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学习网>致辞演讲 > 悼文唁电 >

悼文唁电

让静脉血栓无处遁形

发布: 2021-10-08 04:06:32   阅读: 次 【   

为什么好好的一个人无任何不适却突发肺栓塞而离世;为什么手术过程如此完美和成功,却又出现紧急状况而失去生命;为什么产妇顺利产下孩子的第二天,会突发休克……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背后“凶手”,竟是静脉血栓。

血栓,顾名思义就是血液栓子,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血液栓子,堵住了人体的动脉或静脉,就会造成相应组织或器官缺血,而我们平常熟知的心肌梗死和脑中风等,就是血栓的不同形式。根据血栓发生的部位不同,又分为动脉血栓、静脉血栓及微血管血栓,其中,静脉血栓因其症状隐匿,不易察觉,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危及生命,又被称为沉默杀手。面对“沉默杀手”——静脉血栓,胡豫教授及其所带领的团队,从数据收集到规范治疗,从基因检测到靶向治疗,让静脉血栓无处遁形。

认识——临床三特点

我们平时听得较多的是心梗、脑梗等动脉血栓疾病,而静脉血栓疾病似乎听得较少。据统计,世界上每年有一千万人死于静脉血栓性疾病。事实上,中国每一分钟就有一例肺栓塞死亡的。静脉血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特点一:起病隐匿,易被忽视 静脉血栓的起病不如动脉血栓急,往往只是血栓发生部位有红肿和疼痛等症状,最易发生在下肢,通常是在久坐不动的情况下,下肢出现疼痛,会被人们误认为是累了休息不夠,忽视其真正原因。但这蕴藏着极大的风险,下肢血栓一旦脱落,会随着血液流至肺部,可能导致肺栓塞的发生。

特点二:60%的静脉血栓发生在医院 静脉血栓是医院内的高发疾病,也是医院里非预期死亡的第一位疾病。胡豫教授解释说:“许多患者在住院期间,长期卧床,或是肢体被制动,就会造成血液循环的缓慢,这是促使血栓发生

让静脉血栓无处遁形 本刊记者 黄 慧

——访武汉协和医院副院长胡豫教授名家专访2017-NO.10家庭用药 22

胡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血液病学研究所所长,血液科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二级教授、国务院政务特殊津贴获得者。担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委、血栓与止血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副会长,亚太血栓与止血协会常委,湖北省血液病分会主委等。担任Thrombosis Research副主编、《临床急诊杂志》主编、《中华血液学杂志》副主编、《临床血液学杂志》副主编、《柳叶刀中文版》和Chinese Medical Journal编委。

从事血液病医疗工作近30余年,主持临床一线工作。在各种疑难血液病的临床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特别是对出、凝血疾病如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易栓症等,恶性血液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等具有较深造诣。专家简介专家简介

诊断——遗传因素分析

遗传性易栓症是由各种基因异常引起的血液凝固性增高,容易发生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的病理状态。在这种固有的血液高凝状态下,异常基因携带者如果遇到其他的诱发因素,如年龄增加、大型手术、下肢扭伤、长期卧床、妊娠分娩、重症内科疾病等,都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人体内有许多抗凝蛋白,其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如果由于遗传的改变,导致凝血蛋白的缺乏,就容易反复发生血栓。

胡豫教授举例说道:“我临床遇到的一个患者,肠子反反复复发生血栓,在外院做了三次手术,每次手术切除一部分肠子。试问,肠子够切多少次?血栓依然发生,怎么办?后来来看我们门诊,查出是因为少了凝血酶,进行了相关治疗后,再没发生过血栓。”

因此,当发生血栓时,特别是对于易栓症人群,实现其诊断和治疗主要靠遗传分析,即基因检测与分子诊断。在西方国家,已经发现了两种基因变异FV Leiden和FII G20210A,是白种人群常见的易栓症遗传因素,也开发了针对这两种突变的基因诊断方法用于临床筛查。由于种族差异,白种人的基因异常与我国人群大不相同。胡豫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指出人体血液中的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以及血栓调节蛋白4种天然抗凝蛋白遗传性缺陷是我国人群易栓症的最常见因素,据此建立了适合我国人群的易栓症基因诊断系统,为千余例易栓症患者实现基因诊断,明确了血栓根本病因,并协助临床医师为患者制订个体化抗凝措施。该血栓诊疗“蓝本”得到大力推广,挽救了大量血栓患者。

干预——着手“基因”,靶向干预

血栓悄悄然发生固然可怕,干预手段做好亦是坚固的防护盾牌。针对发生血栓的人群,及时做好溶栓治疗以及药物治疗,控制血栓以及防止血栓的再次发生。而针对易栓症的高危人群,除了做好风险评估外,还要做遗传诊断,在血栓形成之前提前干预。

易栓症的高危人群有这些:

1.首次发生静脉血栓(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的年龄<45岁,或发生动脉血栓(心肌梗死、脑血栓等)的年龄<40岁;

2.新生儿原因不明的血栓形成;

3.自发性反复血栓形成,这种情况除了要排除遗传因素外,还要警惕恶性肿瘤的存在;

4.罕见部位的血栓形成(如肠系膜静脉以及颅内静脉窦等);

5.口服华法林后发生皮肤坏死;

6.怀孕女性反复自发性流产;

7.家族成员中有血栓形成的患者。

“目前,我们还在做探索,有没有可能进行靶向干预。针对易栓症的高危人群的基因特点,是否可以像火箭发射一样,通过计算机找到一个靶点,通过运载工具把药物运载到靶点而发生作用。血栓的治疗不像说的那么容易,但这是一种思路,也是目前的一个困惑。”胡豫教授展望道:“目前针对凝血机制过程中的开关因子,我们设计了一个组织因子与其联合的片段克隆出来,则这个片段作为一个靶头,用纳米材料包裹溶栓剂,从局部进行溶栓。”这些研究在国内外同行中得到了广大认可,也对患者们告示了福音将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