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学习网>领导讲话 > 农业农村 >

农业农村

农业农村工作总结思路

发布: 2022-11-21 08:50:09   阅读: 次 【   

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一、主要成效及特点  

2011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一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强县建设目标,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强化农业发展基础和民生保障,大力打造百所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和百亿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克服了七十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和三十年一遇的汉江秋汛,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61.4亿元,农业增加值3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95元,同比分别增长6.8%、6%、15%。具体表现在:三个快速增长、三个逐步提升、两个稳步推进。  

(一)三个快速增长。一是主要农产品总量快速增长。全县粮食、油料、棉花、蔬菜、生猪、家禽、牛、禽蛋、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总量分别达到69.21万吨、12.71万吨、1.1万吨、33.3万吨、91万头、1550万只、5.5万头、4.3万吨、15.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0%、2.3%、4.0%、1.0%、14.4%、16.8%、13.7%、5.8%。二是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快速增长。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达到71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5家,预计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加工产值100亿元,同比增长40.4%。三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7795元,同比增长15%,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4995元、工资性收入2283元,同比分别增长16.3%、9.6%。  

(二)三个逐步提升。一是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提升。开挖和改造塘堰5704口,其中万方大堰900口,整治渠道 1250公里 ,硬化渠道 220公里 ,除险加固水库26座,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完成通村水泥路212.6公里、通组公路路基工程370公里、硬化220公里;新推广大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2500户,解决了2.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造林总面积6.8万亩,新建花卉苗木基地建设5823.8亩,完成绿色家园示范村建设15个,旅游公路绿化景观带(纪山寺) 3公里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3.01%。二是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提升。通过示范、引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经工商部门登记的各类专业合作社达到410个,其中种植类179个,养殖类192个,农机类28个,沼气类11个。已注册商标的合作社4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产品产地认证1个,实施行业生产质量标准的31个。三是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升。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61.8万千瓦,粮食生产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到69.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水稻、小麦、油菜等主要作物生产农机化作业水平分别达到69.6%、80.1%、58.2%。  

(三)两个稳步推进。一是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牢固树立“全域沙洋”和统筹城乡的理念,以“一村两镇五线一流域”为重点,以农民新社区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实施“ 1111” 和“ 321” 的城乡一体发展战略,在抓好雷都、垢冢、吴集3个新社区的完善配套的基础上,完成了 郭店一期、  后港荆南二期等农民新社区建设和黄岭、高丰、唐垴、黄湾、同兴等引江济汉拆迁安置点建设。二是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惠农政策,按照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家电下乡、农机购机补贴等惠农资金  万元。在坚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不变的情况下,积极完成农村土地流转网络、规范流转程度、创新流转机制,全县共签订规范的耕地流转合同4309份,流转耕地面积7.32万亩,其中:转包5.05万亩,转让1.85万亩,出租0.06万亩,股份合作0.36万亩。涉及农户4211户。  

二、主要做法  

(一)开展“三万”活动,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我们按照省、市委统一安排部署,上半年,我们从县镇两级抽调800多名干部组成278个工作组进驻到全县278个村(社区),开展了以 “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的“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下半年,我们又在全县开展了“以兴水利、促发展、惠民生”为主题的“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通过两次“三万”活动,不仅增强了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而且强化了农村基础,促进了农村发展。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的“千名干部进百村入万户”活动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组、干部培训组、宣传组、问卷调查组、检查督办组等六个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指导、综合协调、检查督办工作。各镇、县直各部门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实施方案,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二是强化政策宣传。各工作组进驻到村后,通过刷写宣传标语、悬挂横幅、办宣传专栏、编发工作简报、在报刊电视上办活动专栏等形式,切实加大对“进村入户”活动的宣传力度,在全县上下统一了思想,营造了“关爱农民、关注农业、服务农村”的良好氛围。全县共刷写各类宣传标语1300多条、悬挂宣传横幅400多条、办宣传栏180多个,编发工作简报20期、在周刊编发“进村入户”活动专刊4期、在电视台播出“进村入户”活动专题节目24期。三是强化走访农户。为确保实现工作组队员足迹覆盖全县所有农户,针对当前农村外出人员多、农忙季节在家人员少等特点,各工作组分门别类,对不同的农户,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走访,扎实了做到“六访”和“四个不放过”,确保入户走访工作不流于形式。“六访”,即对在家农户,采取田间劳动访、上门座谈访、预约登门访等方式,和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调查、面对面的指导,增强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在外务工农户和长期在外农户,采取短信告知访、电话问候访、网络QQ访等方式进行“走访”,了解他们在外的工作生活情况和对家乡发展的建议,与他们交心谈心,沟通感情。“四个不放过”,即对在外经商、打工的空户不放过,对走访农户的基本情况不弄清楚不放过,对农民普遍反映的问题不搞清楚不放过,对农民反映政策范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不帮助落实到位不放过。通过走访调查,共收集到种类问题和建议18500多条,经汇总整理后,形成民情调查报告120多篇,专题调研报告15篇,为进一步做到“三农”工作奠定了基础。四是强化为民办实事。上半年,各工作组围绕群众急需解决的生活困难,积极办实事、解民忧,为所驻村兴办实事2572件,投入资金4200多万元,共赠送种子4.5万斤、肥料468.6吨;帮助所驻村植树造林9.8万株,维修泵站64个,硬化渠道 49.08公里 ,更换变压器45台,维修通村组工作 131.3公里 ,维修村活动阵地28个、 6316平方米 ,解决了1.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二)加快“八大转变”,奋力推进现代农业强县建设。一是加快农民由传统农业生产者向现代市民转变。坚持将“农民进城”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积极实施“农民进城”行动,引导农民由农村向城镇转移、由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由国内向国外转移,全年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4万人。二是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做大做强现有龙头企业,积极引导洪森、龙池、楚玉、正邦、凤池、环星、巨星等龙头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租赁、产业链延伸、品牌联盟等多种形式做大规模、做精产品、做响品牌。全县共建成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1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8家。三是加快农产品品牌由大众品牌向精品名牌转变。按照“质量塑造品牌,品牌开拓市场”的思路,以核心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实施农产品精品名牌战略,着力创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精品名牌。“洪森”精米、“蛟龙”皮蛋等9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城郊蔬菜基地、仙羽养殖等9个产地获得湖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洪森”大米、“凤池”香米、“蛟龙”牌皮蛋、盐蛋等4个产品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四是加快农业生产由传统低效农业向优质高效农业转变。围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按照“一镇一品”、“几镇一品”的思路,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实用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着力建设了优质稻、优质油、优质棉、无公害蔬菜、优质畜禽、优质水产、速生丰产林等七大特色产业基地,打造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大镇。五是加快农业经营方式由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土地流转“四级平台”机制,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促进规模经营。探索土地流转经营新模式,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与大企业、种植大户、科研单位合作,共同开发经营土地,发展主导产业,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  万亩。进一步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力度,指导和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促进规范运作,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达到410个,网络带动农户6.5万户。六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向由内向型农业为主向外向型农业转变。建设和完善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零售经营为基础,布局合理的城乡一体化农产品流通市场网络,启动了农机大市场建设。以洪森、蛟龙、楚玉、仙羽、天一、亿泰等6家获得自营出口权的企业为龙头,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开发外贸出口产品,全县农产品外贸出口总额达到  万美元。七是加快由单一利用农业资源向循环农业转变。以秸秆综合利用、水生资源综合利用、农产品加工转化三大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为重点,加大“一心三区十园”的建设力度,全县参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农户达到4.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5.2%以上,农业循环经济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八是加快农业由单一的生产型农业向休闲观光农业转变。充分发挥沙洋楚文化和油菜等资源优势,举办了第四届油菜花旅游节,屯节会期间接待国内外游客30多万人;按照“金色沙洋、多彩乡村”的发展理念,按照“四季风情、四季观花、四季可游”的要求,以“一带六区”为重点,启动了中国沙洋生态农业体验风情园建设。  

(三)实施“四个一批”工程,着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一是高位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的有关精神,将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的实施方案》,并实行“一个重大项目、一个县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工作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制度,实现了多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百日速度”。二是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发展。积极实施“百亿企业”培育工程,以洪森、龙池为重点,切实加大龙头企业建设力度。洪森公司成功挤身全省14家油菜产业化战略联盟企业行列,被评为2010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先进企业。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中年销售5000万元的达25家,过亿元的达13家,企业总资产达21.4亿元,吸纳农村从业人员近8000人。洪森、蛟龙、楚玉、仙羽、天一、亿泰等6家企业获得了自营出口权,全年出口创汇4250万美元,同比增长117.6%。三是着力推进农产品加工重大项目建设。坚持以大项目为抓手,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相继引进了洪森天利、中储粮龙池食品工业园、正邦现代农业等一批大项目,今年全县投资过1000万的农产品加工项目达到12个,计划投资14.3亿元。四是重点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按照“一主多翼”的思路,以沙洋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加工园为核心,辐射带动李市棉花加工产业园、后港食品加工产业园、纪山调味品加工产业园、官当粮食加工产业园,切实加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规划面积10.4平方公里,规划功能区分为食品工业园、轻纺工业园、森工工业园、仓储物流中心四大区域,现已入驻洪森天利、龙池米业、楚玉食品、正邦现代农业、富泰革基布、华溢纺织等农产品加工企业18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9家,元至9月实现加工产值54.3亿元,同比增长42.9%。被评为2010年度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先进园区。  

(四)坚持“三化同步”,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全域**”的理念,明确了实施“ 1111” 和“321”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即,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以后港镇为副中心,以生态文化旅游名镇纪山等10个镇为支点,以100个以上农民新区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布局,实现县城人口30万、集镇人口20万、农民新社区人口10万的目标。以“两镇两村五线一流域”为重点,以农民新社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整合项目建新村。结合引江济江工程,建设了荆南、黄岭、高丰、唐垴、黄湾、同兴等6个农民新社区建设。二是农民自主建新村。通过规划带动、项目引导和政策激励,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新农村建设农民的主体作用,共带动民间资金1.2亿元投入到修路、建房、改水、“一建三改”和小型水利建设等公益项目建设。三是市场运作建新村。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飞和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4亿多元建设郭店新农村,该项目集农民新居建设、种养开发、农产品加工于一体,目前已完成了1000亩土地流转,首期54户农民新居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四是回归报答建新村。通过实施回归工程,鼓励和引导沙洋籍湖北重庆商会执行副会长郑中投资11个多亿参与家乡的新农村建设。目前,集农民新居、高效种养、蔬菜加工、旅游开发等于一体的“正中水镇”项目正稳步推进。全村308套小区式农民住房已全部完工,首期整理出的2000亩蔬菜种植基地和建设的80个蔬菜大棚已全部投入生产,“四纵四横”道路网和“中国湖”、正中塔等旅游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五)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环境。围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和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综合治理、整体推进。一是加强工程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环境。启动了荆新线一级公路建设工程,完成了国道、省道大修 97公里 、汉宜复线路面续建工程 10.1公里 、县乡公路改造 28.5公里 、通村公路60条 212.6公里 、通组公路碎石路面 220公里 的建设任务。二是整治村容村貌,着力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以“整洁乡村、清洁家园”为主题,以6个县级示范村、13个镇级示范村、5条主干道沿线村庄作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面貌。全县新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2500户,对12个农民居住点实行了路灯亮化、对20多个村实行了垃圾集中处理。三是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优先发展教育。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建立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绿色通道,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保持在100%。支持卫生事业。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73%。提高社保水平。将农村五保对象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1800元/年、1300元/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提高到现在的1110元/年,农村五保工作受到民政部表彰。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产业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仍占据农业主导地位,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仍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所占比例较低。小城镇建设、民营经济和市场的发展不快,二、三产业不发达,整体实力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迟缓,农村经济还不够活跃。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平衡,缺少大企业带动,加工种类比较单一,精深细加工程度较低,加工附加值不高。  

(二)农业发展深度和广度不够,农业发展功能有待进一步拓展。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土地规模经营不多,以千家万户为基础的小农生产,分散、小规模的家庭承包经营,不能适应农业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要求。产业还主要以单一的生产型农业为主,外向型农业发展步伐不快,农业发展功能有等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不多,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  

(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新农村建设受到制约。由于各种自然和历史原因,村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条件好的村与差的村差距较大。村级工业数量少、规模小,对集体经济贡献不大,村级“造血功能”仍然较弱,收入稳定性差。整体实力不强,发展不平衡性加剧。一些村集体“无钱办事”、“无力办事”,已成为新农村建设重要制约因素。  

(四)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民素质仍然偏低。近几年来,我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投入相对不足,农产品科技含量依然较低,科技贡献率不高,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大部分农民素质仍然偏低,缺乏科学、法律常识,科技文化素质不高,缺少开拓创新的本领,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公共卫生、热心公益等集体观念比较淡化,一些不良文明和社会行为依然存在  

四、2012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2012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有关精神,紧紧围绕县四届党代会提出的“三年突围、四年培增、五年翻番”工作目标,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实施“三大工程”,力争全年农业总产值增长6%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3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  

(一)大力实施产业升级工程,着力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1、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一是稳定发展粮油生产。通过结构调整,高产创建,切实提高粮油生产水平,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111万亩以上,油菜面积稳定在65万亩左右。二是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大力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结合汉江流域综合开发、引江济汉工程,结合新农村和移民新村建设,大力新建一批成规模特色蔬菜、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力争全县全年新增蔬菜基地5000亩以上。三是大力发展畜禽水产养殖。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场建设为重点,积极推广生猪“ 150” 、肉牛“ 165” 、肉羊“ 1235” 、蛋鸡“ 153” 等家庭式适度规模化养殖模式,大力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进程,力争创建部、省、市、县四级标准化示范场总数达到50个,猪、禽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到80%、85%,全年生猪出栏100万头,家禽出笼1700万只。按照“水产抓片带、重点抓基地、突出抓特色”的思路,大力推进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继续抓好长湖20万亩名优鱼板块、小龙虾渔业基地建设,精养鱼池改造升级,坚持开发和改造并举,积极开发资源,加快改造升级,努力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养殖水平。四是大力发展现代林业。以花卉苗木、速生丰产林加工等林业产业为重点,以退耕还林、绿色通道、速生丰产林等林业工程为载体,进一步抓好林业产业建设,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力争完成人工造林6.5万亩,其中板块基地造林3.5万亩,四旁植树300万株(折合面积3万亩)。新建绿色通道100公里。新建花卉苗木基地1.5万亩,抚育中幼林3万亩,建设15个绿色家园示范村。  

2、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以“一心三区十园”为重点,着力延长循环链条,提高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重点是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招商引资等手段,抓好十个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反扩规升级,增长示范带动能力。  

3、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一是建设大龙头。积极引导境内粮油龙头企业围绕楚玉、正邦等规模企业,进行兼并、股份改造等战略性合作或整合重组,合成大集团。力争新增或改扩建产值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1家,过5亿元的龙头企业2家,过亿元的龙头企业5家。二是打造大园区。突出规模化、集约化,引领关联企业向园区集中,重点抓好农产品加工循环产业园建设;三是创建大品牌。继续实施精品名牌创建工程,鼓励龙头企业强化宣传推介,深化“农商”、“农超”对接,加快市场开拓,积极申报“三品”、各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认证,力争全年新创中国驰名商标1个,湖北名牌产品或湖北著名商标2个。  

4、。充分发挥全县丰富的油菜花和楚文化资源优势,结合汉江流域综合开发和引江济汉工程,以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园为重点,以油菜花旅游节为载体,以农家乐、垂钓园、观光园等为支撑,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力争全年农业旅游产值超过2亿元。  

(二)大力实施强基固本工程,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1、全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强化汉江综合治理,保障以汉江流域经济带为主轴的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着力抓好全县中小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以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支撑。做强、做好以水生态修复与保护为核心的河湖水文章,运用工程、技术、管理和生物控制等措施,对全县重点河、湖、水库等水生态系统进行统一综合治理和管理,着力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逐步建立水利良性发展长效机制。根据不同地形条件分类施策,以防洪治涝、节水灌溉、水域水环境保护、农村安全饮水、水土保持为重点,发展各具特色的“民生水利”。  

2、大力开展高产农田建设。结合汉江流域综合开发和引江济汉工程,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治理和高产农田建设,力争完成土地综合治理7亩。  

3、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大力推广水稻机械插秧、油菜机械直播、油菜机械收割、油菜机械秸秆还田等四类机具,着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机综合作业水平。力争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64.1万千瓦,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1%,其中水稻机械育插秧水平达到35%,油菜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43%。  

(三)大力实施农民进城工程,着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1、着力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坚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相结合,整合电教、网络、文化阵地、品牌活动、职业教育等优势资源,大力开展科技文卫“三下乡”活动,加大科技知识的宣传力度,着力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积极实施“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争全年新增培训转移农民1.5万人。  

2、着力加快新农村建设。以新型农民社区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重点抓好后港镇级市建设、五洋路沿线居民点改造以及王坪、郭店、荆南等8个社区完善配套和和郭店二期工程建设,着力构建以县城为中心、镇级市和特色镇为支撑、新型农民社区为基础的城乡发展体系。  

3、着力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实现各类灾害、大病医疗、困难学生和特困群众救助的全覆盖。  

4、着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参保率达到95%以上;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力度,确保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以上;按照“应保尽保”以及“全覆盖”的原则,认真落实农村低保、五保户供养、困难群众救助、危房改造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努力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实施“文化入户”工程,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推进“农村文化中心户”和“农家书屋”建设,积极引导农民组建秧歌队、腰鼓队等群众文艺队伍,不断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