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学习网>致辞演讲 > 嫁娶喜寿 >

嫁娶喜寿

毛概测试题答案_毛概试卷附答案四套

发布: 2021-09-13 20:03:58   阅读: 次 【   

试卷(一)   一  单项选择题:(一题1分,共10分) 1.  下面是一些基本观点的表述:
     (1)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来奋斗经验的科学总结。

     (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主要是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5)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6)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7)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8)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这些认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1)和(7) B (2)和(8) C (3)和(6)  D (4)和(5) 2.  毛泽东讲,马克思列宁主义要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其内涵是     A 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探索  B 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摸索      C 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探索 D适合中国国情的市场经济道路的探索   3.  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D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5.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 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是     A 突出强调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B 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 突出强调共同富裕       D 突出强调社会和谐  7.  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左”倾错误是指     A 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建成社会主义        B 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 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阶段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    A 主体是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B 都是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C 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 D 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9.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与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    A 人民民主专政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       下面不属于新社会阶层的是     A 个体户               B 私营企业主     C 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D 农民工   二  多项选择题:(一题1分,共10分)      1.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     A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 保护民族工商业      C 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2.社会主义改造的和平性,体现在     A 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     B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      C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  D 对官僚垄断资本的改造中   3.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   A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根本的经验教训  B 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C 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实践问题    D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相似之处在于    A 都存在多种经济成份         B 公有制经济都处于领导地位       C 都是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D 社会性质都一样   5.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表现在     A 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B 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C 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D 强调了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确立根本任务的一致性  6.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    A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B 我国社会的性质      C 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D 对外开放的需要  7.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     A 性质相同                       B 历史使命相同      C 作用职能相同                   D 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相同  8.在当代中国,就其主要内容来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一致的概念是    A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B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C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A 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范畴  B 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内容    C 前者是后者的重要条件       D 后者的完成就意味着前者的实现  10.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是    A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B 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C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D 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     三  简答题(一题10分,共60分) 1.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2.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哪三个因素有机统一起来?为什么?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怎么理解? 5.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与基本要求是什么? 6.  邓小平讲:“发展才是硬道理”,怎样理解?   四  论述题:(20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试卷(二) 一  单项选择题:(一题1分,共10分)  1.  下面是一些基本观点的表述:
(1)毛泽东思想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2)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凡是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一定是社会主义的。

(5)在“四个尊重”中,核心是尊重人才。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

(7)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

(8)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些认识完全不正确的一组是 A (1)和(7) B (2)和(5) C (3)和(8)  D (4)和(6) 2.  中共七大所讲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3.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     了,就是亡党亡国。”这一句话,强调的是 A 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B 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 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D 求真务实的重要性 4.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 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 旧民主主义革命       D 新民主主义革命 5.  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 A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 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 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6.  1956年,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其内涵是指 A 找到在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  B 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 C 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D 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道路  7.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A “一化三改”      B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 “一体两翼”      D “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 8.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A 努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C 综合国力的增强         D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9.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这两种不同的提法区别在于 A 是否承认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B 是否承认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起主导作用 C 是否承认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平等地位 D 是否承认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显著作用     10.       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选择是 A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B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C 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D 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   二  多项选择题:(一题1分,共10分)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A 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范畴  B 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内容 C 前者是后者的重要条件     D 后者的完成就意味着前者的实现 2.“叶九条”承诺,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并且台湾现行的 A 社会制度不变         B 经济制度不变   C 生活方式不变         D 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3.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邓小平的两个重要观点。它们是 A 发展才是硬道理        B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D 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赶上时代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B 社会主义巩固发展的共同规律 C 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D 由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5.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表现在 A 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B 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C 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D 强调了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确立根本任务的一致性 6.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指 A 剥削工人取得利润               B 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C  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D 具有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性 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8.在当代中国,就其主要内容来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一致的概念是 A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B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C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它包括:
A 关于“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思想 B 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 C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 D 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其它类型的市场经济的特征是 A 以公有制为主体      B 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C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D 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 三  简答题(一题10分,共60分)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现实可能性是什么? 3.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怎么理解? 5.  试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四  论述题:(20分)    试述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及其特点。

试卷(三)  一  单项选择题:(一题1分,共10分) 1.  下面是一些基本观点的表述:
(1)凡是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的。

(2) “两个先锋队”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3)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

(8)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这些观点完全不正确的一组是 A (1)和(6) B (2)和(8) C (3)和(7)  D (4)和(5) 2.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 A 农民革命            B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无产阶级革命          D 社会主义革命   3.中国近现代革命与当代中国的改革的共同点是 A 根本目的相同           B 所处条件相同  C 内容和对象相同          D 形式和手段相同 4.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 A 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     B 走向共同富裕的途径  C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 提高社会公平程度的必然要求 5.在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A 爱国主义    B 改革创新    C 艰苦创业   D 对外开放 6.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选择是 A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B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C 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D 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 7.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就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     B 社会主义革命  C 社会主义建设         D 社会主义改革 8.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A 努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C 综合国力的增强         D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9.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必须 A 保证国有经济的全社会覆盖面     B 控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C 保证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控制力   D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A 灵魂    B 主题    C 精髓    D 基础 二  多项选择题:(一题2分,共20分) 1.科学发展观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 A 经济建设   B 政治建设   C 文化建设   D 社会建设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人口众多         B  中国共产党的发动  C 帝国主义的奴役与掠夺     D  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 4.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是 A 土地革命  B 武装斗争  C 统一战线  D  根据地建设 5.下面观点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是 A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B 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C 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D 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揭示了我国社会的 A 性质   B 发展程度  C 发展阶段   D 主要矛盾  7.实行依法治国,是 A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保证     B 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C 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D 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8.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政治协商会议都是 A 国家权力机构    B 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最高实现形式 C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组织形式  D 对国家机关进行民主监督的机构 9.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 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内容      B 前者是后者的重要标志 C 后者以前者的完成为前提     D 两者并无太大关联 10.改革开放以来,新社会阶层出现的原因在于 A 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      B 产业结构的变化 C 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D 社会分工的精细化  三  简答题(一题7分,共42分) 1.  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3.  试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4.  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一些什么样的论断和认识? 6.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

 四  论述题:(28分)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  (注意,需要回答的是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试卷(四)   一  单项选择题:(一题1分,共10分) 1.  下面是一些基本观点的表述:
(1) 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 “两个先锋队”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 凡是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一定是社会主义的。

(5)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

(7)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

(8)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些认识完全不正确的一组是 A (1)和(7) B (2)和(5) C (3)和(8)  D (4)和(6) 2.  中共七大所讲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3.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是亡党亡国。”这一句话,强调的是 A 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B 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 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D 求真务实的重要性   4.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 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 旧民主主义革命       D 新民主主义革命 5.  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 A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 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 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6.  1956年,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其内涵是指 A 找到在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  B 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 C 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D 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道路  7.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A “一化三改”      B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 “一体两翼”      D “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 8.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A 努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C 综合国力的增强         D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9.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 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这两种不同的提法区别在于 A 是否承认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B 是否承认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起主导作用 C 是否承认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平等地位 D 是否承认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显著作用     10.       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选择是 A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B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C 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D 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   二  多项选择题:(一题2分,共20分)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A 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范畴  B 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内容 C 前者是后者的重要条件     D 后者的完成就意味着前者的实现 2.“叶九条”承诺,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并且台湾现行的 A 社会制度不变         B 经济制度不变   C 生活方式不变         D 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3.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邓小平的两个重要观点。它们是 A 发展才是硬道理        B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C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D 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赶上时代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B 社会主义巩固发展的共同规律 C 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D 由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5.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表现在 A 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B 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C 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D 强调了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确立根本任务的一致性 6.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指 A 剥削工人取得利润               B 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C  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D 具有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性 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8.在当代中国,就其主要内容来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一致的概念是 A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B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C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它包括:
A 关于“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思想 B 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 C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 D 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其它类型的市场经济的特征是    A 以公有制为主体      B 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C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D 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   三  简答题(一题7分,共42分)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现实可能性是什么? 3.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怎么理解? 5.  试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四  论述题:(28分)    试述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及其特点。

试卷(一)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 一题1分,共10分。   A B C B A B A C A D 二 一题1分,共10分。    ABC /ABC /ABCD /AB /CD /AB /ABC /ABC /ABC /ABC  三 一题10分,共60分 1.统一战线、武装斗争与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8分)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现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2分) 2.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的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4分)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3分)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3分)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所作出的规律性认识。(5分)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1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属。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
(2分)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1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1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4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1.5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1.5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1.5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1.5分) 5.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3分)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2分)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分)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2分) 6.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4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解决所的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4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2分) 四 共20分,答案要点如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10分)重要意义:第一,指导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3分)第二,提供精神支柱;
(3分)第三,开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4分) 试卷(二)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  一题1分,共10分。  C A B A B C B B C D 二  一题1分,共10分。

   ABC  /ABCD  /BC/  ACD  /CD  /AC  /ABCD  /ABC  /BCD   /ABC 三  一题10分,共60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2.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4分)受过大革命的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1分)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客观条件;
(1分)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4分) 3.我们所要建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特征,同时也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2分)其内容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8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4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1.5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1.5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1.5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1.5分)  5.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4分)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它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论述,为我们正在做的事业继续提供着宝贵的理论指导;
(3分)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3分) 6.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分)关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认识: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中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2分)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它不等于公有制,也不等于私有制,关键是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3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分) 四  共20分。答案要点如下:
 邓小平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试卷(三)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 一题1分,共10分。 1-5:ABABB    6-10:DBBCB 二 一题2分,共20分。  1-5: ABCD  ABCD   CD  ABD   ABCD                          6-10: ABCD  ABCD   CD  ABC   ABCD  三 一题7分,共42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3'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4'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 意义:从理论上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在实践上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前景。2' 3.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3'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港澳台地区维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在港澳台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
1'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1' 4.我们所要建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其内容包括:民主法治2'、公平正义、1'诚信友爱、1'充满活力、1'安定有序、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 5.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
1'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
1'关于实行全方位开放战略的思想;
1'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思想;
1'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
1'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
1'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社会基础的思想1'等等。

6.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3'计划和市场各有长短,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更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2'市场经济与不同制度的结合从而体现出不同制度的基本特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有机结合起来,既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充分利用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2'   四 共28分,答案要点如下:
为什么说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6'第二,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生产力的落后,生产关系的不完善,上层建筑的不完善。我们还没有完成别的国家早已完成的社会现代化、市场化、社会化、工业化的任务。6'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的?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8'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8' 试卷(四)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  一题1分,共10分。  C A B A B C B B C D 二  一题2分,共20分。

ABC /ABCD /BC/ ACD /CD /AC /ABCD /ABC /BCD /ABC 三  一题7分,共42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5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2   2.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3分)受过大革命的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1分)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客观条件;
(1分)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2分)   3.我们所要建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特征,同时也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2分)其内容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5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3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1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1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1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1分)   5.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3分)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它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论述,为我们正在做的事业继续提供着宝贵的理论指导;
(2分)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2分)   6.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分)关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认识: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中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2分)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它不等于公有制,也不等于私有制,关键是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2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 四  共28分。答案要点如下:
邓小平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6分。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12分。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10分。

思考疑难 一、原来的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都纷纷“改旗易帜”,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原来的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在20世纪80-90年代纷纷放弃社会主义转向资本主义,这是事实。但这一情况并不足以证明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或者没有了指导作用。不错,从表面上看,这些国家都曾经是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构建其社会制度的,都曾经声称自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于这些国家的变化,至少有两点情况必须特别指出:
第一,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社会制度,出现反复和挫折是正常现象。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制度都是直线式的,都要在某种程度上经历曲折和反复。

第二,苏联、东欧等国家的社会主义被这些国家的人民所抛弃,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背离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曾经也口口声声标榜自己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但他们实际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那些非实质和非根本意义的方面,而不是马克思主义中真正具有普世价值和最根本的方面。例如,在这些国家被强调、被坚持的是所谓计划经济、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主义里面是有过这方面许多观点和论述,但是非常明确的是,这方面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里面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是争取和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方式与途径,而不是社会主义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社会主义之所以有吸引力,曾经有无数的人们去追求它的实现,在于它的建立能够带来前所未有的公平和公正,既能够在经济上实现平等,也能够使政治平等名副其实,人们不会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遭受剥削和压迫,也在政治上能够享有充分的真正作为社会主人的权利。这些,才是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所含有的永恒和普世的价值。但是,苏联、东欧等原社会主义国家恰恰是把这些东西撇在一边,不仅没有实现经济上的真正平等,而是在公有制的名义下形成了官僚等级特权阶层,而且因为其经济体制的刻板,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缺乏活力,人民的基本生活物质处于长期的短缺状态,原先许诺的要使人们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得更美好的诺言则完全成为画饼。在政治方面,不仅没有能够使人们享有更加真实而又充分的民主,而且连资本主义下的“虚伪”的民主也在实际上被剥夺,甚至于在封建主义时期享有的某些基本权利都不能享有。因此,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可以说完全是一种挂着社会主义招牌,实际上完全背离社会主义根本价值的假冒伪劣的社会主义。它的被抛弃恰恰说明人们需要真正的社会主义而不要假冒伪劣的社会主义。我们今天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里面具有普世意义和永恒价值的那些方面,坚持社会主义所包含所追求的社会公平和公正的价值取向。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最根本的是其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即根据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创造理论的科学态度和方法,而不是把现成的理论作为僵死的教条。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应该永远是开放、发展的体系,而不是封闭的桎梏人们思想的框框。马克思主义能够创立和发展,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能够突破前人的既有思想观念和原则,根据社会发展的新情况,科学研究的新成就,社会实践的新经验进行新的思考、总结和概括而形成了新理论。他们自己从来没有把自己的思想看成是不可逾越的教条。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理论的科学态度,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对理论进行检验看其正确与否。

二、邓小平曾提出:“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有人认为它是今天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該如何看待? 把“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说法与今天的社会道德问题简单联系是十分牵强的,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只是一个比喻,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说明应该怎样来衡量、评价和检验生产关系的问题。邓小平提出“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是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当时是在经历了三年大跃进的情况下,社会经济形势空前严峻,特别是农业生产在人民公社的体制下,粮食产量大幅下降,出现普遍性的饥荒和农产品的严重短缺。在这样空前严峻的局面下,一些地方自发采取了把土地承包到户、组的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这些方式当时被认为是资本主义。针对这些观点,邓小平在七千人大会上借用了在四川流行的一句俗语来说明应该怎样看待当时在一些地方在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包工、包产”问题。他的原话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这都是些初步意见,还没有作最后决定,以后可能不算数.刘伯承同志经常讲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是说的打仗.我们之所以能够打败蒋介石,就是不讲老规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况,打赢算数.现在要恢复农业生产,也要看情况,就是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很明显,他讲的是对于一种生产关系的好坏优劣,要看它是否能够促进生产的发展。

“白猫”、“黑猫”比喻的是某种生产关系,“抓老鼠”比喻的是生产的结果或者生产的效率。这实际上就是要坚持在实践中来检验和评价某种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不能看其贴的是哪个“主义”的标签,它包含的和坚持的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脱离使用这一比喻的具体对象和条件,无限地引伸,认为凡是能带来好处、带来利益的就是好的,显然是不对的。比如,一个人搞坑蒙拐骗,或者偷盗抢劫,能够给他带利益,能不能用“白猫黑猫”论来为其辩护呢?答案不言自明。因此,把今天存在的社会道德问题归结为是“白猫黑猫论”导致的结果是不能成立的。今天的一些社会道德问题有极其复杂的原因,它是社会转型价值观念多元化,追求和实现利益的途径多样化,社会管理复杂化等多种因素的结果,不是某个人的某一言论所能决定的。

三、今天的引进外资和近代史上外国向中国输出资本有什么不同,这是否意味着外国资本对中国的再次掠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多种优惠措施吸引外国资本到来进行投资,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今天的引进外资与半殖民地条件下外国输出资本同性质上有着重大区别的两回事,它们不可同日而语。

第一,近代中国历史上外国向中国输出资本,是在资本主义列强通过军事手段强迫当时的清朝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的情况下进行的。因为独立主权受到巨大损害,外国资本享有种种的特权,中国的清朝政府对外国资本根本无法进行管理和约束,他们可以在自己想进行投资的任何部门进行投资。因为这一前提条件,中国重要的经济部门都被外国资本所垄断和操纵。今天的引进外资,因为是在主权完全独立的情况下进行的,给予其多少优惠,在多长时间享有优惠,中国政府随时可以根据需要来进行调整;
哪些领域外资可以进入,哪些领域不能进入,中国政府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加以引导和约束。

第二,经济前提大不相同。半殖民地条件下,外国向中国输出资本时,中国没有多少自己的近代工业。虽然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朝政府开展了洋务运动,所建立的大部分是军工企业,民用企业虽然也有一些,一是数量极其有限,再则主要限于纺织等轻工部门。因此,在经济方面中国本国的经济根本不存在可以对外国资本竞争进行抗拒和竞争的力量,外国资本仅从经济方面而言,就可以在中国纵横驰骋,无有阻挡。改革开放以来的引进外资,是在已经基本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情况下进行的,有强大的国有经济作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和支撑,可以在经济方面同外国资本进行竞争,外国资本不可能操纵和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与垄断中国的市场。

第三,结果不相同。半殖民地条件下由于缺乏独立的主权,经济上又没有应有的力量与外国资本进行抗衡竞争,外国资本输入中国的结果是外国资本垄断和操纵中国的金融、铁路、电力、对外贸易几乎所有的主要经济领域,中国自有经济力量受到严重的抑制而难以发展。今天的引进外资,由于是在主权独立的前提下进行,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外资的流向进行引导,而且因为有强大的国有经济作为基础,外国资本因此不可能取得垄断和控制地位,不仅不会抑制中国自有经济力量的发展,而且还能大大地促进其快速发展。

因此,半殖民地条件下外国向中国输出资本和今天的引进外资在过程、结果等多方面都是不同的两回事。

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能表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吗?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不是也发展很快,而且其已经达到的水平比社会主义国家还高很多?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相对而言。从历史的角度看,每一种社会制度都曾经起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作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首先在于它应该是作为资本主义的替代历史阶段。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对以往人类历史和资本主义的考察与分析,在资本主义使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后,再也难以容纳生产力向更高的水平发展,这时,就必须有新的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来替代它。社会主义能够作为资本主义的继替阶段而在历史上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应该而且能够使生产力突破资本主义的局限继续向前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从纯理论和逻辑推导的角度而言。历史发展的实际进程要复杂得多。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社会主义制度没有首先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国家诞生,而是在生产力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在曾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现在仍然坚持社会主义的国家中,它们建立社会主义的起点都比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水平低,这是现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水平比社会主义国家高的原因。由于这一原因,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主要地应该从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即动态角度来看,看它是否有比资本主义更快的速度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的经济发展,其速度要高于同期资本主义国家。因为从动态角度看,社会主义才有望在将来的某一时期超过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目前高于社会主义,只是历史复杂性、多样性曲折性的反映和表现。

其次,讲社会主义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并不是说这就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唯一内容,而是社会主义本质中必须要首先注意和重视的内容。之所以要首先注意和重视,一是如上所述,作为资本主义的替代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并不是像空想社会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是社会道德的要求,是因为它比资本主义符合正义和公平;
二是不能片面地从生产关系来计价和看待社会主义,以往在这方面是有过深刻教训的。社会主义出现巨大挫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原来的许多国家仅仅计划经济、所有制形式、按劳分配等生产关系的不同方面来评价和看待社会主义,结果使陷生产关系决定论的歧途而使社会经济制度僵化和刻板化,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使社会主义丧失对人们的吸引力。

五、今天人们在占有财富上的差距已经十分巨大,这种差距该如何来看待和评价? 这个问题的确非常严重,也必须面对。我们应该认识到,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

首先,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是怎么来的。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这个制度必然会导致人们在占有财富上的差距甚至巨大的差距。改革开放前,我们基本上奉行的是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但平均主义是小生产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是奖懒罚勤的政策,在实践中也是行不通的,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先富”和“共富”的思想,就是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必然会产生极大示范力量,影响和带动周边的人和地区,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其一,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
其二,个人拥有不同生产要素;
其三,个人具有不同竞争能力;
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差别。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出发,如果不谈“先富”,只谈“共富”,不仅不可能为实现“共富”逐步创造物质基础,相反,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贫穷。

其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正在采取措施,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在处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问题上,邓小平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沿海地区要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内地要服从这个大局;
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他设想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研究提出分配这个问题和它的意义,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发达地区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党和国家在1999年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实施邓小平关于第二个大局的思想。中共十六大提出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强调要注重社会公平,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针对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提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调节分配的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实行这些大政策,只能允许以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的手段富裕起来,还要解决一个富裕程度差别的扩大不能导致社会产生两极分化的问题。通过完善分配政策,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内。

最后,党和国家的各项分配政策还存在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按照党和国家最近一系列的分配政策,必须取缔非法收入,调整不合理收入,调节高收入。对侵吞公有财产和偷税逃税、权钱交易,坚决依法惩处;
对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取私利的,必须坚决纠正;
要完善个人所得税制,调整和开征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的税制,防止两极分化。但目前这些工作都有不小的差距,甚至某些地方还出现了严重的反复,离党和国家的要求相去甚远。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各部门还须扎实工作,加强透明度,严厉防范和打击非法乱纪行为,确保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这项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否则,就会严重危害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危害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大业。

六、今天的私营经济,其实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因为它采取的就是雇佣劳动的形式来进行生产的。既是雇佣劳动,它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剥削? 今天的私营经济确实是资本主义经济,肯定存在着剥削的问题。是不是不好呢?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私营经济的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是因为:第一,从根本上讲,这是由私营经济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是目前以至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部分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第二,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它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与主要因素。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促进私营经济发展两者统一起来,而不能把它们对立起来。

其次,计划经济时代的公有制经济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这种大一统的公有制经济是用行政手段来高度统一的,权力高度集中在少数主要官员手中,广大群众并没有多少实际的生产权力,而且不以市场为导向,几十年一贯制,没有多少变化。由于主观决定一切,往往容易产生官僚主义和瞎指挥,造成极不负责任的后果和惊人的浪费。由于国家重积累轻消费,群众获得的劳动收入往往非常少,普遍贫穷。相比之下,重视市场并充分利用经济规律的私营经济往往相当灵活,能准确捕捉生产力的发展动向与社会的需求,私营业主也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他们在富裕起来的同时也繁荣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无疑是走入误区的原公有制经济所无法比拟的。

最后,对私营经济既要鼓励、支持又要积极引导。由于私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大力鼓励和支持。一是放宽市场准入;
二是与其它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三是支持、鼓励它们做强做大,同时为它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但同时又必须意识到惟利是图是私营经济的本性,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是其不变的本质,因此必须将它们置于公有制经济和人民政府的监管之下,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引导它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不准他们搞血汗工资\血汗工厂,严厉打击不法商贩和惩处各种侵权行为。目前对私营经济的鼓励比较充分,但引导缺乏力度,这是我们目前必须完善的地方。否则,会导致社会两极分化,激化各种社会矛盾,造成严重的社会动荡。

七、评价和检验一种政治制度的最终标准应该是看它能否有效地保障其公民的权利,今天,在我国还有很多损害人权的现象发生,是否意味着我国政治制度不良? 评价和检验一种政治制度的最终标准应该是看它能否有效地保障其公民的权利,但更主要的是看它能否有效地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社会主义中国对待人权及其政治制度的基本态度。今天的中国确实还有一些损害人权的现象发生,我国政治制度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方面。但必须历史地看,结合我国的社会实际来看,要从人权的进步状态中去分析和评价。

第一,从历史上看,中国从来没有人权和民主的传统。尽管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也有“仁政”、“民为贵、君为轻”的说法,那都是从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和更好地为专制统治服务的。而官方为广大人们“父母官”的说法则更加深入人心,封建专制制度则成为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历代农民起义要么失败,极少数成功的也成立了新的封建专制王朝如大明王朝等。因此,人权和民主的政治制度在中国是没有传统的。不仅如此,这种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对今天中国的上下仍然有着深刻的与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是以所谓的民意形式来存在的,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不是短时期内能够清除得了的。

第二,中西方对人权及其政治制度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人权,最初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为反对神权和封建特权提出的,注重个人的人身权利与政治权利。但社会主义中国信仰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社会的产物,不能局限于个人的政治权利,生存权和发展权才是最主要的,集体人权高于个人人权,不仅包括政治权利,而且更注重经济、社会、文化权利。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中国对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高度重视。

第三,中国的人权状况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在今天的中国看来,人权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本质上应该优于资本主义,在实现民主、自由和人权方面不受资本和金钱的束缚。由于中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我们现在建设的社会主义还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民主、自由、人权的经济文化条件很不充分,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逐步创造条件,同时需要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具体实现形式,以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物、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当家作主。这个过程将会有一个很长的时期,就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一样。

第四,中国的人权状况及其政治制度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是严重的问题。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曾经错误地批判所谓资本主义人权,将人权作为资本主义的专有物,但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方面是有一定成就的。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中国不仅在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而且在保护公民个人的人权方面也做了许多的努力,特别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内容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完善,使人权和民主政治的内涵从此深入人心,中国的人权状况及其政治制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成就。然而,由于我国的政治制度还很不完善,权力受到监督和约束的机制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人治与权大于法的现象就很难革除。正因为如此,就很有必要建立尽可能完善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与有效的罢免权;
否则,不仅现有的成果很难维持,而且还会出现严重的倒退甚至是奴隶制的出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就会动摇,社会主义的中国就有可能走向毁灭。

八、腐败现象在今天十分严重和突出,它频发多发的根本原因是否是一党执政的结果? 腐败确实是今天我们社会生活中频发多发的现象,但把腐败产生的原因简单化的归结为一党执政的结果,并不能找到腐败产生的真正原因。因为腐败产生的原因是非常复杂和多种多样的,仅仅从某种单一因素中去寻找腐败的根源不能找到医治腐败的有效方法的。

从人类历史和世界范围来看,腐败既是由来已久的历史现象,又是几乎有权力存在的任何一个国家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的社会问题,当然由于每个国家的制度、文化的不同,腐败的影响和范围、危害程度有着巨大的差别。从腐败比较严重的一些国家看,既有一党执政的国家,也有多党执政的国家。一党执政固然可以产生腐败,但多党执政不一定就能遏止腐败。在一党执政的国家,也有相对廉洁的国家。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腐败现象频发多发,有着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因素之一是,今天处于社会转型期,旧的制度规范、机制被突破,新的制度规范、法律机制虽然在陆续建立,但缺陷还很多。这为一些进行腐败活动提供了较多的可乘之机。第二,受传统政治思维的影响,在有关制度、法律的设计上,监督约束的力度缺乏必要的强度和刚性。在这些制度的很多方面,人治的因素比较突出,法治的推进缓慢。这样,在对腐败进行惩处时,法律不能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受人为干预、影响的因素比较多。第三,非常重要的是现行监督机制所设计的监督主体都社会管理系统内部进行自我监督,即政府机关内部、执政党内部进行相互监督,作为腐败受害对象的社会公众缺乏有效参与和进行监督的渠道。监督制度这样的设计比较容易形成腐败共同体。第四,市场经济条件下,提供的腐败渠道、途径较之于计划经济之下大大增多。第五,执政党本身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党员,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人生观、价值观偏离共产党人价值观的轨道,忘记乃背叛党的宗旨,惟个人利益是图。这些因素的结合在一起,是我国目前腐败现象频繁发生的原因。要防止和克服腐败,必须多管齐下,深入研究现行监督制度的缺陷,完善法律制度,切实推进依法治国,长期坚持不懈进进行努力,才有可能将腐败现象降到最低限度。因此,简单地认为腐败是一党执政的结果,以为只要改变一党执政的情况,腐败就可以被有效遏止乃至根治,是非常天真的想法。实际上,世界比较廉洁的国家,都是经过长时间努力的结果,我们也必须要反对腐败的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九、文化能用先进和落后来进行区分吗?评价文化先进和落后的依据是什么? 文化是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别的,区别的依据就是看其是否有利于人解放和发展,是否有利于实现的人的价值。

人类文化的发展是从人猿揖别开始的,而人猿揖别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为了创造和改善人类所需要的生存条件,从而使人类的生命价值有更多的保障和肯定。从人猿揖别到现代,人类走过了漫长的道路。通观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人类之所以要发展文化,人类文化之所以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从只会磨制几块石头到宇宙飞船对外星球的探索,从只有简单的原始宗教观念到哲学、文学、艺术等人类精神世界、精神产品的极大丰富和繁荣,从简单的氏族群落到现代政治国家、社会制度的建立,就是为了不断地满足和方便人的生活,有利于人的解放,有利于肯定和实现人的价值。当然,这是从总体上来讲。在这一漫长曲折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文化现象、文化产品、文化活动并不与此完全一致。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文化也就有了先进与落后的区别。文化的先进性,就是表现在肯定人的价值,符合人的本性,方便人的生活,有利于人的解放,促进人的发展等问题上。这是人类文化或者文明发展的根本目的或价值之所在,因此,也是文化先进性的根本体现。

因为人类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或价值就是人的解放和发展,所以,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以此作为基本的价值参照。在我国现阶段,就是要不断地剔除封建主义的价值观念、心理倾向和思维习惯。因为封建主义的遗毒存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既深且广。如在我们的文学著作、影视作品及其他众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中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出现的皇权意识、草民意识、特权意识,官司本位思想,等等,都是妨碍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文化观念,与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因此,我们必须自觉地对其进行扬弃。对于不断出现的新的文化形式、内容、活动,也必须从上述各方面进行评价和判断,正确的就坚决鼓励和提倡,否则,就应该反对和批评以至于批判。

当然,这种批判和反对不是“革命”式的大批判和清理,不是简单地否定,宣布某些文化内容、文化现象是落后的就完事,而是应该在民主、宽松、平等讨论和非常谨慎的情况下进行。民主、宽容、宽松、平等讨论是发展先进文化必须遵循的又一重要原则。因为在社会实际生活中,文化先进性的评价和判断是非常复杂的问题,许多文化内容、文化活动的先进或落后性比较鲜明,容易判断,但是,也有许多文化内容、文化现象、文化活动对此表现得不是那么鲜明和突出,文化的先进性,具有相对性。

到目前为止,任何一种文化都没有在人的解放和发展问题上达到终极性程度,评价和比较某种文化、文化现象是否具有先进性,都是相对而言,说某种文化、某项文化内容具有先进性,不是说它使人的解放和发展达到了非常充分和彻底的程度。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从比较宏观的角度来看,没有哪一种文化在整体上都是符合和有利于人的发展与解放的,而另外的某种文化则是完全束缚和限制人的解放与发展的。实际情形往往是,在一种文化类型所包括的复杂内容中,先进与落后性的东西交相混杂,即使如宗教文化,也不能一概地将其视其为落后文化,必须放到具体的历史时期,根据其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和鉴别。例如,佛教文化把人生看成是苦难的集合,主张和要求人们放弃现实世界的一切,有否定人的价值的一面。但它认为佛性人人都有(其中一个派别这样认为),人人都可修炼成佛,实际上间接地包含了人人平等的思想,是对当时存在的种姓等级制度的一种否定;
它认为世间没有造物主,即世界不是由上帝所创造,而是由一系列因果关系即“因果相随”作用的结果,这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有着启迪和引导人们从自然本身去探寻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原因的作用。诸如此类的内容,都是用宗教外衣包藏着的先进文化因子,是不宜用简单否定的方法来对待的。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是任何文化现象都可以用先进与落后来进行界定。人们的许多心理情感、审美倾向不一定都表现为先进或落后。比如,人们对服装样式、发型、建筑风格等等的趋向和爱好,都可以归属于某种文化现象或类型,但不一定都有先进或落后的区别。类似这样的一些问题,简单化地用先进与落后来进行区分都是不可取的,简单的方法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可能带来有害甚至于相反的结果。

因为文化先进性的区分在实践中的这种复杂性,所以,发展先进文化需要注意坚持实践检验原则。实践检验原则,就是如上所述,因为要对社会现实生活中文化先进性的区分是异常复杂的事情,很多文化现象、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不是简单地下一个结论,宣布什么东西先进、什么东西落后就可以解决问题,而是必须在社会实践中,看其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由实践来作出回答。人类以往文化发展的实践已经反复地证明,对于文化现象,简单地由权力部门、权威人士或者“精英”人士来评判和下断语,会妨碍甚至于窒息文化的发展。不同的文化现象、文化产品、文化活动,只有让其在社会实践的舞台上,看社会大众对其是否接受和认可,看其对社会生产生活产生何种作用和影响,看其是否具有生命力,才能最后决定它是否有存在和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只有这样,先进文化也才有可能真正得到发展。

十、我国已经出现以众多的社会阶层,这些不同的阶层在利益诉求上不仅有差异,而且还有矛盾,这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是相冲突? 社会阶层多样化、复杂化是今天我国社会的现实,而且这种多样化、复杂化的情况还会进一步发展,他们之间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乃至于矛盾。这种差异和矛盾的存在不能简单地用是否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一致或冲突与矛盾来回答。首先必须承认和看到,和谐的前提是多元。和谐,就是和而不同,谐就是不同的事物、思想、阶级、阶层保持在协调、融洽、和平共处的状态之中,互相虽有差异、矛盾,但能够保持在不是那么尖锐和剧烈,不使相互之间处于你死我活的敌对状态。今天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它实际上就是在社会阶层多样的前提来进行的。要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恰当地调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

从人类现有的社会发展水平看,存在阶级或阶层的差别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关键是看差别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来定位相互间的关系。从现代社会的发展情况来看,在有合理、公平的规则的前提下而形成的阶层差别,人们是会认可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构成不同阶层的元素并不是确定不变的,而是经常流动和变化的。也就是说在有合理公平的规则的条件下,人们的阶层身份是可以改变的,并不是像奴隶社会时期那样,通过暴力和法律等强制性手段使一部分人的阶级阶层身份固化。我国今天的众多新社会阶层中的许多人就是从原来的工人、农民等阶级中流动转化而来,而且今天和今后仍然会不断地有工人转变成新社会阶层中的成员,新社会阶层中的成员转变到工人等阶层行列之中。不可否认,今天的众多社会阶层不仅有差异,而且确实有比较大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存在并不是人们笼统地希望消灭阶层之间的差别,而因为今天形成阶层差别的规则并不十分合理和公平。例如,近年的“仇富”心理,简单地表面地看,似乎是因为一部分人占有财富多了而使占有财富不多的社会阶层产生了不平心理。但仔细去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人们并不是笼统地一概仇视富人,而是因为今天的许多“富人”获取财富的手段太不正当和光明,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是通过“商权”结合而致富的。人们仇恨的是在不公正的规则下的致富方式。比如,如果有人像比尔盖茨那样,即占有的财富与一般人之间的差距巨大,人们也是不会仇恨他的。构建和谐社会,最主要的就是要消除不公平的规则,从而使社会矛盾得到合理和有效的化解。因此,多样化的社会阶层的存在,并不是一般地与和谐社会相互排斥,和谐社会恰恰是以社会阶层多样化为前提,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和任务就是通过建构公平合理的社会机制使社会矛盾得以缓和或消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