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学习网>工作报告 > 考察学习 >

考察学习

协作治理中主体间信任如何影响其协作程度?

发布: 2021-01-14 04:04:15   阅读: 次 【   

zoޛ)j馟饨ky方案中要求区域发展不能超出水资源承载力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赋予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新的内涵。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利用脱钩机制和模型的研究对于符合水资源承载力的区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机制研究中,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利用的脱钩机制可以分为两条线,一条是产业内部生产过程的纵向线;另一条是宏观经济层面的产业间和区域间的横向线。前者的脱钩机制来自于各个环节效率的提升。后者脱钩机制来自于产业结构调整和高耗水生产环节向外疏解。纵向线脱钩效应分为关键用水部分、其他资源投入部分以及其他生产部分;横向线脱钩效应分为结构效应和外部效应。其次,在模型研究中,本文开发了蒸汽机概念模型并推导出脱钩效应内部三个子效应:真实节水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结构调整与疏解效应。再次,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基于投入产出的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开发出区域脱钩效应模型。最后,以北京市为例进行应用研究。根据测算,北京真实节水效应在2010—2012年到达瓶颈期。资源配置效应稳定在50%左右。结构调整和疏解效应在加入WTO和全球金融危机两个时间点为反向效应点,其他时段都有利于脱钩。近年来调结构、区域协同发展对于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脱钩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经济发展;脱钩机制;技术效应;结构效应

中图分类号 X1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9)11-0139-09  DOI:10.12062/cpre.20190617

水资源是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时空分布基本决定了人口规模、产业布局、开发强度等。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恶化等水危机严重威胁着我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水十条”中提出,优化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强调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增长速度不能超出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水资源承载力的一个隐含内涵是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增长速度等与水资源利用量有某种关系,该关系下的水资源利用总量不能超过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规模。理论上,人口和经济增长驱动水资源利用量的增长。事实上,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利用已经呈现脱钩的态势,2000—2016年,我国用水总量增长缓慢,有7个年份出现减少的趋势,自2014年以来,用水总量一直处于减少的趋势之中。分行业来看,工业用水量自2012年开始处于减少的趋势之中。一方面是水危机的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是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利用的脱钩。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如何确保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和增长速度不超过当地水资源承载力,就需要深入分析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利用的脱钩机制,就需要科学的方法对脱钩机制进行定量研究。

1 文献综述

在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中,资源投入占经济产出比重一直呈现下降趋势[1],表明经济发展对纯物质的消耗的依赖越来越低。脱钩效应的研究涉及能源利用[2]、温室气体排放[3]、污染物排放[4]、交通设施[5]等领域。

脱钩研究要就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第一,对脱钩现象和特征进行研究。该研究主要的方法有脱钩指数分析方法[3]、变量综合分析方法[4]、脱钩弹性分析方法[5]、IGT方程模型法[6]、差分方程法[7]、计量经济学的方法[8]等。Bruyn等[9]认为,环境领域与经济领域的“脱钩”是经济对物质利用的降低以及污染程度降低的过程,也存在经济增长与环境系统相关同向相关关系加强的现象,称这种现象为“复钩效应”。Vehams等[4]根据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变化量的关系,将脱钩效应分为了强脱钩、弱脱钩、衰退脱钩,将复钩效应分为强复钩、弱复钩、扩张性复钩。Tapio[5]将脱钩效应分为以下八种形态,包括强的脱钩、弱的脱钩、扩张性的耦合、扩张性的负脱钩、强的负脱钩、弱的负脱钩、衰退性的耦合、衰退性的脱钩。该脱钩效应分类成为国内外脱钩现象研究的主要依据。潘安娥和陈丽[10]利用水足迹和水资源利用指標,构建脱钩评价模型评价水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关系,认为GDP增长与水资源消耗由强脱钩的优质协调向弱脱钩的初级协调转化。杨振华等[11]采用水生态足迹从水量和水质综合视角研究贵阳市水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脱钩水平,认为贵阳市属于弱脱钩水平。

第二,对脱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该研究关注于什么因素造成了两者的脱钩。该研究方法的主要思路是分解的方法,包括结构分解分析法(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指数分解分析法(Index Decomposition Analysis,IDA)、相关系数分析法与回归方程分析法。其中指数分解分析法又分为拉氏指数分析法(Laspeyres Index Decomposition Analysis,LIDA)与迪式指数分析法(Divisia Index Decomposition Analysis,DIDA),迪式指数分析法又有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LMDI)分解方法等。在秦昌波等[12]利用LMDI方法对陕西省生产用水变动的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陕西省生产用水与经济发展已实现脱钩态势,经济规模是驱动生产用水增加的主要因素,农业生产比重的下降是生产用水下降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是抑制用水增加的主要因素。吴丹[13]利用美国1950—2010年和中国1946—2014年的经济数据和水资源数据,利用STIRPAT模型框架剖析了经济发展与水资源脱钩的内在机理,认为实现中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脱钩”,前提在于保障农业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达到顶峰,实现零增长。李玮等[14]利用SDA模型对经济驱动用水进行了因子分解,将驱动因子分为节水型技术进步、中间投入技术进步、最终需求、需求结构、行业间需求结构5个部分,认为节水型技术进步与最终需求是驱动用水变化的绝对力量。

 

相关文章