)等。压力袜是目前最常见的机械预防方式,选择方法为测量腿根部周径(A),如A<63.5 cm选腿长型压力袜;然后测量小腿最粗部分周径(B),B<30.5 cm选小号[13]。

4.4预防护理

4.4.1体位护理 每2 h翻身1次,必要时垫高下肢,但注意膝下避免垫硬枕。注意日常给予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按摩以及保暖。若患者已经发生肢体肿胀疼痛,应避免按摩或热敷。

4.4.2危险评估 通过量表和指南提供的量化评分标准进行定时评估,做好记录,注意交班;护士在病情观察过程中,注意对于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的观察,加强每日腓肠肌的扪诊和进一步的Homans试验,及时发现和处理初发的LDVT。

4.4.3常规护理 保持患者二便通畅,避免引起腹内压过高。在胃管给药或通过胃管给食时,应匀速推入流食,控制在200 ml/次左右,温度控制在38 ℃左右,每次给予凉开水10 ml冲管。患者消化不良、呃逆频繁或出现其他消化道症状时,应告知医生,避免给予牛奶等产气食物,空腹尽量不要食用香蕉,否则会加重心脏负荷。

4.4.4输液护理 输液尽量避开下肢输液,如果必要时最好上下肢交替。对于发生过LDVT的肢体,或偏瘫患者,应避开患肢,在健侧进行输液。

5 LDVT预防研究进展

对于有房颤的患者,标准计量的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是预防全身性栓塞的最有效方式,而口服药合理的剂量方案能够替代华法林在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方面的作用[14]。许多研究提出上肢DVT较下肢DVT发生PE的几率要低,但最新研究发现在抗凝治疗过程中复发PE的几率两者是相同的,甚至部分管路相关的上肢DVT患者发生率更高[15]。ICU无活动能力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LDVT的预防可参考以下几点[16]:①不推荐无活动能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压力梯度长袜(GCS)来预防LDVT,而是推荐其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但腿部存在开放收口等情况的患者不得使用IPC,已存在LDVT、心力衰竭、严重心血管疾病或意识模糊患者也应谨慎使用;②目前还没有随机对照研究涉及神经肌肉电刺激(NES)对于LDVT预防的效果研究,因此还需要充分证据支持,目前无法给出关于NES对于预防LDVT当然建议,也提示我们临床研究应该加大该领域的研究力度;③对于此类患者,如果降低LDVT风险足以抵消颅内及颅外出血风险增高,应考虑适用UFH(普通肝素)5000 U,2~3次/d或LMWH(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④如果患者确实具备了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指征,应考虑用LMWH或类肝素而不是UFH,因为前两者降低LDVT效果更明显,患者舒适度更高(1次/d即可),当然是要考虑到出血、成本、肾功能等方面前提下进行权衡选择。

参考文献:

[1]贾红,高登发,佟海燕,等.下肢深静脉血栓480例临床分析[J].人民军医,2017,60(1):60-61.

[2]邓建文.凝血功能检测对烧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7,29(2):92-95.

[3]周燕梅.Autar量表在脊柱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24):3875-3877.

[4]庄伟清,张杰.改良Autar量表在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2):68-70.

[5]凌燕君,邹晓.Wells量表和修正的Geneva评分联合D-二聚体对肺栓塞的预测价值[J].健康研究,2015,35(5):528-530.

[6]侯玉芬,刘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标准(2015年修订稿)[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6,22(05):520-521.

[7]王颖.下肢LDVT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2.

[8]杨扬.血脂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

[9]张莉璟,程云.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7):634-636.

[10]周玉杰,杨士伟.美国胸科医师协会第九版抗栓治疗及血栓预防指南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最新进展[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5(03):33-37.

[11]陳玉桃,吕畅,陈少敏,等.多种方法预防ICU长期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03):318-322,330.

[1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49.

[13]黄海星,陈冰玲,林玉璇.医用压力袜预防ICU危重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16):113-114.

[14]Wang KL,Büller HR,Goto S,et al.Extracranial arterial and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atrialfibrillation: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Heart Rhythm,2017,14(4):599-605.

[15]Cote L P,Greenberg S,Caprini J A,et al.Comparisons Between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A Review of the RIETE Registry[J].Clinical&Applied Thrombosis hemostasis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Clinical&Applied Thrombosis hemostasis,2016,23(7):748-754.

[16]Martin Dennis,Valeria Caso,L Jaap Kappelle,等.欧洲卒中组织(ESO)关于无活动能力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指南[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7,25(3):193-201.

收稿日期:2017-8-2;修回日期:2017-8-16

编辑/张建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