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学习网>领导讲话 > 办公厅室 >

办公厅室

三阴交穴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

发布: 2020-06-15 04:28:04   阅读: 次 【   

【摘要】三阴交穴为治疗妇产科疾患的要穴,以往临床报道多为在该穴施针刺,笔者在临床以艾灸该穴为主配合针刺也收到了良好疗效,本文就痛经、带下病以及滞产为例,介绍该穴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三阴交;妇产科;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4-128-1

三阴交穴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也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不但能治疗脾经的疾病,又能治疗肝肾两经的疾病。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经的经筋“聚于阴器”;肝经经脉“环阴器”,其经筋“结于阴器,络诸筋”;肾为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经的经筋“结于阴器”。故三阴交穴一直被视为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要穴。笔者课题组在妇产科临床以该穴为主,并随证配伍,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

1痛经

《诸病源候论》记载“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痛经病位在胞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实者可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导致子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虚者主要由于气血虚弱、肾气亏损致子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若病因未除,素体状况未获改善,则下次月经来潮疼痛又复发[1]。

王××,23岁,学生,月经初潮年龄14岁,周期规律,2009年10月2日因经行腹痛而就诊,患者近4年来每次月经来潮前一天及经期第一天小腹坠胀疼痛,量可,色暗,有血块,且血块排出前痛甚,排除后痛减,舌淡苔薄脉弦。属气滞血瘀型痛经,治宜行气活血止痛。取三阴交、太冲,三阴交用温针灸,太冲用泻法,留针30min,除经期不治疗外,其他时间每天治疗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一个月后痛经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2带下病

带下原因诸多,但不外乎湿。傅山在《傅青主女科》中提出“夫带下俱是湿症”。脾虚运化失常,水湿内生为脾虚带下;肾阳虚衰,蒸化失常,水湿不化留滞为湿而致带下;而更常见的是由于肾虚不固,任带失调,滑脱而下之带下量多、清冷腰酸之症。在治疗取穴上,三阴交具有健脾渗湿、调理肝肾之效,如《干金要方》卷四:“治白崩方灸小腹横文当脐孔直下百壮,又灸内踝上三寸左右各百壮”[2]。

高××,46岁,个体户,2009年8月10日就诊。患者带下量多近1年,色白清稀,劳累后加重,近1年来少有止时,伴腰酸,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缓。现代医学诊断为中度宫颈糜烂。中医诊断证属气虚湿盛,治以健脾补肾,去湿止带。取三阴交、足三里、中级、关元,以上各穴均用温针灸,留针30min,一天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经期不治疗,并嘱患者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3滞产

《针灸大成》记载《禁针穴歌》:“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伦。”《针灸集成·禁针灸》亦有“三阴交,妊娠不可针,针之堕胎”[3]。可见三阴交穴一直被古人视为妊娠禁针穴同时也是针灸下胎常用穴。针灸或按压[4]该穴在产科中可以达到催产、引产、减轻临产痛楚并减少并发症的作用,并且宫缩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分娩快,胎盘自行剥离,产后出血少,对胎儿心率无影响[5]。

李××,31岁,教师,2009年12月22日第一胎足月临产收入院,产妇因平日缺乏锻炼,身体虚弱而滞产,现代医学诊断为原发性宫缩乏力,宫缩不规则,宫口张开维持在3cm。采用DAJ-23型“多功能艾灸仪”灸双侧三阴交穴,调节至产妇感觉温热而无烫感,施灸30min,艾灸期间仅配合心理诱导和安慰,艾灸结束即刻宫口已开大约7cm,艾灸结束两小时后产妇顺产分娩。

4结语

三阴交穴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肾藏精,胞脉系于肾。肝藏血、主疏泄,宜条达。脾统血,主运化,为生化之源。故治疗妇科疾病必须重视调治肝脾肾三脏,故可取三阴交穴统治肝脾肾三脏所致之疾。三阴交穴与奇经八脉的关系也甚为密切,冲任督三脉皆起于胞中,带脉则环腰一周,络胞而过,与胞宫关系密切,且冲为血海,任主胞胎[2],因此,三阴交穴可以调理奇经八脉,从而作用于经带胎产。

临床报道多以针刺该穴为主,我们在临床主要用艾灸配合针刺也收到了良好疗效。《医学入门》认为“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疗法操作简便,尤其是在产妇分娩的紧急时刻,艾灸操作远较针刺操作简便,并且艾灸属非介入、无痛苦疗法,患者乐于接受,疗效尚可,但艾灸该穴在妇产科疾患中的确切疗效仍需大样本研究做支撑。

参考文献

[1]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31.

[2] 诸晓英.浅议三阴交穴在妇科中的应用[J].中国针灸,1997(9):554-555.

[3] 王睿.合谷三阴交下胎机制探析[J].天津中医药,2009,26(1):41-42.

[4] 董丽宏.指压穴位缩短产程及减轻分娩阵痛60例[J].陕西中医,2007,28(3):333.

[5] 李忠仁.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9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