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学习网>领导讲话 > 政法机关 >

政法机关

浅析清闵贞人物画的修复与保护

发布: 2020-12-31 04:11:04   阅读: 次 【   

摘 要:清代闵贞写意人物画是西安美术学院博物馆的藏品,文章以作者接受修复其人物画立轴为例,简述修复过程及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古旧字画;修复理念;保护修复

1 基本信息简述

1.1 作品介绍

《醉仙图》立轴为清中期闵贞所作,纸本水墨,画心纵81.5厘米,横49.9厘米。图中画一老者醉态之状,身着素衣,席地而坐,庄重而自在。运笔逸笔草草,酣畅淋漓。整个人物的描绘中五官最为精妙,醉态的嘴微微上翘,颊骨高凸,长发蓬头、大耳、高鼻,上扬的眉下醉仙的眼睛是点睛之笔,将醉意正酣、睿智表现得恰到好处,观之令人叹服。该幅画右上角只有自题款“闵贞画”字样,题款下钤两铭白文印章:上为“闵贞”,下款印迹模糊无法辨识,作品左下角钤有朱文印“西安美术学院藏”。

闵贞(1730—1788),字正斋,扬州八怪之一。其画取法明代吴伟,善画人物、花鸟、山水,多为写意。所画人物画最具特色,简练的线条勾勒展现出别具特色的笔墨形态和线条趣味,使作品形神兼备,将人物的醉态、结构、体态大胆而又准确地描绘出来,可用“逸笔草草”“笔才一二,像已应焉”来形容其过人的艺术表达能力。

1.2 原装裱方式

该作品原裱结构由画心、诗堂、天地料、通天边、地杆(天杆缺失)等组成,原裱尺寸为204厘米×66厘米。裱件工艺方面地料为正镶压画心3.5毫米,画心压诗堂、天料压诗堂3.5毫米,边料、通天边均为反镶2毫米。

2 前期病症描述及修复方案的制订

《醉仙图》作品自清至今,年代久远,在流传收藏的过程中受到了环境和人为的影响,经综合评估该作品的病症情况为中度破损。为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制订出修复方案,在这里将画心的病症及形成原因进行描述。针对该幅画的破损情况,主要从表面污渍、前人不完善的修复、纸张酸化等方面将其归类分析。

2.1 纸张酸化严重

整个画面呈现泛黄或者黄化现象,并且黄化较严重,在打开裱件时作品有明显的发脆现象,再不及时修复重装将会使作品受到更大损坏。在经过对画面选点进行酸碱值的测试后,显示pH值平均为5.04,料的pH值为5.06左右,那么此画的pH值偏酸,作品发脆、断裂、折条都与纸张酸化有很大的关系。

2.2 表面大量污渍

画心上清晰可见不同来源的污渍,有深色的圆点为水渍,有很多小型霉点和油渍,另外还有大量分布不匀的昆虫造成的污渍。人物头顶中间边缘斜向左上有一道淡墨痕,经检测墨色和人物衣纹墨色一致,推断不是后人所为。裱料同样存在大量污渍,暗土色花绫通天边污渍严重,并有大量缺失。

2.3 断裂

整个画心横向有5处直接断裂,4处局部断裂,且有多处残缺,断裂现象主要出现在画心中上部和天料的地方,表面有大量污渍、霉菌。旧料破损天料纵向、横向都有断裂,天杆缺失,地杆右轴缺失。通天边为暗土色花绫,污渍严重,大量缺失。

2.4 制订方案

根据对作品破损情况与病症的分析以及博物馆收藏要求,首先制订相应的修复方案,对其进行科学的修复。“审其思,施其巧”,修复前必须要“对症下药”,合理施工。根据不同裱件的特点和破损情况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这是文物修复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针对破损情况,前期主要通过图像采集和文字记录的形式进行分析判断,并对其基本的信息做好记录,为后期修复过程提供相应的参考数据。为了使修复顺利进行并对这些状况做了详细的修复流程,这里就不一一复述。主要的方法是对画心进行前期检测、清洗去污、揭命纸、覆禙纸、拼对、补全破损、托画心、贴折条、全色、重新装裱成轴等工艺环节进行治理和修复。

3 具体修复方法的应用

因该作品保存不当,画面整体破损较为严重,修复方案按照图像采集、检测、清扫画心、清洗、揭、补、全、装等来制订,以此作为修复过程中的依据和参考。

3.1 清理画心

此件作品受到人为或者环境的影响很大,画心出现机械拉伤断裂、水渍、烟熏、霉变等病症。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不同病症实施治理,主要方法有以下三种:首先针对画心气色暗沉的情况必须用水淋洗画面,通过轻柔的淋水冲洗将画心上的黄化、“黄渍”、水渍带走,直到淋洗出的水变清洁。这幅画的清洗适宜使用中性离子超纯水清洗。清洗前必须测试作品是否掉色,如有掉色必须提前加固,减少清洗对画面造成的损害。《思陵书画记》中提出“古画装不许重洗,恐失人物精神花木浓艳”,这说明重新装裱洗揭的影响,所以洗画要把握好度,要适可而止,不能违背修复的原则。

3.2 揭

《装潢志》有言:“书画性命,全关于揭。”揭是修复古迹名画的重中之重,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揭主要是指揭掉加固在画心后面的小托纸和旧的覆禙纸,其中小托纸的好坏直接影响画心,因为关系古迹书画的存亡,故又称小托纸为“命纸”。在揭画心前先用专用的助纸用水刷平在修复台上,将清洗后的画心向下扣在助纸上,排实与助纸吸附在一起,无论画心多么破损严重,这让画心更加牢固地贴在助纸上。再按照干湿程度进行喷水闷画,让纸张中的老浆子软化,逐层揭去覆禙纸和命纸。不可过度揭,损伤画心。此作在揭完大覆禙时发现多处用纸条贴补的痕迹,并且在揭的过程中发现原画心薄厚不均匀,这说明前人曾对此作有过修复,造成画心有没有揭掉的命纸和把画心揭过的现象。

3.3 托画心,治理折条病

在揭完画心后进行湿拼、补洞等,由于揭完后的画心颜色还是土灰色,所以在前期必须染一张与画心颜色接近的命纸,这样有助于后期的全色,也使全色后的画心整体色调协调统一。

古旧字画在托完画心后基本的问题之一已经解决了,在接下来就是针对画心断裂、旧折痕进行加固治理。通常都是在这些断裂和折痕的地方粘贴折条加固。先加明折条后加暗折条。贴折条易疏忽遗漏,必须多次检查否则在重装后画心经过多次卷后折痕会越来越明显,折条病依然从在,没有彻底根除。

3.4 全色

《装潢志》一书提道:“古画有残缺处,用旧墨不妨以笔全之。”全色就是古旧画残缺的画面内容和笔迹,按照作品的原貌和色调进行复原全色,所以通常这道工序也称作“接笔”。目前文物修复要求在不改变文物艺术价值的基础上进行全色,在接笔的过程中要权衡有些部分可为、有些部分可为而不为的一个度。在全色的过程中笔者一直秉承“可识别”原则,注重书画自身所具有的历史原貌与后人可辨识度,这将更加突显出名迹书画的真实性和修复的合理性。

3.5 重装成轴

修复重装在一定程度上对字画的寿命起到延长作用,所以要想使名画流传下去就必須进行修复重新装裱。经过前面洗揭、托全这些工艺后,对画心修复的基本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就是对其进行镶攒、覆禙、上下壁、砑背、上杆、安轴等环节,最后完成重装。

此作品原装裱格式为挂轴且原料大部分完整,修复方案的制订要求其原装裱旧料必须恢复,将其原用的工艺镶法略微改动,将反镶改为软镶留距方式,有助于画心减少摩擦,对画心的保护起到很大的作用,总尺寸未做变动。在重新装裱时依然秉持“最小干预”原则,最大可能地保持原作品的格式,增强其艺术的保留价值。《醉仙图》作品经过重新装裱后使此件文物获得新生,“恢复原貌”,大大地延长了作品的寿命。

4 结语

在书画修复过程中,经过前期的分析、探讨和方案的制订,最终经过修复装裱让精品之作的神韵、意境展现出来,成为一件可供欣赏、研究的佳品。修复字画对每一位修复师的技艺和综合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在修复前后都要仔细研究、认真观察,充分了解画心病症及解决办法,做好前期的方案制订和修复预案,这样才会在修复时成竹在胸。

参考文献

[1]周积寅.扬州八怪画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7.

[2]杨仁恺.中国书画鉴定学稿:第二册[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3]曹惠民.扬州八怪全书:第4卷:黄慎:罗聘诗文书画全集[M].北京市: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

[4](明)周嘉胄.装潢志[M].尚莲霞,编.中华书局,2012:3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