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学习网>领导讲话 > 公司企业 >

公司企业

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的护理体会

发布: 2021-11-04 04:06:52   阅读: 次 【   

【关键词】 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部分患者通常因合并肢体瘫痪而需要长期卧床治疗,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该疾病若未得到有效治疗和护理可并发肺栓塞,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和预后。因此,提高护理人员对DVT的警惕性,采取各种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进行治疗,对于脑梗死合并DVT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我院于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12例脑梗死并发DVT患者,经给予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后,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l2例脑梗死合并DVT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脑梗死的诊断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中华神经科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DVT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证实。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52~81岁,平均(61.4±14.5)岁,临床表现为:患肢皮肤温度升高,色泽改变、浅静脉怒张,肿胀、疼痛、血管变硬,形成索条状,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患肢周径均分别较对侧健肢增大。其中合并高血压10例,糖尿病6例,左侧偏瘫5例,右侧偏瘫7例。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治疗 DVT-经诊断,立即抬高患肢,在患肢小腿下面垫一枕头,使小腿高于心脏平面20~25 cm,促进血液回流,但不可置于腘窝处,以免导致静脉回流受阻;改为上肢静脉输液,对肿胀明显的局部给予热敷;对于卧床的患者要加强下肢的主动及被动活动并穿医用弹力袜,降低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率。

1.2.2 抗凝及溶栓治疗 无出血倾向时给予尿激酶25万U静脉滴注,1次/d,疗程7~10 d;低分子肝素3000U皮下注射,1次/12 h,疗程7 d,第5天开始口服华法林;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丹参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10~14 d;患者出院后继续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剂量2.5~5 mg,1次/d,阿司匹林100 mg,1次/d。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凋整华法林剂量,使INR维持在2~3之间。华法林使用6~12个月。注意有无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门诊随访半年。

2 护理措施

2.1 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应每日观察病情变化情况,观察双下肢的皮肤颜色、肿胀程度、触摸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询问患者患者疼痛情况以及有无其他不适。每日测量双下肢相对应平面的周径,若两侧下肢的周径不等且相差0.5 cm以上时,应及时通知医生采用相应措施。

2.2 体位护理 DVT急性期期间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保持下肢的功能位,抬高患侧肢体约30°,有利于下肢血液回流,从而降低下肢静脉压,减轻水肿和疼痛。给予定时翻身,更换体位,但保护好患肢不受压,同时避免各种原因使膝部过度屈曲,压迫静脉,影响回流。避免对患肢的剧烈按摩,以免发生皮肤破溃和感染,同时注意预防褥疮的发生[2]。

2.3 生活和饮食护理 在生活上方面,嘱患者规律作息时间,避免熬夜,戒烟限酒,防止因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诱发血栓形成。在饮食方面,患者宜予清淡饮食,少吃动物性油脂,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各种新鲜蔬菜、水果、糙米等,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因用力排便使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鼓励患者多饮水,以稀释血液粘稠度,预防血栓的再次发生。

2.4 心理护理 脑梗死后患者往往伴有抑郁、多虑等不良情绪等的改变,此外,出于对DVT知识的贫乏而发生恐惧、害怕等心理,可加重血管痉挛,易诱发血栓,因此护理人员应关心患者的心理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DVT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及治疗,消除其恐惧心理,给患者以同情、安慰及支持,变不良情绪为积极情绪,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2.5 功能锻炼 早期DVT患者不宜活动,但在病情稳定48 h后应鼓励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这样可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血流瘀滞。对于卧床的脑梗死患者,可据病情予患者定时翻身、主动肌肉关节活动、被动肌肉按摩等综合护理措施。对偏瘫肢体给予每日按摩1~2次,每次按摩30 min,尽早的使患侧肢体康复。

2.6 穿刺护理 在进行各项穿刺输液和置管等操作时,应选择上肢静脉进行,避免在患肢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以免造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从而增加DVT发生的危险。在对DVT患者进行穿刺治疗时,应选择较细的针头,操作力求一次成功,拔针后不宜按压太久,以免发生局部血栓形成。对需长期输液者,应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尤其是在使用对静脉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时要更加注意[3]。

2.7 加强宣教 患者进行抗凝和溶栓治疗后不宜过早下床活动,患肢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冻,避免栓子脱落后造成肺栓塞。嘱患者应长时间卧床,有条件可使用充气床垫,保持床单清洁和干燥。告知患者自我预防DVT的方法,以及学会自我护理和功能锻炼,在出院后能继续后续的药物以及康复治疗。

3 结果

12例脑梗死合并DVT患者均康复出院,其中11例得到治愈,患者的患肢原有疼痛,发热、肿胀等症状体征均消失,1例好转,仅留有轻度的下肢肿胀,活动稍受限。所有患者治疗和随访期间均无出血及肺栓塞并发症发生。

4 讨论

随着脑梗死的发病率上升,临床上出现越来越多的脑梗死合并DVT患者,此类患者病情变化快,易合并肺栓塞等,因此,护理人员应了解DVT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后果,重视和熟练掌握DVT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发生DVT的患者往往存在多种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如脑梗死后患者血流缓慢、肢体瘫痪肌力下降,肌肉收缩减少,导致肌肉泵血功能下降,影响血液正常回流,导致血液瘀滞;从偏瘫侧长时间进行输液会造成某些药物对血管刺激作用加强,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也易导致血栓形成。由于脑梗死患者,尤其是合并偏瘫而长期卧床的患者,较容易发生DVT[4]。因此,在护理这类患者的时,应密切观察患者偏瘫肢体的情况,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措施,早期、定时和反复对瘫痪肢体进行被动运动,避免在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和反复穿刺等,这样既有利于促进瘫痪肢体的早期康复,也有利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同时嘱患者按时服用抗凝药,加强功能锻炼,防止DVT的再次发生。总之,对于脑梗死合并DVT患者应给予早期治疗,综合护理措施,患者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早日康复出院。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376-384.

[2] 康梅蓉.16例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7,16(9): 865-866.

[3] 姚黎明. 脑梗死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浙江预防医学, 2005, 17(4):71.

[4] 马欣, 贾建平, 王拥军, 等.急性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5, 11(3):211-2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