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学习网>领导讲话 > 专题党课 >

专题党课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进展

发布: 2021-09-24 04:06:33   阅读: 次 【   

【摘要】深静脉血栓是一种静脉内血凝块阻塞性疾病,是外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下肢,尤以左侧常见,轻者可导致下肢血栓形成,重者可引起致死性肺栓塞,因此,有效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非常重要,现对近几年国内外有关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1.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0-0787-02

1发病率

近年来,我国深静脉血栓有上升趋势,有临床表现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膝关节置换术10%,髋关节置换术3%。深静脉血栓患者中PE的发生率为11.1%,心力衰竭、脑卒中、肿瘤及骨折伤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为4.2%。上述数字充分说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已达到惊人的程度。

2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有高凝状态、血管内膜损伤、血液滞缓。最常见的原发性危险因素包括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V因子突变和抗凝血酶缺乏等。继发性危险因素包括创伤、骨折、恶性肿瘤、手术、口服避孕药等。吕厚山等报道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性别、年龄、体重、吸烟、麻醉时间、手术时问有关。观察发现,年龄、卧床时间、心肺功能不全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关系较密切。

3护理

3.1一般护理

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整洁的环境,室温保持在25℃左右。指导患者进食高纤维素、低脂的食物。低脂可避免血液粘稠度增高,易消化饮食可保持大便通畅。劝患者戒烟,因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引起小血管的痉挛。

3.2患肢的护理

对已出现深静脉血栓症状的患者,血栓形成后10—14d内应卧床休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促进静脉回流。患肢为避免造成栓子脱落不得按摩或做剧烈运动。患肢肿胀明显者,可用冰片lg、芒硝500g装入纱布袋内外敷。严密观察患肢皮肤温度及肿胀程度、色泽及足背动脉搏动,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

3.3溶栓护理

3.3.1注射部位

静脉溶栓的药物应首选患肢静脉,并且在注药过程中使用血压计袖带加压,使压力维持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和的平均值,使药物直接进入深静脉,经阻断静脉回流,快速作用于血栓部位。

3.3.2疗效观察

用药后每2h观察1次患肢温度、色泽、感觉、脉搏强度。注意有无消肿起皱,每日定时用皮尺精确测量并与健侧肢体对照,对病情加剧者,应立即向医师汇报

3.3.3并发症观察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用药后需严密观察出血倾向,每周查凝血酶原时间2次。沙克芳等在溶栓时采用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后接三通,肝素盐水封管的方法,避免了反复穿刺抽血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及血管的损害,值得借鉴。

3.3.4

加强宣教。应注意增强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如刷牙时动作轻柔,防止跌伤,避免抠鼻。注意在饮食中添加蔬菜,防止便秘。

3.4预防肺动脉栓塞的护理

肺动脉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0%,约11%在出现症状的lh内死亡。大多数肺栓塞临床表现轻微,产生明显症状和体征时,又缺乏特异性,易与其他导致心肺功能异常的疾病混淆。护理人员在采取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同时,观察有无肺栓塞三联征表现,即咳嗽、血痰、出汗,胸痛、血痰、呼吸困难等。如有此症状应警惕肺栓塞的可能。

4小结

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的特殊性而决定了护理的特殊性,护理中应特别注意取患肢抬高位,鼓励活动下肢,尽可能减少持续卧床时间,给予低脂、高纤维素饮

食,严密观察肢体情况,尤其应警惕肺栓塞的发生。这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提高预后的生活质量起到一定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