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学习网>领导讲话 > 政治协商 >

政治协商

高校学生道德与高校学生工作研究

发布: 2020-06-19 04:28:16   阅读: 次 【   

摘 要 高校作为教学、育人的主要场所,它的社會职能决定了其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重要地位。本文以高校学生道德状况现状及原因研究为基础,结合高校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寻求方法,以期破解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难题。

关键词 道德素质 建议 提供

中图分类号:G751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学生道德素质的主要问题

1.1个人主义严重,社会责任淡漠

目前,部分高校学生反映出社会责任感、正义感、集体观念缺乏,而个人主义严重的意识状态,他们把个人价值等同于个人利益,把成绩、技能、能力等“硬实力”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忽略了道德、观念、文化等“软实力”的作用。这样的心理状况会导致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必然导致社会责任感淡漠,在行为上表现为:对无关自己的事都漠不关心,更多的注重现实与功名,关心自己多,关心他人少,对集体、社会缺乏关注和必要的热情,社会公德差,更有甚者牺牲他人或集体利益来获取个人利益,一旦个人需求无法满足,便充满冷漠、消极的情绪。

1.2享乐意识增强,进取精神减弱

在享乐主义盛行的今天,物质的诱惑冲击着这批年轻人的理想和信念,导致部分大学生放弃了对理想的追求,选择现实,他们更期望能维持一种物质上高于或至少不低于他人的生活水平。在校园周边的经济辐射区,不难看到热闹的消费场面这种非理性的享乐生活必定会导致奋斗、拼搏、朴素、进取等精神与他们渐离渐远。

1.3价值取向多元化,功利主义滋长

人的自我价值认识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经过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形成的内化价值观,这种价值观通常有着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信仰;第二阶段形成的价值取向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是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的他们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带有主观性和是非不明确性。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便易致使价值取向多元化,在言行上体现出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脱节,滋生个人功利主义。

2高校德育工作现状分析

2.1德育工作执行力度不够

十年前,国内教育系统已经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提倡素质教育,进行应试教育改革,德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不断地迈向规范化、科学化。但是,在实践中,德育工作由于缺乏合理的量化考核体系,常常为技能教育让步:在高校教育工作中,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是“学分绩点”的高低,“学分绩点”又与奖学金、保送名额和就业等学生切身利益挂钩,这导致很多学生为“学分绩点”而学习,而“学分绩点”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应试成绩和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衡量又体现为课外活动的参与度,学生的大部分精力仍然在技能学习和所谓的课外能力锻炼中,而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度远远不及这些学习和活动,所以德育量化考核体系的不足导致高校德育工作执行力度不够。

2.2德育工作目标脱离实际

德育目标乃是施教者对受教者养成何种德行的期许。成功的道德教育,不是让学生有脱口成章的道德规范,也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在大是大非前能有模范的觉悟,而是用潜移默化的道德尺度规范学生行为,用正能量鼓励其积极地生活,正确地面对人生道路。因此,高校德育工作目标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而不是用高、大、空的目标去培养人,缺乏具体行为的指导,会使受教育者对教育目标产生距离感,甚至导致双重人格。

3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3.1加强德育文化建设,摆脱德育教条模式

德育实践工作已经证实,照本宣科的道德教育实效性低,道德规范能进入受教人的耳朵,难进入受教人的心里,加强德育文化建设是德育工作的一种先进模式。高校的德育文化是高校的灵魂,是高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培养高校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肥沃土壤,是高校人文环境和良好校风的根本所在。高校德育文化主要是通过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氛围营造,对高校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言行举止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加强高校德育文化建设,主要是要加强高校德育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德育物质文化是通过环境的营造体现学校的价值导向,为学生德育工作搭造实体平台,比如,图书馆内的德育书籍、宿舍大楼的德育标识、校园园林的德育警句雕刻、宣传栏内的先进事迹报告等等;德育的精神文化包括以德育为主题的如道德讲堂、先进宣讲、英雄事迹观摩、反面事例解析等系列活动及校风、校训、校规的传承。德育文化建设成功能引导学生融入正能量的环境,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3.2明确德育目标,以人为本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应当按照德育内容并针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和专业特点设定德育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德育目标更趋于合理性和针对性。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也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自主地选择发展方向,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时注重实际,才能真正做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3.3注重学生行为训练,避免道德知行脱节

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到自觉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还需要一个过程,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有意识地去把握、去思考这种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这一过程就是知行结合的过程。对学生进行行为训练是促进知行结合很好的途径,行为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养成式”是较好的方式,即高校推崇的一种道德理念,通过先进事例的宣讲给学生植入一种正确的认识,然后可以通过场景模拟让学生亲身经历让这种认识指导自己的行为,再与学生切实交流感受。

总之,了解当前高校学生的道德素质问题及根源,认识高校德育工作的不足及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不断探讨、研究科学的德育工作方法,规范德育工作体系、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完善德育考核体系是提高高校基础教育水平、培育合格人才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徐景双.成人高校德育工作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2(07).

[2] 郑涌,马建青,黄希庭.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关系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