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学习网>领导讲话 > 人社民政 >

人社民政

教师教育信息化与教师自身认同

发布: 2020-06-22 04:31:31   阅读: 次 【   

作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教师教育信息化已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从政府到学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各种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万千课堂之中。但在充分肯定已有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在这繁荣的盛象背后,各类名目繁多的培训效果究竟如何?信息技术究竟使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多大改变?答案恐怕并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目前教师教育信息化出现的各种问题,究其根本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忽视了教师的自身认同的改变。

一、审视: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自实施以来,经历了从计算机操作技能培养为主,到以“英特尔未来教育”为代表的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注,再到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始注重教育教学理念的几个阶段。但这种发展并不是线性的,不仅存在地域性差距,即使在同一地区也因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理念的不同而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大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不再存有抵触情绪,并且掌握了最基本的技术操作技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都能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和促进自身发展。除此以外,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表现为:

1 培训的功利取向

对一些学校来说,信息技术培训只是应对上级部门的要求或者为了检查、评奖而做的“政绩工程”。培训的质量如何、是否会提高教学效果并非他们的关心所在,关键是有过培训这一“业绩”便可。而到了教师层面,培训则可能是迫于学校要求或怕落后于人不得已而为之。于是培训流于表面形式、模式单一、内容乏味,甚至成了为通过考试而进行的“考点串讲”。功利取向使培训l成了无关教师教学和自身专业发展,仅为求某些利益的“敲门砖”。教师丧失了对培训的兴趣,徒增额外负担,苦不堪言。

2 培训与教学脱离

一方面,培训机构不考虑教师需求和实际教学情况,培训内容模式生搬照抄、千篇一律,忽视了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另一方面,教师缺乏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即便接受了好的培训,也因为与提高学生成绩无关或者不愿改变自己习惯的教学方式而拒绝尝试新的技术和理念,或者当有些教师尝试改变时,却苦于寻找不到联系培训内容和实际教学的桥梁,勉强应用但效果不佳,最终知难而退。实际上,包括信息技术培训在内的任何培训都不可能传授可以直接适用于任何情况的技巧和捷径,少了作为培训主体的教师的主动参与、理解和运用,任何培训都不可能发挥效果。这条联系培训和实际教学的桥梁,正是教师自身。

3 教学的技术至上

为技术而技术的现象在很早之前就已被相关学者觉察并提出了警告,但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现象依然存在着。为了“不辜负”信息技术培训的成果。教师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精美的课件,对教学的设计和研究反倒放在次要的位置上。于是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课堂:漂亮的PPT文稿代替板书,丰富的声音和视频文件代替教师诵读和亲自演示,还有各种动画和图片用于提高学生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我们的教师则躲在庞大的多媒体演示台后,看不清表情和动作,如同一个冰冷的机器人。教师置身于学生和学科之外,不再有激情的洋溢和思想的碰撞,教学丧失了教师特色和个人风格,计算机成了课堂的主导,教师反而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存。

二、反思:回归教师自身认同

真正好的教学不能简化为技术,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帕克:帕尔默将自身认同理解为一种发展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构成我生活的多种不同力量汇聚:我的基因组成、成长环境、生活经历、对爱和痛苦的感受等等,这些力量相互联系,共同作用,塑造了一个完整的、鲜活的“我”。自身认同并非个体全部特质的组合,亦不是先天存在的个体形象,它是个体在不断对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反思中形成的,也是在反思中被不断重塑的。拥有自身认同的人能够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用开放的心灵拥抱外在环境中的“他者”,选择赋予其生命活力的外界力量,在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发现自我,使自身日趋完整。当一个教师拥有自身认同,就会将自己的生命融入教学之中,在生活中将自己、学科和学生联合起来,用生命感染学生,又在教学中使自我得到滋养。反之,如果教师拒绝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任由外部制度控制自己的行为,将每天的教学、工作和培训视为自己应尽的职责却无视自己内心的意愿与需求,本真的自我日渐枯萎,教学和自我发展的热情丧失了根基,对自我的侵犯最终危害到了我的学生,教学沦为技巧和步骤,没有内心的交流和回应,真正的教育消失了。

教师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熟练掌握相应技术并有效地将技术应用于教学,但这只有在教师拥有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意愿前提下才可能达成。使用技术不是目的,目的是使用技术来解决教学问题,促使有效教学的发生。当教师反思自我,寻找他们的自身认同时,必定会回忆起最初是什么使自己决定加入教师行列的,答案或许各种各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受到了“教学”这一伟大事物的吸引和召唤,被它所能产生的改变人生命的巨大能量所震撼。没有老师不会为自己促发了学生的成长而感到欣慰和骄傲,当信息技术和相关的教学模式、理念是在这一自身认同的指引下使用时,技术就不会再蒙蔽自我,而是帮助教师更充分地表达他的自身认同。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教师并不能充分表达自我,反而离自己的心灵越来越远:应试为主的教育体制,岗位聘任的教育机制……有时候教师必须为了饭碗而非工作的意义来工作。我们参加培训是因为害怕失去工作,害怕在学生和同事面前失去地位和形象,害怕外部的变革会影响我们已经稳固的对于世界和自我的观点。当我们被这样的恐惧占据内心时,也就切断了培训与自身认同的联系。于是我们或者固步自封,拒绝改变,认为自己已有的教学方式就是最好的;或者丧失自我,一切向培训看齐,教学变得唯技术是从却忽视了自己原有的风格。我们进入这一职业的时间越久,当初的教学热情就被损耗的越多。各种对教师职业的要求使我们疲于应对,大量时间耗费在琐事上;只看学生成绩的单一评价标准使我们的教学能力得不到赏识和尊重,最终我们退回到占主流的教学方式中,忘记了当初进入教学殿堂时的动机和希望。当我们受到培训的鼓舞,决定改变自己的教学时,长时间的适应期和其间不理想的教学效果又使我们感到沮丧,倘若没有制度的支持和同事间的鼓励,我们很容易再一次退缩,把本真的自我深埋于内心之中,不再记起。

三、重构:融入教师自身认同的教师教育信息化

自身认同是在与环境和他人的互动中生成的,教师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和活动也在塑造着教师的生命和自身认同。正如Feldman所说,要想改变我们的教学就先要改变作为教师的我们自身。培训项目所考虑的不应只是教学技术、方法、理念的培养,还应该考虑如何纳入教师的自身认同,使教师过不再分离的生活。创造真诚融洽的氛围,使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考虑教师需求,采用观摩演示、微格教学、行动研究等多样的培训方法,拉近培训与实际教学的距离,促进教师桥梁作用的发挥;按学科或兴趣将教师组成小组,引领坦诚开放的讨论,使教师组成一个围绕教学紧密联系的共同体,分享经验,共同成长。当教师回归自身认同,所改变的不仅是培训效果,更是教师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M],吴国珍,余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12)

[编辑:王 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